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793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保护盒体上设有腔体;橡胶浮圈Ⅰ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橡胶浮圈Ⅰ位于保护盒体的端部,缓冲顶板与弹簧Ⅰ相连接,且缓冲顶板与弹簧Ⅰ的上端,缓冲顶板与弹簧Ⅱ相连接,且缓冲顶板位于弹簧Ⅱ的上端,弹簧Ⅰ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弹簧Ⅰ位于保护盒体的上端,弹簧Ⅱ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弹簧Ⅱ位于保护盒体的上端,橡胶浮圈Ⅱ与保护盒体相连接,橡胶浮圈Ⅱ位于保护盒体的端部,侧面挡圈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侧面挡圈位于保护盒体的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各地煤矿多次发生透水事故,由于井下情况复杂,施救难度大,造成多名井下煤矿工人死亡或被困井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发生透水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有:部分煤矿企业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明知存在老采空区积水,未采取相关措施治理,急于组织生产,导致事故;部分煤矿企业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未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采取探放水措施,导致掘进工作面与废弃井或采空区老塘水连通,酿成透水事故;部分煤矿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不严格,煤矿领导干部未按要求下井带班,透水发生后不能及时组织人员撤离,造成人员伤亡;部分煤矿非法违法组织生产。透水事故发生后造成井下被困煤矿工人死亡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呼吸困难、力气衰竭、呛水溺亡,所以设计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包括橡胶浮圈Ⅰ、保护盒体、缓冲顶板、弹簧Ⅰ、弹簧Ⅱ、橡胶浮圈Ⅱ和侧面挡圈,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保护盒体上设有腔体;橡胶浮圈Ⅰ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橡胶浮圈Ⅰ位于保护盒体的端部,缓冲顶板与弹簧Ⅰ相连接,且缓冲顶板与弹簧Ⅰ的上端,缓冲顶板与弹簧Ⅱ相连接,且缓冲顶板位于弹簧Ⅱ的上端,弹簧Ⅰ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弹簧Ⅰ位于保护盒体的上端,弹簧Ⅱ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弹簧Ⅱ位于保护盒体的上端,橡胶浮圈Ⅱ与保护盒体相连接,橡胶浮圈Ⅱ位于保护盒体的端部,侧面挡圈与保护盒体相连接,且侧面挡圈位于保护盒体的侧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橡胶浮圈Ⅰ与保护盒体的连接方式为粘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橡胶浮圈Ⅰ与橡胶浮圈Ⅱ共中心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弹簧Ⅰ与弹簧Ⅱ的弹性系数相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缓冲顶板与弹簧Ⅰ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保护盒体的中间部分为圆弧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侧面挡圈位于保护盒体的圆弧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所述的侧面挡圈的数量为两个。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橡胶浮圈Ⅰ1;保护盒体2;腔体2-1;缓冲顶板3;弹簧Ⅰ4;弹簧Ⅱ5;橡胶浮圈Ⅱ6;侧面挡圈7。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包括橡胶浮圈Ⅰ1、保护盒体2、缓冲顶板3、弹簧Ⅰ4、弹簧Ⅱ5、橡胶浮圈Ⅱ6和侧面挡圈7,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保护盒体2上设有腔体2-1,腔体2-1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避难空间;橡胶浮圈Ⅰ1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橡胶浮圈Ⅰ1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且橡胶浮圈Ⅰ1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相连接,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的上端,缓冲顶板3与弹簧Ⅱ5相连接,缓冲顶板3与弹簧Ⅱ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缓冲顶板3位于弹簧Ⅱ5的上端,弹簧Ⅰ4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弹簧Ⅰ4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弹簧Ⅰ4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弹簧Ⅱ5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弹簧Ⅱ5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弹簧Ⅱ5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橡胶浮圈Ⅱ6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橡胶浮圈Ⅱ6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橡胶浮圈Ⅱ6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侧面挡圈7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侧面挡圈7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且侧面挡圈7位于保护盒体2的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橡胶浮圈Ⅰ1与保护盒体2的连接方式为粘接。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橡胶浮圈Ⅰ1与橡胶浮圈Ⅱ6共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弹簧Ⅰ4与弹簧Ⅱ5的弹性系数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保护盒体2的中间部分为圆弧形。具体实施方式七: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面挡圈7位于保护盒体2的圆弧上。具体实施方式八: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面挡圈7的数量为两个。工作原理:在发生透水事故时,能够进行自救,为求救人员提供避免冲击的场所,橡胶浮圈Ⅰ1、橡胶浮圈Ⅱ6和侧面挡圈7可以缓冲侧面的冲击,缓冲顶板3可以缓冲来自落物的冲击。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包括橡胶浮圈Ⅰ(1)、保护盒体(2)、缓冲顶板(3)、弹簧Ⅰ(4)、弹簧Ⅱ(5)、橡胶浮圈Ⅱ(6)和侧面挡圈(7),其特征在于:保护盒体(2)上设有腔体(2‑1);橡胶浮圈Ⅰ(1)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橡胶浮圈Ⅰ(1)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相连接,且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的上端,缓冲顶板(3)与弹簧Ⅱ(5)相连接,且缓冲顶板(3)位于弹簧Ⅱ(5)的上端,弹簧Ⅰ(4)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弹簧Ⅰ(4)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弹簧Ⅱ(5)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弹簧Ⅱ(5)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橡胶浮圈Ⅱ(6)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橡胶浮圈Ⅱ(6)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侧面挡圈(7)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侧面挡圈(7)位于保护盒体(2)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透水自救装置,包括橡胶浮圈Ⅰ(1)、保护盒体(2)、缓冲顶板(3)、弹簧Ⅰ(4)、弹簧Ⅱ(5)、橡胶浮圈Ⅱ(6)和侧面挡圈(7),其特征在于:保护盒体(2)上设有腔体(2-1);橡胶浮圈Ⅰ(1)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橡胶浮圈Ⅰ(1)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相连接,且缓冲顶板(3)与弹簧Ⅰ(4)的上端,缓冲顶板(3)与弹簧Ⅱ(5)相连接,且缓冲顶板(3)位于弹簧Ⅱ(5)的上端,弹簧Ⅰ(4)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弹簧Ⅰ(4)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弹簧Ⅱ(5)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弹簧Ⅱ(5)位于保护盒体(2)的上端,橡胶浮圈Ⅱ(6)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橡胶浮圈Ⅱ(6)位于保护盒体(2)的端部,侧面挡圈(7)与保护盒体(2)相连接,且侧面挡圈(7)位于保护盒体(2)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新宇孙振姣陈庆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