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718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7:15
一种色纺纱,包括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有色纱的颜色由包含的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的混合比例决定,有色纱中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相互交缠,从而依靠相互之间的抱合力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力的短纤维集合体。纺纱时,细纱工序包括条子喂入装置和粗纱牵伸装置,条子喂入装置包括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有色熟条经上分梳装置喂入,从而将其分梳成纤维状,而后经下加捻装置加捻成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粗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对、中罗拉对、后罗拉对,并将由条子喂入装置输出的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有色纤维须条在细纱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得到最终的色纺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纺织
,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花式纱具有供装饰用的花式外观,其品种很多,生产方法也有多种。传统的花式纱的结构由芯纱、饰纱、固纱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花式效果的服装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纺纱的方式给出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采用复合纺纱的方式给出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以实现采用控制喂入的三原色纤维的比例达到具有任意颜色的色纺纱的生产,从而丰富纱线的色彩效果,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包括条子喂入装置和粗纱牵伸装置,所述粗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前罗拉对、中罗拉和中皮辊组成的中罗拉对、后罗拉和后皮辊组成的后罗拉对,所述前罗拉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粗纱牵伸装置的作用是将由条子喂入装置输出的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所述条子喂入装置设置在后罗拉对的斜上方,所述条子喂入装置通过导纱杆固定在车台面上,所述条子喂入装置包括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所述上分梳装置包括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其他侧面均封闭,在后侧面和前侧面上均设置有分梳齿,所述分梳齿包括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的相对交错排列,在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前侧面的前部分别加装有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共同与负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上分别设置有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分别通过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所述下加捻装置包括加捻腔,所述加捻腔为空心的圆台结构,所述加捻腔的上侧圆面和下侧圆面均开放,所述圆台的截面圆直径逐渐减小,沿着所述加捻腔的内侧面开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始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终于加捻腔的下侧圆面,在所述螺旋通道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交接的起始点处设置有加捻负压吸风口,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与风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上设置有加捻负压控制阀,加捻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通过加捻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加捻负压吸风口进入螺旋通道,继而在螺旋通道内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涡旋流,所述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呈轴对称分布,所述左连接弧为向右凹的弧,所述右连接弧为向左凹的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的上侧分别与左负压吸风口的左侧边和右负压吸风口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的下侧分别与加捻腔上侧圆面固定连接,所述条子喂入装置的作用是将喂入的条子分梳成纤维状而后加捻成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一种色纺纱生产方法,包括一种色纺纱,色纺纱包括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色纺纱的颜色由包含的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的混合比例决定,色纺纱中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相互交缠,从而依靠相互之间的抱合力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力的短纤维集合体,纺纱时,由并条工序得到的红色熟条、黄色熟条、蓝色熟条经条子喂入装置的上分梳装置喂入,此时,红色熟条、黄色熟条、蓝色熟条分别经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喂入,喂入的红色熟条、黄色熟条、蓝色熟条首先分别经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后侧面的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之间进行第一次分梳,而后再经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前侧面的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之间进行第二次分梳,使得红色熟条、黄色熟条、蓝色熟条被分梳成纤维状,而后在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的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之间的连接装置内,此时通过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调节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继而实现红色熟条、黄色熟条、蓝色熟条的喂入比例的调节,在连接装置内,随着连接装置内径的减小,吸入的红色、黄色、蓝色纤维之间进行初始的混合,混合的纤维在加捻负压吸风口的负压的作用下不断被吸入到下加捻装置内,此时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加捻负压吸风口进入加捻腔的螺旋通道,继而在螺旋通道内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涡旋流,继而对吸入的混合纤维产生Z捻度或S捻度的粗纱加捻,继而得到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得到的有色粗纱由加捻腔的下侧圆面输出,而后进入粗纱牵伸装置,此时,粗纱牵伸装置的前皮辊、中皮辊、后皮辊下压且分别与前罗拉、中罗拉、后罗拉紧密按压接触,主电机带动前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前皮辊同步转动,前罗拉转动继而通过第一齿轮带动中罗拉转动,继而带动中皮辊同步转动,中罗拉转动继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后罗拉转动,继而带动后皮辊同步转动,有色粗纱首先进入后罗拉对,而后进入中罗拉对,受到后罗拉对和中罗拉对之间组成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而后进入前罗拉对,受到中罗拉对和前罗拉对之间组成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有色纤维须条在细纱捻度的作用下被加捻得到最终的色纺纱,其中粗纱捻度和细纱捻度的方向相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在细纱工序采用复合纺纱的方法,通过红色粗纱、黄色粗纱、蓝色粗纱的喂入量实现红、黄、蓝三原色的短纤维在最终有色纱中的包含比例的控制,从而实现具有任意所需色彩的有色纱的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色纺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包括条子喂入装置和粗纱牵伸装置,粗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前罗拉对21、中罗拉和中皮辊组成的中罗拉对20、后罗拉和后皮辊组成的后罗拉对19,前罗拉由主电机带动转动,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齿轮传动连接,粗纱牵伸装置的作用是将由条子喂入装置输出的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条子喂入装置设置在后罗拉对19的斜上方,条子喂入装置通过导纱杆固定在车台面上,条子喂入装置包括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7,上分梳装置包括左分梳喂入喇叭口10、中分梳喂入喇叭口11、右分梳喂入喇叭口12,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结构完全相同,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其他侧面均封闭,在后侧面和前侧面上均设置有分梳齿16,分梳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包括条子喂入装置和粗纱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粗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前罗拉对、中罗拉和中皮辊组成的中罗拉对、后罗拉和后皮辊组成的后罗拉对,所述前罗拉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粗纱牵伸装置的作用是将由条子喂入装置输出的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所述条子喂入装置设置在后罗拉对的斜上方,所述条子喂入装置通过导纱杆固定在车台面上,所述条子喂入装置包括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所述上分梳装置包括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其他侧面均封闭,在后侧面和前侧面上均设置有分梳齿,所述分梳齿包括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的相对交错排列,在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前侧面的前部分别加装有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共同与负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上分别设置有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分别通过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所述下加捻装置包括加捻腔,所述加捻腔为空心的圆台结构,所述加捻腔的上侧圆面和下侧圆面均开放,所述圆台的截面圆直径逐渐减小,沿着所述加捻腔的内侧面开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始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终于加捻腔的下侧圆面,在所述螺旋通道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交接的起始点处设置有加捻负压吸风口,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与风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上设置有加捻负压控制阀,加捻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通过加捻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加捻负压吸风口进入螺旋通道,继而在螺旋通道内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涡旋流,所述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呈轴对称分布,所述左连接弧为向右凹的弧,所述右连接弧为向左凹的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的上侧分别与左负压吸风口的左侧边和右负压吸风口的右侧边固定连接,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的下侧分别与加捻腔上侧圆面固定连接,所述条子喂入装置的作用是将喂入的条子分梳成纤维状而后加捻成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生产装置,包括条子喂入装置和粗纱牵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粗纱牵伸装置包括前罗拉和前皮辊组成的前罗拉对、中罗拉和中皮辊组成的中罗拉对、后罗拉和后皮辊组成的后罗拉对,所述前罗拉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通过第二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粗纱牵伸装置的作用是将由条子喂入装置输出的具有弱捻度的有色粗纱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度的有色纤维须条,所述条子喂入装置设置在后罗拉对的斜上方,所述条子喂入装置通过导纱杆固定在车台面上,所述条子喂入装置包括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所述上分梳装置包括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为长方体形空心结构,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开放、其他侧面均封闭,在后侧面和前侧面上均设置有分梳齿,所述分梳齿包括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所述上分梳齿和下分梳齿的相对交错排列,在所述左分梳喂入喇叭口、中分梳喂入喇叭口、右分梳喂入喇叭口的前侧面的前部分别加装有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共同与负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上分别设置有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左负压吸风口、中负压吸风口、右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分别通过左负压控制阀、中负压控制阀、右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所述下加捻装置包括加捻腔,所述加捻腔为空心的圆台结构,所述加捻腔的上侧圆面和下侧圆面均开放,所述圆台的截面圆直径逐渐减小,沿着所述加捻腔的内侧面开有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始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终于加捻腔的下侧圆面,在所述螺旋通道与加捻腔的上侧圆面交接的起始点处设置有加捻负压吸风口,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与风压风机相连,在所述加捻负压吸风口上设置有加捻负压控制阀,加捻负压吸风口的负压大小通过加捻负压控制阀进行调节,负压风机产生的负压通过加捻负压吸风口进入螺旋通道,继而在螺旋通道内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涡旋流,所述上分梳装置和下加捻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呈轴对称分布,所述左连接弧为向右凹的弧,所述右连接弧为向左凹的弧,所述左连接弧和右连接弧的上侧分别与左负压吸风口的左侧边和右负压吸风口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