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614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瓶装置,包括进瓶拨轮、出瓶拨轮、第一输瓶绞龙和弧形进瓶栏栅,所述进瓶拨轮、出瓶拨轮分别设于第一输瓶绞龙的两端,所述弧形进瓶栏栅包围在所述进瓶拨轮进瓶处的外侧,所述第一输瓶绞龙的进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绞龙组件的进瓶缓冲过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第一输瓶绞龙的前端设置与弧形进瓶栏栅平滑衔接的进瓶缓冲过渡部,保证进瓶拨轮上的瓶子顺畅的进入第一输瓶绞龙的螺旋槽,避免了当进瓶拨轮与第一输瓶绞龙交接不顺畅时导致的卡瓶,炸瓶现象,因此该输瓶装置输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A bottle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le conveying device, including a bottle feeding wheel, a driving wheel, the first bottle bottle conveying auger and arc into the bottle barrier, the bottle feeding wheel, both ends of the bottle shifting wheel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first bottle conveying auger, outside the arc into the bottle into the bottle in the fence surrounded the poking wheel into the bottle, the first bottle conveying auger feeding bottles and end with the arc into the bottle into the bottle to make fences butt buffer transition a smooth transition to the bottle auger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bottl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and the curved auger into the buffer bottle bottle barrier smoothly, ensure the bottle feeding wheel on the bottle into the spiral slot of the first bottle conveying auger smoothly, avoid the bottle into the bottle when the card to dial with the first bottle conveying auger the transfer is not smooth, so the phenomenon of fried bottle, bottle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bottle of good stability, high safet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瓶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医药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口服液灌装进行灌装的医药包装机械中,如高速灌轧一体机,瓶子通过绞龙进行输送,绞龙的两端均与进、出拨轮对接,这种输瓶结构,瓶体在进、出绞龙槽时没有防护措施,当拨轮与绞龙交接不顺畅时,易导致卡瓶,炸瓶现象,因此输瓶稳定性差,安全性不高;同时,单绞龙结构在输送灌满药液的瓶子时,瓶子与绞龙槽接触面很小,为单一线接触,绞龙在高速运转时容易导致瓶子倾斜,药液甩漏,造成污染浪费,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的输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瓶装置,包括进瓶拨轮、出瓶拨轮、第一输瓶绞龙和弧形进瓶栏栅,所述进瓶拨轮、出瓶拨轮分别设于第一输瓶绞龙的两端,所述弧形进瓶栏栅包围在所述进瓶拨轮进瓶处的外侧,所述第一输瓶绞龙的进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绞龙组件的进瓶缓冲过渡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瓶缓冲过渡部的弧度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的弧度一致。所述输瓶装置还包括弧形出瓶栏栅,所述弧形出瓶栏栅包围在所述出瓶拨轮出瓶处的外侧。所述第一输瓶绞龙的出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出瓶栏栅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出瓶拨轮的出瓶缓冲过渡部。所述出瓶缓冲过渡部与所述弧形出瓶栏栅的弧度一致。所述输瓶装置还包括并排设于第一输瓶绞龙下方且与第一输瓶绞龙同步转动的第二输瓶绞龙,所述第一输瓶绞龙与第二输瓶绞龙螺旋槽长度相同、节距相同,且转动方向、螺旋槽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输瓶绞龙与第二输瓶绞龙为变节距绞龙,且两者出瓶一端节距均大于进瓶一端节距。所述第二输瓶绞龙的下方设有承瓶底轨和用于支撑承瓶底轨的底轨支撑。所述输瓶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输瓶绞龙和第二输瓶绞龙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输瓶绞龙和第二输瓶绞龙对应设有一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链轮、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以及装设于第一支座上的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主动链轮、主动齿轮均固定于主动轴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固定于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上,所述第一从动轴与第二输瓶绞龙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轴与第一输瓶绞龙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链条驱动主动链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输瓶装置,通过设置在第一输瓶绞龙的前端设置与弧形进瓶栏栅平滑衔接的进瓶缓冲过渡部,保证进瓶拨轮上的瓶子顺畅的进入第一输瓶绞龙的螺旋槽,避免了当进瓶拨轮与第一输瓶绞龙交接不顺畅时导致的卡瓶,炸瓶现象,因此该输瓶装置输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2)本技术的输瓶装置,还包括并排设于第一输瓶绞龙下方且与第一输瓶绞龙同步转动的第二输瓶绞龙,第一输瓶绞龙与第二输瓶绞龙螺旋槽长度相同、节距相同,且转动方向、螺旋槽旋向相反,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绞龙结构中瓶子与螺旋槽接触面为单一线接触,绞龙在高速运转时容易导致瓶子倾斜、药液甩漏问题相比,采用双绞龙结构能将瓶子上下瓶身限制在螺旋槽内,瓶子在输送过程相对稳定,有效防止因瓶子倾斜而导致药液甩漏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输瓶绞龙和第二输瓶绞龙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进瓶拨轮;2、出瓶拨轮;31、第一输瓶绞龙;32、第二输瓶绞龙;41、弧形进瓶栏栅;42、弧形出瓶栏栅;51、进瓶缓冲过渡部;52、出瓶缓冲过渡部;61、承瓶底轨;62、底轨支撑;71、第一支座;72、第二支座;8、驱动机构;81、主动链轮;82、主动齿轮;83、第一从动齿轮;84、第二从动齿轮;85、主动轴;86、第一从动轴;87、第二从动轴;88、联轴器;9、挡瓶栏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输瓶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输瓶装置包括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第一输瓶绞龙31和弧形进瓶栏栅41,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分别设于第一输瓶绞龙31的两端,弧形进瓶栏栅41包围在进瓶拨轮1进瓶处的外侧,用于护住进瓶拨轮1上输送的瓶体。第一输瓶绞龙31的进瓶端具有与弧形进瓶栏栅41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第一输瓶绞龙31的进瓶缓冲过渡部51。通过设置在第一输瓶绞龙31的前端设置与弧形进瓶栏栅41平滑衔接的进瓶缓冲过渡部51,保证进瓶拨轮1上的瓶子顺畅的进入第一输瓶绞龙31的螺旋槽(图中未示出),避免了当进瓶拨轮1与第一输瓶绞龙31交接不顺畅时导致的卡瓶,炸瓶现象,因此该输瓶装置输瓶稳定性好,安全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输瓶装置还包括弧形出瓶栏栅42,弧形出瓶栏栅42包围在出瓶拨轮2出瓶处的外侧。第一输瓶绞龙31的出瓶端具有与弧形出瓶栏栅42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出瓶拨轮2的出瓶缓冲过渡部52。本实施例中,进瓶缓冲过渡部51的弧度与弧形进瓶栏栅41的弧度一致,出瓶缓冲过渡部52与弧形出瓶栏栅42的弧度一致,便于在第一输瓶绞龙31上加工,同时更利于瓶子缓冲过渡。本实施例中,输瓶装置还包括并排设于第一输瓶绞龙31下方且与第一输瓶绞龙31同步转动的第二输瓶绞龙32,第一输瓶绞龙31与第二输瓶绞龙32螺旋槽长度相同、节距相同,且转动方向、螺旋槽旋向相反。同理,,第二输瓶绞龙32的两端也分别设有进瓶缓冲过渡部51和出瓶缓冲过渡部52。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绞龙结构中瓶子与螺旋槽接触面为单一线接触,绞龙在高速运转时容易导致瓶子倾斜、药液甩漏问题相比,采用双绞龙结构能将瓶子上下瓶身限制在螺旋槽内,瓶子在输送过程相对稳定,有效防止因瓶子倾斜而导致药液甩漏现象发生。本实施例中,第一输瓶绞龙31与第二输瓶绞龙32为变节距绞龙,且两者出瓶一端节距均大于进瓶一端节距。相应的进瓶拨轮1的槽距小于出瓶拨轮2的槽距,能提高绞龙的输瓶效率,满足高速要求。本实施例中,第二输瓶绞龙32的下方设有承瓶底轨61和用于支撑承瓶底轨61的底轨支撑62。承瓶底轨61一侧设有挡瓶栏栅9,输送过程中,瓶子底部位于承瓶底轨61上,瓶子一侧通过两个输瓶绞龙护住,另一侧通过挡瓶栏栅9护住。本实施例中,输瓶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一输瓶绞龙31与第二输瓶绞龙32的第一支座71和第二支座72。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8驱动第一输瓶绞龙31与第二输瓶绞龙32同步转动,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链轮81、主动齿轮82、第一从动齿轮83、第二从动齿轮84以及装设于第一支座71上的主动轴85、第一从动轴86和第二从动轴87,主动链轮81、主动齿轮82均固定于主动轴85上,第一从动齿轮83、第二从动齿轮84分别固定于第一从动轴86和第二从动轴87上,第一从动轴86与第二输瓶绞龙32固定连接,第二从动轴87与第一输瓶绞龙31固定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链条驱动主动链轮81转动,主动齿轮82与第一从动齿轮83啮合,第一从动齿轮83与第二从动齿轮84啮合。第一从动轴86与第二输瓶绞龙32之间、第二从动轴87与第一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瓶装置,包括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第一输瓶绞龙(31)和弧形进瓶栏栅(41),所述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分别设于第一输瓶绞龙(31)的两端,所述弧形进瓶栏栅(41)包围在所述进瓶拨轮(1)进瓶处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瓶绞龙(31)的进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41)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绞龙组件(3)的进瓶缓冲过渡部(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瓶装置,包括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第一输瓶绞龙(31)和弧形进瓶栏栅(41),所述进瓶拨轮(1)、出瓶拨轮(2)分别设于第一输瓶绞龙(31)的两端,所述弧形进瓶栏栅(41)包围在所述进瓶拨轮(1)进瓶处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瓶绞龙(31)的进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41)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绞龙组件(3)的进瓶缓冲过渡部(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缓冲过渡部(51)的弧度与所述弧形进瓶栏栅(41)的弧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装置还包括弧形出瓶栏栅(42),所述弧形出瓶栏栅(42)包围在所述出瓶拨轮(2)出瓶处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瓶绞龙(31)的出瓶端具有与所述弧形出瓶栏栅(42)对接以使瓶子平滑过渡至出瓶拨轮(2)的出瓶缓冲过渡部(5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瓶缓冲过渡部(52)与所述弧形出瓶栏栅(42)的弧度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输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装置还包括并排设于第一输瓶绞龙(31)下方且与第一输瓶绞龙(31)同步转动的第二输瓶绞龙(32),所述第一输瓶绞龙(31)与第二输瓶绞龙(32)螺旋槽长度相同、节距相同,且转动方向、螺旋槽旋向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江海波肖顺林田威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