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但凌专利>正文

一种铅芯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5929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3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芯刨,包括注塑壳体以及刀体,注塑壳体内设置有呈圆锥状设置的卷笔孔,卷笔孔一侧设置有出屑口,出屑口截面形状为圆锥状卷笔孔一侧的斜切面,刀体的刃口与出屑口所在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所在平面与圆锥状卷笔孔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注塑壳体为注塑单体,注塑单体内具有对刀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腔,定位腔对应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壁,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至少有部分位置与对应的限位侧壁相贴,定位腔对应刀体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供刀体进入定位腔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组装更方便、成品率更高、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的技术效果。

A lead core pla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ead plane, including injection mold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shell body,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hole volume setting pen, pencil hole is arranged at one side of a chip, a chip outlet section shape pen hole side to a cone roll chamfer between the blade and the knife body exit plane is attached to the edge of a knife body and a chip outlet conical surface plane and conical pencil holes two intersecting lines, injection molding shell for injection molding injection molding monomer, single body with positioning cavity body position, with both sides of both side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thickness direction positioning ca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knife body the settings are a side wall, both sides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cutter body on both sides and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re at least part of po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mit side wall is attached,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ositioned on one end of the knif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cutter body into position The opening of the cavity.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has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more convenient assembly, higher rate of finished products, better effect of pens and longer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芯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铅芯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铅芯刨存在三种结构。第一种为单个注塑件与刀体通过螺钉锁紧式铅芯刨。注塑件成型有螺孔,刀体加工有连接孔,装配时通过螺钉将刀体的连接孔与螺孔配合将刀体固定在注塑件上。铅芯刨在使用过程中,螺钉容易产生松动,当使用者重新旋紧螺钉后,便不易保证刀体的刃口与出屑口所在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所在平面与锥型卷笔孔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从而造成铅芯刨效果变差,甚至不能再进行卷笔,以至于影响铅芯刨的使用寿命。第二种为两个注塑件与刀体嵌入定位式铅芯刨。刀体直接嵌入一个注塑件内并刀体的三面进行定位后,再将该注塑件嵌入另一注塑件对刀体的第四面进行定位,从而保证刀体的刃口与出屑口所在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所在平面与锥型卷笔孔的锥型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才能具有较好的卷笔效果。但是,由于两个注塑件之间容易存在误差,从而不一定能够保证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所在平面与锥型卷笔孔的锥型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从而造成高废品率。第三种为注塑件与刀体同时注塑式铅芯刨。该技术方案,存在对工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产品生产过程中废品率高的缺点。由于刀体是个较小并较薄的构件,为了对刀体进行精确的定位,其模具机构复杂,虽然刀体对应卷笔孔一侧能够通过卷笔孔成型型芯得到较好的定位,但是刀体相对卷笔孔另一侧则需通过较大工件进行定位,从而影响了铅芯刨对应该位置的限位壁面积,进而影响了铅芯刨的强度,以致影响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更方便、成品率更高、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的铅芯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芯刨,包括注塑壳体以及刀体,注塑壳体内设置有呈圆锥状设置的卷笔孔,卷笔孔一侧设置有出屑口,所述出屑口其上的出屑平面包括有圆锥状卷笔孔一侧的斜切面,所述刀体的刃口一侧与出屑口其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其平面与所述圆锥状卷笔孔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所述注塑壳体为注塑单体,注塑单体内具有对刀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壁,所述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至少有部分位置与对应的限位侧壁相贴,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供刀体进入定位腔的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时,注塑单体的定位腔由工件成型,而成型定位腔的工件在注塑时其强度远大于注塑壳体与刀体一体注塑成型的刀体,因而减少甚至无需对成型定位腔的工件相对成型卷笔孔的工件另一侧进行定位,简化了模具机构的同时,使得注塑单体的定位腔相对卷笔孔另一侧具有较大的限位面积对刀体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刀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内,使得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组装时,刀体由开口处进入定位腔能够方便的进行组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注塑单体的定位腔具有与刀体相对卷笔孔另一侧的中部至少有部分相贴的限位侧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使得注塑单体的定位腔相对卷笔孔另一侧具有较大的限位面积对刀体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刀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内,使得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注塑单体的定位腔具有与刀体的刃口相对出屑口另一侧相贴的限位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刃口进行限位,更进一步使得刀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注塑壳体的定位腔的开口的对应刀体的厚度方向由内至外呈逐渐变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时刀体能够更加顺利的由开口装入定位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注塑单体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置于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宽度方向一侧的限位壁对应开口方向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斜面的作用,使得刀体能够更加顺利的在定位腔内安装到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注塑壳体的定位腔的开口置于注塑单体相对卷笔孔开孔的另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易加工成型,并且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刀体相对所述注塑单体的开口另一端呈台阶状设置,所述注塑单体对应该端设置有对刀体该端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刀体在注塑单体内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卷笔孔的内侧端设置有定位盲孔,所述刀体的刃口延伸至所述定位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卷笔时笔尖过尖造成断裂,提高了卷笔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实施例结构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实施例结构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的刀体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实施例结构图三;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图7为图4的C-C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实施例结构图四;图9为图8的D-D剖视图;图10为图8的E-E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的注塑壳体实施例结构图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的注塑壳体实施例结构图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铅芯刨的注塑壳体实施例结构图三;图14为图13的F-F剖视图;图15为图13的G-G剖视图;图16为图13的H-H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至附图16,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铅芯刨,包括注塑壳体以及刀体1,注塑壳体内设置有呈圆锥状设置的卷笔孔201,卷笔孔201一侧设置有出屑口2011,所述出屑口2011截面形状为圆锥状卷笔孔201一侧的斜切面,所述刀体1的刃口101与出屑口2011所在平面相贴并且刀体1的刃口101置于出屑口2011所在平面与所述圆锥状卷笔孔201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所述注塑壳体为注塑单体2,注塑单体2内具有对刀体1进行定位的定位腔202,所述定位腔202对应刀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壁2021,所述刀体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至少有部分位置与对应的限位侧壁2021相贴,所述定位腔202对应刀体1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供刀体1进入定位腔202的开口2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时,注塑单体2的定位腔202由工件成型,而成型定位腔202的工件在注塑时其强度远大于注塑壳体与刀体1一体注塑成型的刀体1,因而减少甚至无需对成型定位腔202的工件相对成型卷笔孔201的工件另一侧进行定位,简化了模具机构的同时,使得注塑单体2的定位腔202相对卷笔孔201另一侧具有较大的限位面积对刀体1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刀体1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202内,使得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组装时,刀体1由开口2022处进入定位腔202能够方便的进行组装。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刀体1相对卷笔孔201另一侧的中部至少有部分与对应的限位侧壁2021相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使得注塑单体2的定位腔202相对卷笔孔201另一侧具有较大的限位面积对刀体1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刀体1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202内,使得卷笔效果更佳、使用寿命更长。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腔202具有与刀体1的刃口101相对出屑口2011一侧相贴的限位壁2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刃口101进行限位,更进一步使得刀体1能够更加稳定的定位在定位腔202内。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开口2022的对应刀体1的厚度方向由内至外呈逐渐变宽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铅芯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芯刨,包括注塑壳体以及刀体,注塑壳体内设置有呈圆锥状设置的卷笔孔,卷笔孔一侧设置有出屑口,所述出屑口其上的出屑平面包括有圆锥状卷笔孔一侧的斜切面,所述刀体的刃口一侧与出屑口其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其平面与所述圆锥状卷笔孔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壳体为注塑单体,注塑单体内具有对刀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壁,所述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至少有部分位置与对应的限位侧壁相贴,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供刀体进入定位腔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芯刨,包括注塑壳体以及刀体,注塑壳体内设置有呈圆锥状设置的卷笔孔,卷笔孔一侧设置有出屑口,所述出屑口其上的出屑平面包括有圆锥状卷笔孔一侧的斜切面,所述刀体的刃口一侧与出屑口其平面相贴并且刀体的刃口置于出屑口其平面与所述圆锥状卷笔孔的锥形面的两条相交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壳体为注塑单体,注塑单体内具有对刀体进行定位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壁,所述刀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至少有部分位置与对应的限位侧壁相贴,所述定位腔对应刀体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有供刀体进入定位腔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芯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单体的定位腔具有与刀体相对卷笔孔另一侧的中部至少有部分相贴的限位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但凌
申请(专利权)人:丁但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