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448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20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包括塔体,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换热管,集水槽设置在塔体底部,换热管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换热管外套设有冷却管,冷却管和换热管之间形成第一缝隙,冷却管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集水槽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集水槽分隔成多个容水腔,隔板顶部设有通道,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分插在不同的容水腔内;从冷却水出口处流走的水收集在集水槽中的其中一个容水腔中,容水腔中的水位逐渐增加,并从设置在隔板顶部的通道中流至下一容水腔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水流至冷却水出口所在容水腔中,水流经过多道容水腔,在此时间中充分冷却,重新进入到冷却管中,更好的对换热管中的物料起到冷却作用。

A kind of glass steel cooling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lass steel cooling tower, comprising a tower, the tow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collecting tank, heat exchanger, water tank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body, hea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inlet and a discharge outlet, heat exchang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jacket pipe, cooling pipe and heat exchange tubes the formation of a gap, the cool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water inlet and a cooling water outlet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tank, set partition, partition water tank is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water holding cavity, baffl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channel, inserted in different water containing cavity cooling water inlet and outlet cooling water from the cooling water outlet flow; take the water collected in the water tank in which a water chamber, water volume in the water cavity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from the set on the top of the baffle channel flow to the next water chamber, the process is repeated until the water flow to the cooling water outlet of water containing cavity The flow passes through a multichannel water chamber, which is fully cooled in this time and reentered into the cooling pipe to better cool the material i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钢冷却塔
本技术涉及空调冷却热交换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玻璃钢冷却塔。
技术介绍
冷却塔是一种将工业生产或制冷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热散入大气的设备,其能将携带余热的待冷却介质(通常为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把介质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热大气,从而对介质进行降温。冷却塔在空调冷却、冷冻、塑胶化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公布号为“CN104197742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效型闭式冷却塔,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主要包括玻璃钢塔体,塔体内设置有用于热料冷却的换热盘管;换热盘管下方设置有收集冷却水的集水槽,塔体内壁上设置有冷却水盘管,冷却水盘管上装有多个喷头;冷却水从集水槽中进入到冷却水盘管中,并从喷头处向外喷洒至换热盘管上,对换热盘管内的热料进行冷却。但是由于冷却水是循环使用的,从集水槽中抽入到冷却盘管中后并喷淋至换热盘管上后再次落入至集水槽中,但是在此过程中,冷却水落入至集水槽中,可能还未来得及冷却,就再次进入循环,致使冷却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其通过将集水槽分隔成多个容水腔,冷却水收集进其中一个容水腔后依次流经其他容水腔后重新从冷却水进口进入到冷却管中对换热管进行冷却,从而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设置有集水槽、换热管,所述集水槽设置在塔体底部,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换热管外套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和换热管之间形成第一缝隙,所述冷却管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集水槽分隔成多个容水腔,所述隔板顶部设置有供冷却水通过的通道,所述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分插在不同的容水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冷却的物质从进料口导入,随后物质进入到换热管内,将集水槽中的水从冷却管进口进入至冷却管中,从第一缝隙中通过,之后从冷却水出口处流走,从而对换热管中热料起到冷却作用。从冷却水出口处流走的水收集在集水槽中的其中一个容水腔中,容水腔中的水位逐渐增加,并从设置在隔板顶部的通道中流至下一容水腔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水流至冷却水出口所在容水腔中,水流经过多道容水腔,在此时间中充分冷却,重新进入到冷却管中,更好的对换热管中的物料起到冷却作用。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成螺旋状盘设在塔体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塔体内高度有限,换热管螺旋盘设在塔体内时,可增加换热管与冷却管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处套设有接管盒,所述接管盒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所述接管盒上设置有供管道插入的开口,所述接管盒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固定件,所述螺栓固定件伸入进第一空腔的一端上设置有硅胶抵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需要将外接管道与进料口连接,将需要冷却的物料输送至换热管中;将外接管道从开口处插接进入第一空腔中,之后旋转螺栓固定件,使硅胶抵接块抵接在外接管道上,从而使外接管道与进料口紧密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换热管中的物质温度较多,冷却水冷却之后重新排放至集水槽中后,可能造成其中一部分的冷却水蒸发,若不将这一部分的水汽及时排出,这部分水汽悬浮在空中,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氧气一齐对塔体发生氧化反应。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和塔体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二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直接在塔体上开设排气孔,将塔体内的水汽向外排出;则空气中其他灰尘杂质也可能从排气孔中进入至塔体内部,堆积在冷却管上,从而影响散热效果;所以在排气口上设置有顶盖,塔体内的杂质灰尘等能从第二缝隙中排出,且顶盖能减少灰尘杂质的进入。作为优选,所述通道处设置有吸水膨胀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避免水流无止境的向下一容水腔中排入,在通道处设置有吸水膨胀带;当容水腔中的水位上升至吸水膨胀带处后,吸水膨胀带受热膨胀将通道封闭,冷却水不能向下一容水腔中流动。作为优选,所述容水腔内设置有多道阻拦墙,所述阻拦墙和集水槽底部形成供水通过的第三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从通道流入至容水腔中之后,从阻拦墙与集水槽底部的第三缝隙中通过;阻拦墙可以阻挡一部分的垃圾;其次当水流没过第三缝隙后,继续向容水腔中注水,冷却时会与容水腔中原有的冷却水充分混合后再次进入至下一容水腔。作为优选,所述集水槽内壁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阻拦墙滑移连接在滑移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拦墙与集水槽通过滑移槽可拆卸连接;由于冷却水接触到换热管之后,将换热管中的热量置换出来,由于水中会含有钙镁离子,冷却水受热之后,可能会导致其中的钙镁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态析出,由于钙镁离子的氢氧化物都是微溶物,所以可能会吸附在阻拦墙上;每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阻拦墙取下,清理吸附在其上的氢氧化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冷却水积攒在集水槽中,顺次通过各个容水腔中之后重新进入到冷却管中,节约能源;从冷却水出口处流走的水收集在集水槽中的其中一个容水腔中,容水腔中的水位逐渐增加,并从设置在隔板顶部的通道中流至下一容水腔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水流至冷却水出口所在容水腔中,水流经过多道容水腔,在此时间中充分冷却,重新进入到冷却管中,更好的对换热管中的物料起到冷却作用;2.在容水腔中设置有阻拦墙,且阻拦墙高于隔板;冷却水进入至容水腔中之后从阻拦墙和集水槽底部的第三缝隙中通过,可使冷却水与容水腔中原有的冷却水充分混合;还可起到阻挡垃圾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中换热管和冷却管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两者相互套设的位置关系;图4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接管盒内部结构;图7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剖视图;图8是实施例2中整体结构剖视图。图中,1、塔体;11、集水槽;111、隔板;112、容水腔;113、通道;114、吸水膨胀带;115、阻拦墙;116、第三缝隙;117、滑移槽;12、换热管;121、进料口;122、出料口;123、第一缝隙;124、接管盒;125、第一空腔;126、开口;127、螺纹孔;128、螺栓固定件;129、硅胶抵接块;13、冷却管;131、冷却水进口;132、冷却水出口;133、水泵;2、排气口;21、顶盖;211、支撑柱;22、第二缝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如图1所示,包括塔体1,塔体1底部设置有集水槽1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2,在排气口2上设置有顶盖21,顶盖21通过支撑柱211连接在塔体1顶部,顶盖21和塔体1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的第二缝隙22。如图1和图3所示,塔体1内部设置有换热管12和冷却管13,换热管12是成螺旋状盘绕在塔体1内的;换热管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121和出料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玻璃钢冷却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设置有集水槽(11)、换热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1)设置在塔体(1)底部,所述换热管(12)上设置有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22),所述换热管(12)外套设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和换热管(12)之间形成第一缝隙(123),所述冷却管(13)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31)和冷却水出口(132),所述集水槽(11)内设置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将集水槽(11)分隔成多个容水腔(112),所述隔板(111)顶部设置有供冷却水通过的通道(113),所述冷却水进口(131)和冷却水出口(132)分插在不同的容水腔(1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设置有集水槽(11)、换热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1)设置在塔体(1)底部,所述换热管(12)上设置有进料口(121)和出料口(122),所述换热管(12)外套设有冷却管(13),所述冷却管(13)和换热管(12)之间形成第一缝隙(123),所述冷却管(13)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131)和冷却水出口(132),所述集水槽(11)内设置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将集水槽(11)分隔成多个容水腔(112),所述隔板(111)顶部设置有供冷却水通过的通道(113),所述冷却水进口(131)和冷却水出口(132)分插在不同的容水腔(1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2)成螺旋状盘设在塔体(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璃钢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21)处套设有接管盒(124),所述接管盒(124)内部中空形成第一空腔(125),所述接管盒(124)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奉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