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67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带从动轮机构,包括从动轮安装座、载带从动轴、针轮及载带同步轮,从动轮安装座包括沿其纵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轴承组件,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第一轴承装设于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第二轴承装设于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二端,载带从动轴依次穿设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针轮装设于载带从动轴,载带同步轮装设于针轮。如此,与主动轮机构传动连接的载带同步轮装设于针轮,针轮装设于载带从动轴,载带从动轴穿设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保证了该载带从动轮机构的同轴度,减少了圆跳度,从而提高了载带传动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供一种碟式编带机。

Belt slave mechanism and disc knit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rrying belt driven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driven wheel mounting seat, a driven shaft, carrying the needle wheel and carrier synchronous wheel, a driven wheel mounting seat includes relatively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end and the two end, carrying the driven wheel mechanism also comprises a bearing assembly, including the first bearing and bearing assembly the first two bearings, bear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end from the wheel mounting seat, second bearings arranged from the wheel mounting seat second end carrying the driven shaft sequentially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and the second bearing, needle wheel arranged on the carrier carrier arranged on the driven shaft, pin wheel synchronous belt wheel. So, arranged on the needle wheel synchronous wheel loa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wheel, the needl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driven shaft loading,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and the second bearing load with the driven shaft, the driven mechanism of the carrier band coaxial, reduces the circle jumping degree,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carrier tape drive the mechanism,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 disc type knitting machine is also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
本技术涉及LED贴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子元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特别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子产品的生产与制造设备正朝着高速、高精度、智能化、多功能等全自化方向发展。而电子元件也从过去的插件式转化为贴片式来节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扩展产品的功能。随着贴片速度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对编带供料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现有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存在着同轴度差、稳定性低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存在同轴度差、稳定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轴度及稳定性高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一种载带从动轮机构,包括从动轮安装座、载带从动轴、针轮及载带同步轮,所述从动轮安装座包括沿其纵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轴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所述针轮装设于所述载带从动轴,且位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一侧,所述载带同步轮装设于所述针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安装座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装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二轴承装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锁紧件及从动轮垫片,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从动轮垫片,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载带从动轴一端,以在所述载带从动轴轴向方向对所述载带从动轴限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载带从动轴外壁在预设位置沿周向凸设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以及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呈台阶状的安装位,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装设于所述安装位,所述从动轮垫片抵接于所述第二轴承。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针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中心沿所述载带从动轴轴向方向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限位部径向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载带从动轴的径向尺寸相匹配,所述针轮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装设于所述载带从动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针轮还包括与载带相配的凸点,所述凸点沿所述轮体圆周面均匀间隔布设成一圈,所述轮体圆周面在所述凸点一侧还设有环形凹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为8毫米。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一种碟式编带机,包括固定座、主动轮机构、如上述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及剥离机构,所述主动轮机构及所述从动轮机构装设于所述固定座,且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剥离机构包括剥离片安装轴及载带剥离片,所述剥离片安装轴固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载带剥离片装设于所述剥离片安装轴,且相对所述针轮的圆周面而设。上述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与主动轮机构传动连接的载带同步轮装设于针轮,针轮装设于载带从动轴,载带从动轴穿设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保证了该载带从动轮机构的同轴度,减少了圆跳度,从而提高了载带传动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碟式编带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碟式编带机的载带从动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载带从动轮机构10,包括从动轮安装座12、载带从动轴16、针轮18及载带同步轮19。该从动轮安装座12包括沿其纵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图未标)及第二端124,即如图2所示的从动轮安装座12右端为第一端,从动安装座左端为第二端124。该载带从动轮机构10还包括轴承组件,该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112及第二轴承114,第一轴承112装设于从动轮安装座12的第一端,第二轴承114装设于从动轮安装座12的第二端124。该载带从动轴16依次穿设第一轴承112与第二轴承114,以转动地连接于从动轮安装座12。该针轮18装设于载带从动轴16,且位于该从动轮安装座12的第一端一侧,该载带同步轮19装设于该针轮18。如此,与主动轮机构传动连接的载带同步轮19装设于针轮18,针轮18装设于载带从动轴16,载带从动轴16贯穿整个机构,并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12与第二轴承114,保证了该载带从动轮机构10的同轴度,减少了圆跳度,从而提高了载带传动机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该从动轮安装座12还包括分别连通第一端与第二端124的安装孔126,该第一轴承112装设于安装孔126靠近第一端的位置,第二轴承114装设于安装孔126靠近所述第二端124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该安装孔126靠近第一端的位置,以及安装孔126靠近第二端124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呈台阶状的安装位(图未标),该第一轴承112与该第二轴承114分别装设于安装位。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承112与第二轴承114均为深沟球轴承。优选地,该载带从动轮机构10还包括锁紧件13及从动轮垫片15,该锁紧件13穿设该从动轮垫片15,并螺纹连接于该载带从动轴16,以在该载带从动轴16轴向方向对载带从动轴16限位。也就是说,该从动轮垫片15通过锁紧件13与载带从动轴16连接,以避免该载带从动轴16从从动轮安装座12的安装孔126脱落。本实施例中,该从动轮垫片15抵接于第二轴承114,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优选地,该载带从动轴16外壁在预设位置沿周向凸设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162,该限位部162抵接于第一轴承112。具体地,该载带从动轴16连接有从动轮垫片15的一端距该限位部162的距离与从动轮安装座12的长度大致相同。如此,通过调节锁紧件13伸入载带从动轴16的长度,即可实现调节载带从动轴16与从动轮安装座12的配合度。也就是说,调节锁紧件13可使载带从动轴沿其轴向方向发生微小位移,从而调节针轮18与载带同步轮19的前后位置。本实施例中,该针轮18包括轮体,该轮体中心沿载带从动轴16轴向方向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与该限位部162径向尺寸相匹配,该第二通孔与该载带从动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载带从动轮机构及碟式编带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轮安装座、载带从动轴、针轮及载带同步轮,所述从动轮安装座包括沿其纵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轴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所述针轮装设于所述载带从动轴,且位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一侧,所述载带同步轮装设于所述针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轮安装座、载带从动轴、针轮及载带同步轮,所述从动轮安装座包括沿其纵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轴承装设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二端,所述载带从动轴依次穿设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所述针轮装设于所述载带从动轴,且位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的第一端一侧,所述载带同步轮装设于所述针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安装座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装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第二轴承装设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带从动轮机构还包括锁紧件及从动轮垫片,所述锁紧件穿设所述从动轮垫片,并螺纹连接于所述载带从动轴一端,以在所述载带从动轴轴向方向对所述载带从动轴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带从动轴外壁在预设位置沿周向凸设形成有呈环状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带从动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大虎余万荣赵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炫硕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