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340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包括:打孔机构、辅助机构以及位于所述打孔机构与所述辅助机构之间的输送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所述气缸的右侧,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冲头;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垫块及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位于所述垫块的右侧,所述垫块的中心开设有打孔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及定位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定位轮的右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相匹配形成所述气缸的驱动信号,所述冲头和所述打孔槽相匹配实现产品的打孔操作,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织带打孔的连接加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精度高。

A continuous ribbon punch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inuous processing Ribbon punch, including: punching mechanism, convey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auxiliary mechanism and is located in the perfo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auxiliary mechanism; the punch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and an infrared receiver, the infrared receiver is located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ylinder, the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with the punches; the auxiliary mechanism comprises a pad and infrared emitter, the infrared emitter is positioned on the pa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enter of the cushion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groove; the conve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positioning wheel and a driving wheel, the driving wheel is positioned in the positioning wheel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frared; the infrar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matched drive signal form the cylinder, the punch and the punch groove matching to realize the operation of punch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an realize the connection processing operation of the perforation of the ribbon, with high automation and high processing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带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
技术介绍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织带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近些年,科技不断进步,而在织带制造的过程中,对织带进行打孔处理的工序是必不可少的,但现阶段传统的织带打孔机大多都为大型自动化机械,先对织带进行定位夹紧,而对织带上进行逐一打孔操作,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织带打孔的连接加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精度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所述气缸的右侧,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冲头;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垫块及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位于所述垫块的右侧,所述垫块的中心开设有打孔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及定位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定位轮的右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相匹配形成所述气缸的驱动信号,所述冲头和所述打孔槽相匹配实现产品的打孔操作。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所述气缸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相邻两孔之间的要求进行调节。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所述垫块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相邻两孔之间的要求进行调节。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与所述气缸之间通过数据线实现信号传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通过采用红外线接受器和红外线发射器来驱动气缸的打孔操作,从而实现对织带打孔的连接加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打孔机构,2、辅助结构,3、定位轮,4、驱动轮,11、气缸,12、红外线接收器,13、冲头,21、垫块,22、打孔槽,23、红外线发射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所述打孔机构1包括气缸11及红外线接收器12,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2位于所述气缸11的右侧,所述气缸11的底部连接有冲头13;所述辅助机构2包括垫块21及红外线发射器22,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2位于所述垫块21的右侧,所述垫块21的中心开设有打孔槽23;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4及定位轮3,所述驱动轮4位于所述定位轮3的右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2和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2相匹配形成所述气缸11的驱动信号,所述冲头13和所述打孔槽23相匹配实现产品的打孔操作。其中,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2与所述气缸1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相邻两孔之间的要求进行调节;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2与所述垫块2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相邻两孔之间的要求进行调节。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2与所述气缸11之间通过数据线实现信号传输。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其运行原理为:定位轮3将产品进行固定定位,随后由驱动轮4牵扯产品进行运输移动,此时当红外线发射器22发出的红外线通过产品上所打的孔传输至红外线接受器12内时,通过数据线向气缸11输送驱动信号,气缸11的输出轴上的冲头13向下冲压,完成对产品的打孔,随着产品的继续运输,红外线被产品阻挡,无法驱动气缸11直至上次打的孔移动至红外线发射器22与红外线接收器12的光线输送道内,最终实现对织带打孔的自动连续加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加工精度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机构、辅助机构以及位于所述打孔机构与所述辅助机构之间的输送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所述气缸的右侧,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冲头;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垫块及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位于所述垫块的右侧,所述垫块的中心开设有打孔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及定位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定位轮的右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相匹配形成所述气缸的驱动信号,所述冲头和所述打孔槽相匹配实现产品的打孔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加工的织带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机构、辅助机构以及位于所述打孔机构与所述辅助机构之间的输送机构;所述打孔机构包括气缸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器位于所述气缸的右侧,所述气缸的底部连接有冲头;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垫块及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位于所述垫块的右侧,所述垫块的中心开设有打孔槽;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及定位轮,所述驱动轮位于所述定位轮的右侧;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所述红外线发射器相匹配形成所述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达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