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828938 阅读:5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4:49
现有双极式电絮凝反应器仅两端的极板为单极板,与电源相联。中间的极板都是感应双电极,即极板的一面是阳极,另一面是阴极。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其结构上包括两个分区,分别为反应区、沉淀区。其特征在于,反应区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其它带有导电性的颗粒或粉末,以下简称“或①”),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代替除阴极、阳极以外的感应双电极极板。沉淀区内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可以回到反应区内循环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两种结构和两种实施方式,一种为连续式,一种为间歇式。

An electric flocculating reactor with a fluidized plat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current bipolar electric flocculation reactor is only the polar plate at both ends,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The middle plate is the induction double electrode, that is, the one side of the plate is the anode and the other is the cathode. An electric flocculating reactor with a fluidized plate is composed of two zoning, which are the reaction zone and the precipitation area. I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eaction zone added to help adjust the electrode water ratio and conductivity of flowable graphite particles or powder (or other with conductive particles or powd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r\), with graphite particles or powder (or 1) instead of in addition to the induction of cathode and anode double electrode. The graphite particles or powders (or (1)) deposited in the precipitation area can be recycled back to the reaction zone. The invention has two structures and two implementations, one is continuous and the other is intermit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电絮凝反应器的电解槽按电极与电源母线联接方式可分为单极式与双极式。单极式电解槽槽中多组阴、阳电极交替排列。而双极式电解槽仅两端的极板为单极板,与电源相联,中间的极板都是感应双电极,即极板的一面是阳极,另一面是阴极。在单极式电解槽中,有可能由于极板腐蚀不均匀等原因造成相邻两极板接触,引起短路事故。而在双极式电解槽中极板腐蚀较均匀,即使相邻极板发生接触,则变为一个双电极,也不会发生短路现象。现有双极式电絮凝反应器在应用时,有如下问题:为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极水比,存在极板数量多、极板消耗不易补充、安装和更换不便且能耗高的问题。另外,由于极板数量都是固定的,在平均处理水量恒定的条件下,极水比是固定的,在不减少进水处理量的情况下很难在处理效果不稳定时通过调整极水比或电导率来提高电絮凝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电絮凝反应器中极水比不可调的缺陷,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流化极板可以循环使用、能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其结构上包括两个分区,分别为反应区、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其它带有导电性的颗粒或粉末,以下简称“或①”),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代替除阴极、阳极以外的极板。所述沉淀区内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可以回到反应区内循环使用。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区添加石墨颗粒或粉末,代替除阴极、阳极极板以外的其它感应双电极极板。通过曝气混合,可以达到任意的极水比和电导率。(2)对反应区内污水进行曝气,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通过曝气均匀分散在反应区污水中形成无数的电极颗粒,对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3)沉积在沉淀区内的石墨颗粒可以回到反应区内继续循环使用参与反应。(4)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与已有技术相比,因采用具有导电性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代替除阴、阳极板以外的其它感应双电极极板,不但安装简单而且通过调控添加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数量实现极水比可调,解决了水质波动大时固定极板难以继续增加的缺陷。同时,进入沉淀区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回到反应区继续参与反应,可循环使用,无数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作为流动极板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能有效提高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另外,在不外加化学药剂的情况下,通过调控添加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数量来调节电导率,可节省加药成本,也不会对后续的生化反应造成负面影响,解决了人为添加盐类提高电导率,从而导致的出水盐类偏高影响后续生化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包含两种结构。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中1.反应区,11.阳极极板,12.阴极极板,13.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14.曝气管,2.沉淀区,21.出水槽,22.中心管,23.泥斗,24.回流泵,25.回流管道。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2中3.沉淀区;31.第一曝气管;32.出水管;33.阴极;34.阳极;35.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6.出水管电动阀;4.反应区;41.进水管;42.第二曝气管;43.放空管;44.连通管;45.连通管电动阀。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包含两种结构和两种实施方式。【实施例1】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连续运行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处理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1用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其结构上包括两个分区,分别为反应区1、和沉淀区2。反应区1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13,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13代替除阴极极板12、阳极极板11以外的其它感应双电极极板。所述沉淀区2底部设有泥斗23,泥斗23内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13通过回流管道25上的回流泵24抽回至反应区1内循环使用。反应区1底部设有曝气管道14。反应区1上部通过过水孔与沉淀区2中心管22相连。运行时,打开阴极极板12和阳极极板11的电源,充分反应后的污水通过反应区1出水至沉淀区2内。沉淀区2内的污水经过静止沉淀后,清水通过出水槽21排出。反应区1和沉淀区2其大小、形状不限。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实施例1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反应区添加石墨颗粒或粉末,代替除阴极、阳极极板以外的其它感应双电极极板。通过曝气混合,可以达到任意的极水比和电导率。(2)对反应区内污水进行曝气,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通过曝气均匀分散在反应区污水中形成无数的电极颗粒,对污水进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3)反应区出水流入沉淀区,沉淀区的污水经过静止沉淀分离后,清水流入出水槽排出,沉积在沉淀区泥斗内的石墨颗粒通过回流泵抽至反应区内继续循环反应。(4)进水和排水均为连续过程。(5)完成。【实施例2】第二种实施方式为间歇运行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处理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2用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其结构上包括两个分区,分别为反应区3、和沉淀区4。反应区3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代替除阴极33、阳极34以外的极板。所述沉淀区4底部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35通过第二曝气管42曝气冲回至反应区1内循环使用。反应区3设有第一曝气管31、阴极33、阳极34和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阴极33和阳极34分别连接电源,反应过程发生电化学反应,可根据处理水质需要,任意放大阴极或阳极。进水、反应过程池内第一曝气管31进行曝气。反应区3和沉淀区4通过连通管44连接。连通管上设有出水管32。沉淀区4设有进水管41、第二曝气管42、放空管43。进水、反应过程池内第二曝气管42进行曝气。出水管32上设有出水管电动阀36、连通管44上设有连通管电动阀45。反应区1和沉淀区2其大小、形状不限。本专利技术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实施例2的处理方法如下:进水过程:由沉淀区4底部进水管41进水。进水时出水管32上的出水管电动阀36关闭,连通管44上的连通管电动阀45打开。放空管43关闭。第一曝气管31和第二曝气管42开始曝气。沉淀区4底部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被冲至反应区1。反应过程:进水完成后,保持第一曝气管31和第二曝气管42继续曝气。向反应区3内加入亚铁盐,打开阴极33和阳极34极板的电源,使污水与极板、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发生充分的电化学反应。沉淀过程:反应完成之后,第一曝气管31和第二曝气管42均停止曝气,关闭阴极33和阳极34极板的电源,反应区3和沉淀区4均处于静止沉淀状态,反应区3内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和沉淀区4内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35在沉淀区4内沉积。排水过程:沉淀完毕后,关闭连通管电动阀45,使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其它带有导电性的颗粒或粉末,以下简称“或①”),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代替除阴极、阳极以外的感应双电极极板。所述沉淀区内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可以回到反应区内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投加了有助于任意调节极水比和电导率的可流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其它带有导电性的颗粒或粉末,以下简称“或①”),用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代替除阴极、阳极以外的感应双电极极板。所述沉淀区内沉积的石墨颗粒或粉末(或①)可以回到反应区内循环使用。2.一种流化极板电絮凝反应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宜红田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