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838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在随行链缆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样个数的轿厢,省去了补偿链的使用,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自身达到重量平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也避免了由于增加的补偿链导致的其他问题,还能增加同一时间段内,电梯承载的人数,对于上班高峰期或者商场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性。

A multi car balanced elevator with guidance func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guiding role of the multi car balance lift, including lift frame, car, traveling chain cable, a driving wheel and a driven wheel; the car around a traveling chain cable, cable chain accompanied by a driving wheel and a driven wheel running, the car, traveling cable, main chain the wheel and the driven wheel are installed in the elevator car fram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car body, even a car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installed synchronous movement in the accompanying chain cable on both sides, with a chain cable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can adjust the width of the chain cable.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veling chain cable ar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the car, eliminating compensation chain, in the process of rise and fall, has been able to maintain their weight to balance, avoid some unnecessary unsafe factors, but also to avoid the compensation due to other problems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the chain, but also increase at the same time, the number of lift bearing, for rush hour or shopping malls, the local population density, has the advantage of gr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高楼建筑的快速发展,电梯被大量地用于生活及工作、生产过程中。传统电梯由轿厢、配重、钢丝绳及其控制系统组成,每一组电梯只有一个轿厢在电梯间作上下往返运动。此种结构的电梯承载人数有限且效率不高,因而在遇到危险需要紧急撤离人员时,难以将大量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撤离。再一个,电梯中一般都要设置补偿链,作为电梯补偿钢丝绳的重量,但是补偿链本身并不存在其他实际可利用的作用,有点资源浪费,而且补偿链自身也会存在晃动等不安全问题,增大了电梯的不安全性。例如中国专利CN203699599U公开了一种电梯补偿链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倒U型导向架,导向架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导向架的开孔供补偿链贯穿其中以实现对补偿链的限位;导向架上套设有包覆件;导向架的两条支腿通过安装架固定连接电梯井道。该技术方案指出,其能够限制补偿链前后左右的摆动幅度,从而减少电梯运行时由于补偿链摆动而造成的碰撞井道内部件的危险,使电梯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但是该方案中也只是做到减少电梯补偿链摆动造成碰撞,并不能完全避免,仍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缺陷仍然存在。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20662146.X公开了一种电梯上平衡链的安装结构,包括电梯轿架下梁、安装臂、悬挂在所述安装臂上的平衡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能够夹紧所述下梁和所述安装臂的一对压板、开设在所述压板上的安装穿孔、能够通过所述安装穿孔固定所述一对压板的螺纹组件。该技术方案披露其可以针对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轿架下梁,都可以通过一对压板将悬挂平衡链的安装臂压紧在下梁上,则无需针对不同的轿架下梁设计不同的安装臂,通过螺纹组件可以固定一对压板,实现了安装臂压紧在下梁上,当然通过螺纹组件也可以松开一对压板,这样安装臂相对于下梁可做移动,使得安装臂可以处于合适的位置,供平衡链悬挂,然后通过螺纹组件固定压板即可。但是该方案中仍然必须存在补偿链的作用,仍然会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技术中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缺陷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仍没有对配重方式或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导致危险或者缺陷仍然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其创新点在于:所述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各个轿厢的顶部,与轿厢顶部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调节杆和限位圈;所述支撑座为U型支撑座,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U型开口处嵌合;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限位圈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调节杆与U型开口的两侧边分别通过卡槽与调节杆卡合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圈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圈包括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所述固定大圈和调节小圈通过过盈形式配合连接;所述固定大圈不可活动,所述调节小圈可以在过盈段运动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盈段为调节小圈底部与固定大圈顶部连接而成;所述固定大圈顶部设置有扇形状单向限位滑棱,所述调节小圈底部设置有与限位滑棱形状相同的滑凸,所述限位滑棱与滑凸配合滑动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轿厢还设置有轿厢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安装在轿厢底部;所述轿厢保护座在轿厢底部形成半包围状,且轿厢底部与轿厢保护座之间隔空有间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轿厢保护座为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四方型保护体,所述轿厢保护座开口处安装轿厢后形成密封保护座;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内侧铺设有减震材料;所述轿厢保护座的底部外侧铺设有减震耐磨材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随行链缆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随行链缆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每段所述随行链缆上均包括左、右两种轿厢;每段所述随行链缆实现异步运动;位于同一段所述随行链缆上的左、右两种轿厢实现同步运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轿厢底部还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发射器与第二红外感应接收器之间相互感应识别,获得的信息同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轿厢运行速度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在随行链缆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样个数的轿厢,省去了补偿链的使用,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自身达到重量平衡,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不安全因素,也避免了由于增加的补偿链导致的其他问题,还能增加同一时间段内,电梯承载的人数,对于上班高峰期或者商场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性。(2)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两侧随行链缆上设置的各轿厢之间的设置距离,根据所用楼层的高度决定。例如,相邻轿厢两者之间可以差距2-5m,即差不多一个楼层的距离,这样的设计可以明显提高乘坐效率,缩小等待时间,分散人流,协调方便。(3)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随行链缆通过限位圈内,再与轿厢顶部连接,各个轿厢上设置限位圈,确保在轿厢2运动状态下,随行链缆不会因为摆动幅度过大、或者与其他部件刮碰而产生危险。(4)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为了防止限位圈在矫正限位随行链缆3时,两者会有接触的可能性,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时发出摩擦或刺耳的碰撞声音,因此,在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消音隔震层,所述消音隔震层的厚度为2-3cm。(5)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将随行链缆均匀分隔成若干段,此种结构既能保证位于相对高层的乘客具有对应的高层电梯;对于相对低层的乘客也具有相应的低层电梯,两者可以不进行同步运行,分段运输,有效缓解人流量大的高峰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调节杆与卡槽固定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限位圈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固定大圈与固定小圈结合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轿厢保护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有限位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限位架具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如图1所示:包括电梯框架1、轿厢2、随行链缆3、主动轮4和从动轮5;轿厢2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3通过主动轮4和从动轮5带动运行,所述轿厢2、随行链缆3、主动轮4和从动轮5均安装在电梯框架1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专利技术点,如图1所示:所述轿厢2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各个轿厢的顶部,与轿厢顶部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调节杆和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所述消音、隔震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弹性材料基体、载体和水性粘合剂;所述弹性材料基体与载体的数量比为2‑3∶1;所述水性粘合剂与弹性材料基体的比例为28‑33∶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基体选择为无机纤维与有机纤维的混合纤维、树脂材料或橡胶;所述载体选择为金属氧化物;所述水性粘合剂为丙烯酸类树脂与增稠剂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包括电梯框架、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轿厢上绕有随行链缆,所述随行链缆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运行,所述轿厢、随行链缆、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安装在电梯框架内;所述随行链缆上还设置有可调节链缆运动宽度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各个轿厢的顶部,与轿厢顶部垂直;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座、调节杆和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为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内圈上均匀包裹有消音隔震层;所述消音、隔震材料包括以下原料的重量份组成:弹性材料基体、载体和水性粘合剂;所述弹性材料基体与载体的数量比为2-3∶1;所述水性粘合剂与弹性材料基体的比例为28-33∶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基体选择为无机纤维与有机纤维的混合纤维、树脂材料或橡胶;所述载体选择为金属氧化物;所述水性粘合剂为丙烯酸类树脂与增稠剂的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U型支撑座,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与U型开口处嵌合;所述U型支撑座的U型开口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限位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有偶数个轿厢体,所述偶数个轿厢体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随行链缆两侧进行同步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开口的两侧边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调节杆与U型开口的两侧边分别通过卡槽与调节杆卡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导向作用的多轿厢平衡电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吴夕虎毛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华胶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