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2442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左棘突固定板、右棘突固定板和渐变撑开机构组成,左棘突固定板中部设有左导向方孔,左导向方孔外侧的左棘突固定板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部设有锁紧孔,右棘突固定板的中部设有右导向方孔,右棘突固定板的侧面上设有锁紧螺孔,锁紧螺孔内设有锁紧螺栓,所述的渐变撑开机构由上撑板、下撑板、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和旋转螺杆组成,在旋转螺杆反向螺纹的作用下通过旋转是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移动实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撑开进而实现棘突缝隙之间的撑开,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续扩大椎间孔棘突之间距离、治疗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An open spinous process fusion plate fix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d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to an expandable spinous process fusion and plate fixation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left and right spinous process plate spinous process fixing plate and gradual stretching mechanism, left spinous process fix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eft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the left spine process of fixing plate on the outside of the left guide hole, a middle position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hole, right middle spinous process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guide hole, the right side of the spinous process of the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screw, a locking screw is arranged in the lock bolt, wherein the support structure by gradual boot under the support plate, support plate, left and right distraction distraction block block and a rotating screw, screw rotating in reverse thread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left and right moving block is opened outwards to achieve open blocks at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lower bracing plate support into implementation The expansion between spinous processes has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continuous enlargement of intervertebral foramen spinous proces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lieving patient's p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作
,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续扩大椎间孔棘突之间距离、治疗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的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轻者可引起患者一侧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以及肌力改变,重者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甚至引起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目前,为了解决脊柱的问题,临床应用或试验的棘突间金属撑开器,其设计理念都要求棘突间撑开器与上下棘突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活动度,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增加腰椎的活动度,但由于术后腰椎棘突与内固定器之间应力及金属内置物和宿主骨弹性模量不匹配,特别是对那些老龄骨质疏松的患者,可导致棘突骨折,甚至造成罕见的关节突骨折,致使手术失败,棘突间内固定器需手术取出,最终使非融合改为融合手术,特别是在将撑开器植入棘突间的过程,融合器为特定撑开大小的结构,将融合器植入就需要撑开距离大于融合器大小的结构将融合器放入再进行支撑,这样有可能对脊柱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安装之后棘突之间的距离就撑开特定的大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续扩大椎间孔棘突之间距离、治疗效果好、减轻患者痛苦的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左棘突固定板、右棘突固定板和渐变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左棘突固定板中部设有左导向方孔,左导向方孔外侧的左棘突固定板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部设有锁紧孔,左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与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左导向方孔对应的供渐变撑开机构穿过的右导向方孔,右棘突固定板的侧面上设有锁紧螺孔,锁紧螺孔内设有锁紧渐变撑开机构的锁紧螺栓,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渐变撑开机构由上撑板、下撑板、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和旋转螺杆组成,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对称设有撑开槽,所述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由两端向中心倾斜的导向楔面,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两端面分别设有与撑开槽相连通的旋转螺杆穿过槽,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内部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撑开槽两端导向楔面相配合的滑动楔面,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中部设有供旋转螺杆穿过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一端穿过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定位板中部的锁紧孔并与锁紧螺母相连接,旋转螺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右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并设有旋转头,所述的旋转螺杆两侧设有使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或内侧移动的相互反向的螺纹,在旋转螺杆反向螺纹的作用下通过旋转是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移动实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撑开进而实现棘突缝隙之间的撑开。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撑板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凹槽板,导向凹槽板的一端伸出上撑板,另一端与上撑板的端面平齐,所述的下撑板上的前后侧面上设有与导向凹槽板相配合的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的一端伸出下撑板,另一端与下撑板相连接,导向板与导向凹槽板配合滑动起到导向撑开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向凹槽板的外侧设有燕尾滑槽,导向板的内侧设有与燕尾滑槽配合的燕尾凸台,燕尾槽延伸至下撑板内撑开槽的底部,保证在导向撑开的同时使上撑板和下撑板实现稳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上设有植物孔,保证在手术撑开完成后从植物孔内植入骨性融合材料,增加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内撑开槽两端的导向楔面上设有燕尾凹槽,所述的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上的滑动楔面上设有与燕尾凹槽相配合的燕尾凸台,保证滑动的同时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左棘突固定板和右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内侧分别设有至少六个钢钉,左棘突固定板和右棘突固定板的每端至少设有三个钢钉,三个钢钉不在同一直线上排列,保证左棘突固定板和右棘突固定板与棘突连接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系统未撑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固定系统撑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左棘突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右棘突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渐变撑开机构最小间距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渐变撑开机构最大间距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上撑板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左撑开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中右撑开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6中旋转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6中下撑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左棘突固定板1、右棘突固定板2和渐变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左棘突固定板1中部设有左导向方孔3,左导向方孔3外侧的左棘突固定板上设有定位板4,定位板4的中部设有锁紧孔5,左棘突固定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6,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2的中部设有与左棘突固定板1上的左导向方孔3对应的供渐变撑开机构穿过的右导向方孔7,右棘突固定板2的侧面上设有锁紧螺孔8,锁紧螺孔8内设有锁紧渐变撑开机构的锁紧螺栓9,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2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6,所述的渐变撑开机构由上撑板10、下撑板11、左撑开块12、右撑开块13和旋转螺杆14组成,所述的上撑板10和下撑板11的内侧对称设有撑开槽15,所述的撑开槽15的两端分别设有由两端向中心倾斜的导向楔面16,所述的上撑板10和下撑板11的内侧两端面分别设有与撑开槽15相连通的旋转螺杆穿过槽17,所述的上撑板10和下撑板11内部的撑开槽15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撑开块12和右撑开块13,所述左撑开块12和右撑开块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撑开槽15两端导向楔面16相配合的滑动楔面18,所述左撑开块12和右撑开块13中部设有供旋转螺杆穿过的螺纹孔19,螺纹孔19内设有旋转螺杆14,旋转螺杆14的一端穿过左棘突固定板1上的定位板4中部的锁紧孔5并与锁紧螺母24相连接,旋转螺杆14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17、左撑开块12、右撑开块13、右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17并设有旋转头20,所述的旋转螺杆14两侧设有使左撑开块12和右撑开块13同时向外侧或内侧移动的相互反向的螺纹,在旋转螺杆14反向螺纹的作用下通过旋转是左撑开块12和右撑开块13同时向外侧移动实现上撑板10和下撑板11的撑开进而实现棘突缝隙之间的撑开,所述的上撑板10的前后侧面分别设有导向凹槽板21,导向凹槽板21的一端伸出上撑板10,另一端与上撑板10的端面平齐,所述的下撑板11上的前后侧面上设有与导向凹槽板21相配合的导向板22,所述的导向板22的一端伸出下撑板11,另一端与下撑板11相连接,导向板22与导向凹槽板21配合滑动起到导向撑开的作用,所述的导向凹槽板21的外侧设有燕尾滑槽,导向板22的内侧设有与燕尾滑槽配合的燕尾凸台,燕尾槽延伸至下撑板11内撑开槽的底部,保证在导向撑开的同时使上撑板10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左棘突固定板、右棘突固定板和渐变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左棘突固定板中部设有左导向方孔,左导向方孔外侧的左棘突固定板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部设有锁紧孔,左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与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左导向方孔对应的供渐变撑开机构穿过的右导向方孔,右棘突固定板的侧面上设有锁紧螺孔,锁紧螺孔内设有锁紧渐变撑开机构的锁紧螺栓,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渐变撑开机构由上撑板、下撑板、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和旋转螺杆组成,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对称设有撑开槽,所述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由两端向中心倾斜的导向楔面,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两端面分别设有与撑开槽相连通的旋转螺杆穿过槽,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内部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撑开槽两端导向楔面相配合的滑动楔面,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中部设有供旋转螺杆穿过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一端穿过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定位板中部的锁紧孔并与锁紧螺母相连接,旋转螺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右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并设有旋转头,所述的旋转螺杆两侧设有使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或内侧移动的相互反向的螺纹,在旋转螺杆反向螺纹的作用下通过旋转是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移动实现上撑板和下撑板的撑开进而实现棘突缝隙之间的撑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左棘突固定板、右棘突固定板和渐变撑开机构组成,所述的左棘突固定板中部设有左导向方孔,左导向方孔外侧的左棘突固定板上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部设有锁紧孔,左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与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左导向方孔对应的供渐变撑开机构穿过的右导向方孔,右棘突固定板的侧面上设有锁紧螺孔,锁紧螺孔内设有锁紧渐变撑开机构的锁紧螺栓,所述的右棘突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有钢针,所述的渐变撑开机构由上撑板、下撑板、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和旋转螺杆组成,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对称设有撑开槽,所述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由两端向中心倾斜的导向楔面,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的内侧两端面分别设有与撑开槽相连通的旋转螺杆穿过槽,所述的上撑板和下撑板内部的撑开槽的两端分别设有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与撑开槽两端导向楔面相配合的滑动楔面,所述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中部设有供旋转螺杆穿过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旋转螺杆,旋转螺杆的一端穿过左棘突固定板上的定位板中部的锁紧孔并与锁紧螺母相连接,旋转螺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左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左撑开块、右撑开块、右侧的旋转螺杆穿过槽并设有旋转头,所述的旋转螺杆两侧设有使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同时向外侧或内侧移动的相互反向的螺纹,在旋转螺杆反向螺纹的作用下通过旋转是左撑开块和右撑开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丕宝齐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博能华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