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8059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有效的解决现有电动葫芦起吊时缓冲不足,导致缆绳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工字型梁,工字型梁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轮,每个第一齿轮的前后两端面各设有一个与第一齿轮同心的转轮,每个转轮与第一齿轮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圆环槽,圆环槽内设有压簧,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轮,所述位于第一齿轮同侧的两个转轮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簧,第二齿轮的中心设有延伸轴,工字型梁的下方设有固定板,延伸轴的伸出端与固定板之间经第二拉簧连接,第二拉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伸缩杆,固定板上设有限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An electric hoist three heavy buffer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hoist three buffer device, effectively solve the existing electric hoist lifting buffer, leading to the short service life of the problem;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the I-shaped beam, two can move around the first gea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grooves at both ends of the I-shaped beam before and after, the runner and the two ends surface each of the first gea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centric with the first gear, first gear wheel and the end of each corresponding with a circular groove, r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pring, second gear moves upward and downward i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gear two on the same side, a first ten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wo wheels in the the same side of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is arranged in the center of the extension shaft, below the I-shaped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extending between the extending end of the shaft and the fixed plate second by a tension spring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econd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telescopic rod, and a fixing device is provided on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invention is ingenious and novel in conce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葫芦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葫芦是工厂,工地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工具,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和自己研发了多种型号,功能,功率各不相同的电动葫芦装置,这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电动葫芦作为一种电动机带动辊筒经减速器减速而实现滚筒转动带动重物上升的提升设备,电动机在开始的瞬间加速不很大会使得滚筒的转速与减速后的电机转速一致,虽然电机经过减速器减速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起始速度,因此在开机的瞬间很容易使得吊着重物的缆绳断裂,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葫芦普遍存在起吊重物时缓冲不足,会导致缆绳刚性折断,电动葫芦功率损耗提升,工作寿命减少的缺点。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电动葫芦起吊重物时缓冲不足,导致缆绳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水平横置的工字型梁,工字型1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轮,位于工字型梁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间隔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第一齿轮的前后两端面各设有一个与第一齿轮同心的转轮,转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转轮与第一齿轮经轴连接并可产生相对转动,每个转轮与第一齿轮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圆环槽,圆环槽内设有压簧,压簧的一端固定在置于圆环槽内的挡块上,压簧的另一端经第一销轴固定在第一齿轮上,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位于第一齿轮同侧的两个转轮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簧,第二齿轮的中心设有延伸轴,延伸轴的伸出端置于工字型梁的外侧,工字型梁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且中空的固定板,延伸轴的伸出端与固定板之间经第二拉簧连接,第二拉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上端与延伸轴相连接,第一伸缩杆的下端与固定板相连接,第一伸缩杆不能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板的腔体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的下端面经多个均布的第二压簧与固定板腔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活动板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上方均布多个竖向放置的楔块,楔块间隔放置,每个楔块的下端面经一个第三压簧与活动板的上端面相连接,楔块的上端贯穿固定板的上表面且置于固定板的外部,楔块的上方设有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杆,两个支杆上端共同铰接在一根可左右移动的第二销轴上,支杆可围绕铰接位置左右转动,位于左侧支杆下方的楔块的斜面朝左,位于右侧支杆下方的楔块的斜面朝右,两个支杆之间设有第三拉簧。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弹性的弹簧组合实现了对不同重物起吊过程中的无极缓冲作用,有效解决了电动葫芦在启动过程中由于起吊过快而造成的钢丝绳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齿轮与转轮配合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齿轮与转轮配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杆18及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7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11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水平横置的工字型梁1,工字型梁1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轮2,位于工字型梁1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间隔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第一齿轮2的前后两端面各设有一个与第一齿轮2同心的转轮3,转轮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2的直径,转轮3与第一齿轮2经轴连接并可产生相对转动,每个转轮3与第一齿轮2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圆环槽4,圆环槽4内设有第一压簧5,第一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置于圆环槽4内的挡块6上,第一压簧5的另一端经第一销轴7固定在第一齿轮2上,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2相啮合;所述位于第一齿轮2同侧的两个转轮3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簧9,第二齿轮8的中心设有延伸轴11,延伸轴11的伸出端置于工字型梁1的外侧,工字型梁1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且中空的固定板12,延伸轴11的伸出端与固定板12之间经第二拉簧13连接,第二拉簧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4的上端与延伸轴1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的下端与固定板12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不能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板12的腔体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5,活动板15的下端面经多个均布的第二压簧16与固定板12腔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活动板15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上方均布多个竖向放置的楔块17,楔块17间隔放置,每个楔块17的下端面经一个第三压簧32与活动板15的上端面相连接,楔块17的上端贯穿固定板12的上表面且置于固定板12的外部,楔块17的上方设有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杆18,两个支杆18上端共同铰接在一根可左右移动的第二销轴21上,支杆18可围绕铰接位置左右转动,位于左侧支杆下方的楔块17的斜面朝左,位于右侧支杆下方的楔块17的斜面朝右,两个支杆18之间设有第三拉簧19。为了实现转轮3的导向与固定,所述工字型梁1前后两端的凹槽的下端面上设有滑轨20,滑轨20与转轮3相互配合,使得转轮3在滑轨20内移动的时候不会出现左右移动,同时保证固定板12在向下受力的时候能够起到限位稳定的作用保证转轮3不会脱轨,同时也减小了转轮3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为了实现第二销轴21的左右移动,所述工字型梁1的下端开设有通槽22,通槽22的开口端朝下,通槽22的前后两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销轴21相配合的滑槽23,第二销轴21的两端置于滑槽23内并可在滑槽23内滑动,通过滑槽23与第二销轴21相配合的使得在第二销轴21可是在在电动葫芦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完成带动两个支杆18一起移动从而实现整个装备的移动。为了实现活动板15的上下移动,所述活动板1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齿条24,齿条24的下端与活动板1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齿条24的上端贯穿固定板12的上表面且置于固定板12的外侧,每个齿条24置于固定板12外侧的部分啮合有一个第三齿轮25,第三齿轮25上连接有驱动电机26,通过固定在活动板15的齿条24和与其相啮合的第三齿轮25实现当需要两个支杆18回位时可实现向下移动活动板15使得楔块17整体往下移动,从而实现楔块17不能再束缚两个支杆18从而实现支杆18的回位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回位。为了实现第一拉簧9工作的平稳,所述第一拉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伸缩杆10,第二伸缩杆10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转轮3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0由两个第一空心圆管27套结而成,两个第一空心圆管27可相对滑动但不能相互脱离,通过两个第一空心圆管27相对滑动实现第一拉簧9在被拉伸的时候,第一齿轮2两侧的转轮3始终保持平稳运动。为了实现第一伸缩杆14不能相互脱离,所述第一伸缩杆14由两个第二空心管28套结而成,较细的空心管置于较粗的空心管内的一端设有阻挡杆29,较粗的空心管内设有与阻挡杆29相配合的第二滑槽30,阻挡杆29与第二滑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包括水平横置的工字型梁(1),工字型梁(1)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轮(2),位于工字型梁(1)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间隔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第一齿轮(2)的前后两端面各设有一个与第一齿轮(2)同心的转轮(3),转轮(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2)的直径,转轮(3)与第一齿轮(2)经轴连接并可产生相对转动,每个转轮(3)与第一齿轮(2)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圆环槽(4),圆环槽(4)内设有第一压簧(5),第一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置于圆环槽(4)内的挡块(6)上,第一压簧(5)的另一端经第一销轴(7)固定在第一齿轮(2)上,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2)相啮合;所述位于第一齿轮(2)同侧的两个转轮(3)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簧(9),第二齿轮(8)的中心设有延伸轴(11),延伸轴(11)的伸出端置于工字型梁(1)的外侧,工字型梁(1)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且中空的固定板(12),延伸轴(11)的伸出端与固定板(12)之间经第二拉簧(13)连接,第二拉簧(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4)的上端与延伸轴(1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的下端与固定板(12)上表面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不能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板(12)的腔体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5),活动板(15)的下端面经多个均布的第二压簧(16)与固定板(12)腔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活动板(15)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上方均布多个竖向放置的楔块(17),楔块(17)间隔放置,每个楔块(17)的下端面经一个第三压簧(32)与活动板(15)的上端面相连接,楔块(17)的上端贯穿固定板(12)的上表面且置于固定板(12)的外部,楔块(17)的上方设有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杆(18),两个支杆(18)上端共同铰接在一根可左右移动的第二销轴(21)上,支杆(18)可围绕铰接位置左右转动,位于左侧支杆下方的楔块(17)的斜面朝左,位于右侧支杆下方的楔块(17)的斜面朝右,两个支杆(18)之间设有第三拉簧(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葫芦三重缓冲装置,包括水平横置的工字型梁(1),工字型梁(1)前后两端的凹槽内各设有两个可左右移动的第一齿轮(2),位于工字型梁(1)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间隔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第一齿轮(2)的前后两端面各设有一个与第一齿轮(2)同心的转轮(3),转轮(3)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2)的直径,转轮(3)与第一齿轮(2)经轴连接并可产生相对转动,每个转轮(3)与第一齿轮(2)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圆环槽(4),圆环槽(4)内设有第一压簧(5),第一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置于圆环槽(4)内的挡块(6)上,第一压簧(5)的另一端经第一销轴(7)固定在第一齿轮(2)上,同侧的两个第一齿轮(2)的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齿轮(8),第二齿轮(8)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2)相啮合;所述位于第一齿轮(2)同侧的两个转轮(3)之间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拉簧(9),第二齿轮(8)的中心设有延伸轴(11),延伸轴(11)的伸出端置于工字型梁(1)的外侧,工字型梁(1)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且中空的固定板(12),延伸轴(11)的伸出端与固定板(12)之间经第二拉簧(13)连接,第二拉簧(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伸缩杆(14),第一伸缩杆(14)的上端与延伸轴(1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的下端与固定板(12)上表面相连接,第一伸缩杆(14)不能相互分离;所述固定板(12)的腔体内设有水平放置且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5),活动板(15)的下端面经多个均布的第二压簧(16)与固定板(12)腔体的下表面相连接,活动板(15)左右方向的中心线的上方均布多个竖向放置的楔块(17),楔块(17)间隔放置,每个楔块(17)的下端面经一个第三压簧(32)与活动板(15)的上端面相连接,楔块(17)的上端贯穿固定板(12)的上表面且置于固定板(12)的外部,楔块(17)的上方设有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支杆(18),两个支杆(1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彦宁聂永硕刘红伟王仓永张乾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大方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