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盛专利>正文

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00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包含一帽状的硬件层、一具阻尼特性的吸震材,借由吸震材隐藏结合固定该硬件层内部的组合形式,或是吸震材外露于硬件层外部的组合形式,提供头盔具有缓和冲击力的吸震功能,降低伤害程度,以及降低高分贝声音而保护听觉的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头盔,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吸收外界冲击力而能降低伤害,以及阻隔部分外界声音,穿戴舒适的可吸震的安全头盔
技术介绍
由运动用的头盔[比如棒球帽]或安全帽,都是戴在头部,用以保护头部免于外力撞击,比如棒球用头盔是防止棒球体不慎飞向打击者头部,而骑士使用的安全帽则是防止不慎意外的时,安全帽保护头部免于直接受撞击而毫无防护。前述诸如运动用途、机车用途甚至是自行车用途的头盔,其断面的层状构造多是一层坚硬的硬件层以及一海绵体、一层内衬,甚至棒球用头盔并没有海绵体,借以减轻重量。头盔的层状构造,在遭受异物或外力的冲击、撞击时,硬件层固然可以抵御异物接触头部,具有阻断异物接触头部机会,但是硬件层受异物撞击时,硬件层也会对应给异物一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造成的回荡、冲击,仍然对头部产生有如推动头部般的震动力量,或是受撞击的高分贝声音等等不良影响。由于脑部是敏感而重要的区域,一旦对头部给予震动力量,头部感到晕眩,甚至是程度不等的脑震荡、听觉受损都不无可能,此乃现有头盔欠缺缓和异物或外力撞击衍生的作用力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头盔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具有可吸收外界冲击力而能降低伤害,以及阻隔部分外界声音,穿戴舒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件层,是呈对应人体头形的壳体,其上下分别具有一内、外侧周表;一具阻尼特性材料的吸震材,其是结合固定该硬件层。前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吸震材是固设于该硬件层的外侧周表。前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吸震材是固设于该硬件层的内侧周表。前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硬件层的内侧周表是结合固设有一内衬,该吸震材是固设于该内衬的底侧表层。前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硬件层的内侧周表底部是活动组接套设一内层壳,该吸震材是与该内层壳周表的外侧、内侧或内外侧固结一体。前述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硬件层的内侧周表底部是活动组接套设一内层壳,该吸震材是与该硬件层的外侧周表固结一体。前述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中吸震材的比重在于0.08~0.1为佳。本技术可以获得如下功效1.本技术使头盔的硬件层结合吸震材,由于吸震材重量轻薄,不会显著增加头盔重量,让使用者愿意配合戴用,不仅机车骑士所使用的安全帽形式、运用动头盔,甚至是军用的头盔均可适用本技术,泛用性甚高。2.吸震材可设置于头盔外部,而可在第一时间吸收冲击力,将冲击力造成的回荡、反作用力立即降到最低,使头部受撞击的后遗症伤害降低到最低。3.吸震材可设置于头盔内部,不仅是接下来吸收硬件层受撞击产生的反作用力,更者,吸震材的隔音作用,有效地吸收高分贝声音,保护使用者的听觉不受损害。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于一种安全帽形式头盔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2A是图1所示另一实施例的断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于另一安全帽形式头盔的组合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于一种自行车护盔形式头盔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于一种棒球帽形式头盔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于一种军用钢盔形式头盔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7A是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于另一军用钢盔形式头盔的组合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101、102、103、104头盔20硬件层 21内侧周表 22外侧周表30吸震材40内衬45内层壳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主要是在诸如安全帽的头盔10层状构造中,包含一硬件层20、一吸震材30,借以吸震材30与硬件层10的结合,提高耐冲击强度,并让头部穿戴更舒适。首先,以图1至图3显示「安全帽形态」的头盔10、101说明,图1、图2显示一种较佳实施例,其是该坚硬帽状的硬件层20,位于整个头盔10架构的外部,该硬件层20是呈对应人体头形的壳体,其上下分别具有一内侧周表21及一外侧周表22;硬件层20的内侧周表21是贴合或是固定结合该吸震材30,该吸震材30是具有高阻尼特性的非金属材料,其比重在于0.08~0.1为佳;在吸震材30、硬件层20结合之后,可于吸震材30内侧面结合一发泡材质的内衬40,让内衬40接触头部,使其触感舒适并且较通风。其次,请再参阅图2A所示,其是显示图一例的另一种断面实施例的剖视图,该硬件层20与内衬40先行结合之后,再将该吸震材30与该内衬40的底侧表层贴合固接,如此让内衬40借由吸震材30接触头部,而得以获得更为舒适的触感及吸震效果。此外,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于另一种「安全帽形式」头盔的组合剖视图,该硬件层20同样分别具有一内侧周表21及一外侧周表22,其中该外侧周表22上则披覆固设有一层吸震材30,该吸震材30是具有高阻尼特性的非金属材料,其比重在于0.08~0.1为佳,而能获得最轻的重量,其并可与涂装材质结合上色喷漆;吸震材30一侧面是贴合或是固定结合该硬件层20的外侧周表22,使硬件层20位于内面,而吸震材30则位于头盔101架构的外面,由于吸震材30比重小并可与涂装材质结合上色喷漆,因此完成后的外观与现有技术较为一致,用手触摸压按可直接感受柔软度而与现有技术外表很硬不同;在吸震材30、硬件层20结合之后,依然可于硬件层20内侧面结合一内衬40,让内衬40接触头部,使其触感舒适。再者,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应用于「自行车护盔形式」的头盔实施例,该用于骑自行车穿戴的头盔102其外观形状尽管不同于图3,但是依然可适用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比如选择吸震材30于外面,其固定结合外露于该硬件层20的外侧周表22;或者选择采取吸震材30隐藏于内部,亦即将其固定结合于如同前述图2实施例所示的将吸震材30贴合于硬件层20的内侧周表21。又,如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应用于棒球等运动的「棒球帽形式」的头盔103,同样可适用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其选择采取吸震材30隐藏于内部,该吸震材30是固定结合于该硬件层20的内侧周表21;或者,选择采取吸震材30外露,亦即将其固定结合于如同图3、图4所示该硬件层20的外侧周表22。故而,由图1、图4、图5说明本技术的吸震材30结合硬件层20的层状构造,可以适用任何用途的头盔。请再继续参阅图6至图8所示,本技术并可进一步应用于「军用钢盔」形式的头盔,该军用的头盔104(亦即俗称附有内胶盔的钢盔构造),亦可适用本技术。以下便是本实施例介绍该硬件层20是由钢材制造(亦即俗称钢盔),其是位于头盔104架构的外部,其上下同样分别具有一内侧周表21及一外侧周表22;其内侧周表21内部则活动套设有一内层壳45(亦即俗称的内胶盔);该内层壳45是为塑料材料制成与该硬件层20的内侧周表21相对应,其施行时可减少平时胶盔的厚度,在减少厚度的条件下,于内层壳45的顶侧周表结合该吸震材30,再供其与硬件层20的内侧周表21轴向活动套接组合;如此一来,令硬件层20、吸震材30、内层壳45三者结合形成一种军用的头盔104断面形态(图7所示)。由于上述内层壳45(亦即内胶盔)减少其厚度,再将吸震材30放入该区域,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件层,是呈对应人体头形的壳体,其上下分别具有一内、外侧周表;一具阻尼特性材料的吸震材,其是结合固定该硬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硬件层,是呈对应人体头形的壳体,其上下分别具有一内、外侧周表;一具阻尼特性材料的吸震材,其是结合固定该硬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材是固设于该硬件层的外侧周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材是固设于该硬件层的内侧周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震的安全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层的内侧周表是结合固设有一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盛谢俊茂张正昌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盛谢俊茂张正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