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348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整建场地、蛏子播苗、蛏埕管理、收获蛏子等步骤,其中蛏子播苗包括播苗时间、播苗方法和播苗密度,蛏埕管理中要定期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按时加沙和堆土,及时补苗,预防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为渔户提供更好的蛏子养殖方法,帮助渔户致富,养殖得到的蛏子味道鲜美、肉嫩味鲜,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产量高且稳定等特点。

A method in freshwater aquaculture clam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breeding in freshwater clams, including aquaculture sit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site, razor, razor clam in sowing seedling management, harvest razor steps, which includes razor sowing seedling sowing seedling time, sowing seedling method and sowing seedling dens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periodical check clam clam Cheng, regular cleaning ditches on time, Gaza and the heap of soil, timely preven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bumiao, biological predator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breeding razor better way to help fishermen, fishermen get rich, breeding razor taste delicious, which taste delicious, very popular with consumers,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short growth cycle, easy management, high yield and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
技术介绍
蛏子,是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瓣鳃纲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的通称,拉丁学名: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ck),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缢蛏,是生活中常见的海鲜产品,在我国南北沿海地区分布较广。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中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蛏子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大部分为温带和热带种类,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少数种类生活于深的海底,也有些种类生活在河口或内湾、有少许淡水注入、海水盐度较低的软泥底质中。中国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作用。蛏子均为海产,常见的有20多种。蛏子味道鲜美、肉嫩味鲜,很受消费者的喜爱,蛏子除了海产并有人工养殖,是渔民们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也有人在淡水中养殖,但是生长时间长、产量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为渔户提供更好的蛏子养殖方法,帮助渔户致富,养殖得到的蛏子味道鲜美、肉嫩味鲜,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产量高且稳定等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场地选择:地形选择中潮区下段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h的潮区,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或港湾,底质分层明显,表层为3—5cm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cm为泥沙混合,底层为纯沙,适宜水温15—30℃,相对密度为1.0050—1.0200;(2)整建场地:埕地四周筑堤,在埕地上方的堤外挖浅沟;埕面整成公路形,中间高,两边低,蛏埕为3—7m宽的畦,埕底质软,畦与畦之间挖出宽30cm、深10cm的水沟,有利于排出埕内积水,把埕地底层泥土挖翻30—40cm,将翻起的埕土捣碎耙细后再平埕;(3)蛏子播苗:①播苗时间:每年1—3月中旬,正值大潮汛期时,蛏子苗体达到1.5cm时就移植播种播苗;②播苗方法:播苗前,先将蛏子苗种盛在木桶内,用海水洗净泥土,检去杂质,在进行播苗;③播苗密度:泥沙埕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95—110万粒,软泥底质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50—60万粒;(4)蛏埕管理:定期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按时加沙和堆土,及时补苗,预防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生态环境的骤然变化超出蛏子生活适应能力范围时,如台风、洪水、干旱炎热及霜雪冰冻等,及时积极组织抢救;敌害生物的侵袭,有的吞食蛏体,有的争夺饵料,有的破坏环境等,主要的敌害生物有:鸟类、鱼类及章鱼、沙蚕等,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呜枪放炮驱鸟,用巴豆、鱼藤及氰化钠杀鱼等;(5)收获蛏子:蛏苗播种后,经过5—7或13—16个月的放养,体长达到6—9cm,即可收获。蛏苗播种后,经过5—7个月的放养收获的蛏称1年蛏,1年蛏大多从大暑开始采收,秋分前收完,最理想的收获时间在8月底至9月初;经过13—16个月的放养收获的蛏称2年蛏,2年蛏的收获时间是清明前后开始收成至立夏结束。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平埕为用木板将埕表土压干抹光,使埕面稳定光滑、没有洼地,操作时先重后轻,由埕两边往中间压。进一步地,在步骤(2),对底质较硬的埕地,需翻耙2—3次后再平埕做畦,而软泥底质的埕涂,翻耙1次整平埕面便可。翻土以便将表层的生物敌害埋人底层,窒息死亡,且埕土让海水冲刷,可消除硫化氢等毒质,同时翻土后,上下层的土得到混合,可改变埕土结构,使其松软,利于蛏子潜钻、生长。平埕即用木板将埕表土压干抹光,操作时先重后轻,由埕两边往中间压,使埕面稳定光滑,表土才不易被风浪或潮水冲刷流失,利于蛏苗钻穴,还要注意边平边往后退行,以便压平脚印,使埕面没有洼地,减少有害生物潜栖。进一步地,在步骤(3),所述播苗方法分为抛播和撒播两种;抛播法适用于埕面宽的蛏畦,播苗时,左手提苗篮,右手轻轻抓起蛏苗,用力向埕面上抛播,无风时,两人在埕面的两侧交叉播种,有风时,J顷风向播;撒播法适用于狭窄的蛏埕,播苗时,蛏子苗筐放在泥马上,左右两手同时轻轻抓住蛏苗,掌心向上用力向埕面撒播。播苗都在大潮汛期进行,一般小潮不播苗,大潮汛期蛏埕干露时间长,播下的苗有足够的时间钻土,潜钻率高。播苗密度依埕地底质软硬、潮区高低、苗种大小而定。底质硬的比软的多播50%左右,潮区低的比高的播种量也要适当增加。一般沙泥埕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100万粒左右。蛏苗个体在1cm以上者,随苗体大小,播种量适当减少。进一步地,在步骤(3),所述蛏子播苗中蛏苗运到目的地时,先置于阴凉处0.8—1.2h,并将盛放蛏苗的篮筐震动几次,潮水涨到埕地半小时前停止播苗;风雨天不进行播苗,播苗时如遇淡水,则在埕地上撒盐,每亩撒盐7—13kg。蛏苗运到播苗地后,静置并将盛放蛏苗的篮筐震动几次,使蛏苗水管收缩,水洗时可避免蛏苗大量吸水,提高蛏苗潜钻率,潮水涨到埕地半小时前应停止播苗,否则苗未钻人土中即被潮水冲走流失。播苗时如遇淡水,埕地上水的相对密度下降,影响蛏苗下钻,应在埕地上撒盐,增加埕地水分的咸度,利于蛏苗钻土。进一步地,在步骤(5),所述收获蛏子中如沙质埕地底质较硬,用四齿耙、蛏锄等工具挖蛏子;如软泥埕地用捉和钩的方法收蛏子。本专利技术蛏埕管理过程中,立夏后,天气炎热,水温高,泥质埕地散热慢,影响蛏子正常生长,需加沙调节温度,使之适合蛏子的生长。加沙时间为:1年蛏自立夏开始到6月;2年蛏可提早半个月,每亩加沙1.5吨,均匀地撒在埕地上。另外春夏之交,大风暴雨频繁,洪水夹带大量泥土淤积埕面,严重时能使蛏子窒息死亡,这时要用推土板将淤泥推移到别处。对流速缓慢,淤泥沉积较快的埕地,每个大潮汛后要进行1次推土平埕和清理水沟工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为渔户提供更好的蛏子养殖方法,帮助渔户致富,养殖得到的蛏子味道鲜美、肉嫩味鲜,很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产量高且稳定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场地选择:地形选择中潮区下段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h的潮区,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或港湾,底质分层明显,表层为3—5cm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cm为泥沙混合,底层为纯沙,适宜水温15—30℃,相对密度为1.0050—1.0200;(2)整建场地:埕地四周筑堤,在埕地上方的堤外挖浅沟;埕面整成公路形,中间高,两边低,蛏埕为3—7m宽的畦,埕底质软,畦与畦之间挖出宽30cm、深10cm的水沟,有利于排出埕内积水,把埕地底层泥土挖翻30—40cm,将翻起的埕土捣碎耙细后再平埕;(3)蛏子播苗:①播苗时间:每年1—3月中旬,正值大潮汛期时,蛏子苗体达到1.5cm时就移植播种播苗;②播苗方法:播苗前,先将蛏子苗种盛在木桶内,用海水洗净泥土,检去杂质,在进行播苗;③播苗密度:泥沙埕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95—110万粒,软泥底质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50—60万粒;(4)蛏埕管理:定期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按时加沙和堆土,及时补苗,预防自然灾害和生物敌害;(5)收获蛏子:蛏苗播种后,经过5—7或13—16个月的放养,体长达到6—9cm,即可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淡水中养殖蛏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场地选择:地形选择中潮区下段至低潮区每天干露2—3h的潮区,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且略有倾斜的滩涂,有一定流速的潮流畅通的海区或港湾,底质分层明显,表层为3—5cm的沉积软泥,中间20—30cm为泥沙混合,底层为纯沙,适宜水温15—30℃,相对密度为1.0050—1.0200;(2)整建场地:埕地四周筑堤,在埕地上方的堤外挖浅沟;埕面整成公路形,中间高,两边低,蛏埕为3—7m宽的畦,埕底质软,畦与畦之间挖出宽30cm、深10cm的水沟,有利于排出埕内积水,把埕地底层泥土挖翻30—40cm,将翻起的埕土捣碎耙细后再平埕;(3)蛏子播苗:①播苗时间:每年1—3月中旬,正值大潮汛期时,蛏子苗体达到1.5cm时就移植播种播苗;②播苗方法:播苗前,先将蛏子苗种盛在木桶内,用海水洗净泥土,检去杂质,在进行播苗;③播苗密度:泥沙埕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95—110万粒,软泥底质每亩播种1cm大小的蛏苗50—60万粒;(4)蛏埕管理:定期检查蛏埕,定期疏通水沟,按时加沙和堆土,及时补苗,预防自然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灵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