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663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49
目的在于全年都以与旺季相同的状态,提供没有被病毒或细菌等的微生物污染的安全性高,并且新鲜的、营养价值高的牡蛎。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在水槽中培育为成贝。具体而言,是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在海水温度为10℃~30℃,以采苗器纵挂或者横挂于绳子的下垂式,注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或者重复在一定时间停水、注水,进行5个月~18个月的培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而进行的牡蛎的陆地养殖,详细地说,涉及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采苗后孵化的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并使所述幼体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发育到成体。
技术介绍
从牡蛎的生殖形态来看,在日本的养殖中,长牡蛎的旺季时期为11月~5月,岩牡蛎的旺季为产卵前的6月~8月。旺季时期为了用于之后的产卵而开始蓄积营养,大量摄取海水中的饵食,并成长为营养丰富的肥硕牡蛎。在迎来产卵后变为寡营养状态的蛎体变瘦的状态,失去原本的味道而变得只有咸味。因此,在日本国内,从6月~10月为长牡蛎供应困难状态,从9月~5月为岩牡蛎供应困难状态。公知在牡蛎的发育中,海水温度与海水中的饵食较为重要,牡蛎在海水温度较低的北海道或三陆的许多海域中,发育为成体需要2年。另一方面,在海水温度较高,牡蛎的饵食即浮游生物(细小藻类)丰富的地域中,牡蛎发育为成体需要1年。由此,提议有在短时间培育为成体的养殖方法(专利文献1、2)或能够减轻养殖所需劳力的养殖方法(专利文献3、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42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64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261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80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上述的专利文献所述的养殖方法都是使用海域的表层水进行养殖的。在使用这样的海域的表层水进行养殖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疑虑。即,养殖海域存在因病毒或细菌而整年周期地被污染的情况。例如,最容易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时期是,人的诺如病毒感染症流行顶峰的12月后半月~3月上旬。感染了诺如病毒的人的呕吐物、粪便未在净化处理设施中被可靠地杀菌而直接被排入至海中,使像这样的被污染的海水进行体内循环的牡蛎,会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吸入至体内,从而被污染。此外在夏季的暴雨或台风之后,江河的淤泥流入至海域中,海水被来自土壤的通常细菌或大肠菌群等的细菌高浓度地污染,其结果是牡蛎的污染浓度增加。为了净化这样的被污染的牡蛎,一般采用通过蓄养(无喂食下使用紫外线杀菌后的海水或人工海水,在海水中处理牡蛎)的净化,但是也存在例如像诺如病毒那样地、被牡蛎的中肠腺内的细小组织吸入而无法完全地净化(从牡蛎体内的排出)的情况。总而言之,即使只有一次被放出至海域中的牡蛎,也会产生难以排出的病毒的风险。此外,在迎来岩牡蛎的旺季的夏季时期,贝毒的海域污染较高,成为阻碍生吃用牡蛎的流通、消费的原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能够养殖一次都不会放出至海域的无病毒的、无需通过蓄养而净化的牡蛎,并且该方法能够一整年地养殖与旺季时期的状态相同的牡蛎。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锐意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包含深层海洋水的海水培养细小藻类,进行牡蛎的陆地养殖,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是:(1)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在水槽中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牡蛎的幼体培育为成体。(2)如上述(1)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所述牡蛎的幼体是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3)如上述(2)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所述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是在水槽中受精、孵化的。(4)如上述(1)~(3)的任一项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在水槽中的海洋深层水中进行采苗。(5)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铁含量为5000μg以上。(6)一种牡蛎,其特征在于,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铜含量为不足100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镉含量为不足70μg,每100g可食用部分的镁含量为70000μg以上。(7)如(5)或(6)所述的牡蛎,所述牡蛎无诺如病毒。另外,作为陆地养殖方法的牡蛎的培育条件,优选是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水槽中的牡蛎,以海水温度为10℃~30℃,优选是10℃~25℃,利用将采苗器(附着基)纵挂或者横挂于绳子或者钢丝的下垂式进行5个月~18个月的养殖,或者,将附着在粉碎后的贝壳的牡蛎或附着在柔性基质上培育到壳长3cm左右而剥离的牡蛎容纳在网或笼子中,注入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此外重复在一定时间停水、注水从而养殖5个月~18个月。此外水槽中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注入量优选是,海洋深层水的量为每天0.5~5.0个相当于水槽容积量的周转量。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中,优选是根据牡蛎的发育状态,改变培育条件,对于幼贝优选是在起初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温度为15~28℃的条件下培育,对于成贝优选是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的海水温度为10~25℃的条件下培育。进而,为了产卵,优选是在控制性腺的情况下使海水温度为13℃~30℃,在较高的温度下培育。对于幼贝使海洋深层水的海水温度为15~28℃、培育期间为4个月~15个月,对于成贝则是10~25℃、培育期间为1个月~5个月。专利技术效果因为在包含清洁的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养殖牡蛎,所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培育的牡蛎,原则上至少不会受到诺如病毒、A型肝炎病毒、E型肝炎病毒、札幌病毒、轮状病毒等的来自人的排泄物的病毒以及牡蛎疱疹病毒、包纳米虫、贝毒等的来自海域而向人、牡蛎传染引起疾病的病毒的污染,安全性极高,牡蛎本身原则上不包含给人体带来影响的病原病毒、微生物、细菌类,无论淡季旺季,都能够在一整年提供新鲜度高的牡蛎。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矿物成分的含量较高并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的牡蛎。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矿物成分的含量较高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并且无诺如病毒的牡蛎。无诺如病毒是指通过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实时PCR检测不到诺如病毒的牡蛎。此外,虽然在通常海域需要花费1年到2年成长为成贝,但是能够通过控制水温缩短该期间。进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养殖的牡蛎与在海域中养殖的牡蛎相比,能够提供营养价值高或者相同的牡蛎。另外,因为在本专利技术的陆地养殖中,与海域不同,不会受到具有毒性的浮游生物的污染,所以不会因摄食这些浮游生物导致在牡蛎的体内引起贝毒的蓄积,也就是说在贝毒方面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在夏季(7月)培养细小藻类时的、培养天数与细胞密度的关系的图表。图2是示出在冬季(12月)培养细小藻类时的、培养天数与细胞密度的关系的图表。图3是示出摄食实验的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从(a)到(d)是分别示出刚喂食后、喂食经过1小时后、2小时后以及3小时后的状态的照片。图4是示出摄食实验的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从(a)到(i)是分别示出喂食开始前的海水的状态、喂食开始时的海水的状态(0小时)、经过了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7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时的照片。图5是示出不同的喂食方法各自的培育结果的照片。在该图中,右侧的照片是通过连续地投入的、点滴方式进行喂食的培育结果的照片,左侧的照片是通过间歇地喂食的间歇式喂食的培育结果的照片。图6是示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陆地养殖而得到的牡蛎与在通常的海域养殖而得到的牡蛎的外观、丰满状态、贝肉状态的照片。在该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在水槽中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牡蛎的幼体培育为成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3 JP 2015-0265341.一种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给牡蛎的幼体喂食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中培养的细小藻类,在水槽中使用包含海洋深层水的海水将牡蛎的幼体培育为成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的幼体是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牡蛎的陆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未放出至海域的牡蛎的幼体是在水槽中进行受精、孵化的。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足恭子佐藤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综合牡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