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6167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宜在外海深水区进行单体牡蛎养殖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单体牡蛎苗育成,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后置入外海深水养殖区养殖,单体牡蛎的养殖期管理及收获。所述的养殖装置为一网箱,是由钢筋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该框架的顶部设有聚乙烯绳,用于系于筏架上进行养殖,框架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所述框架内设有多层抽屉。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牡蛎近海养殖的品质低、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的问题,养殖装置耐受外海的急海流和大风浪,且制作成本较低,可反复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牡蛎生长提供了一种优质自然养殖环境,牡蛎生长速度快,不受污染,品质高,养殖的牡蛎可用于生吃,满足出口需求,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体牡蛎养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海深水区单体牡蛎养殖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牡蛎具有群聚的生活习性,常多个牡蛎固着在一起,由于生长空间的限制,壳形极不规则,大大地影响了美观,群聚还造成牡蛎在食物上的竞争,影响其生长速度,群聚还增加了收获剥离和加工的工作量。单体牡蛎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可提高牡蛎的品质和档次,因此价格昂贵,效益显著,也易于放养和收获。目前我国牡蛎养殖方式主要是筏式吊绳养殖,由于吊绳养殖牡蛎随着牡蛎的长大,极易脱落,不适宜外海和风浪大的海域,仅适于风平浪静的内湾,养殖范围受限;少量采用扇贝养成网笼进行单体牡蛎养殖,但由于在养成过程中,牡蛎壳边缘极锋利易把网笼割破,一方面造成养成单体牡蛎的丢失,降低养殖亩产量,另一方面造成养成笼损坏,无法使用,增加养殖成本,也不适宜外海和风浪大的海域。而沿海可利用的港湾近海基本上已开发利用,且许多养殖场因多年养殖、密度过大、淤泥堆积,造成养殖场老化,使贝体生长缓慢,个体小,养殖周期长,病害多,成活率降低,影响了养殖积极性,并且近海污染日益严重,养殖的牡蛎达不到生吃的品质要求;外海深水区直接面向大海,海流急,每日两次涨潮,海水交换量大,水质好,饵料生物充足,适合牡蛎等贝类的生长,能够养成高品质,适合生吃的牡蛎,能够带来可观的出口效益。因此,现在迫切需要一种适宜单体牡蛎养成方法,能够满足单体牡蛎规模化、产业化以及适合外海深水区养殖的需求,用以提高牡蛎品质、达到出口生吃水平,既提高了外海深水区域的利用率,又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在外海深水区进行单体牡蛎养殖的方法及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外海深水区域适用,不易损坏,水交换能力强,不易受敌害生物侵害,用以克服现有的单体牡蛎养殖上存在的上述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单体牡蛎苗育成:首先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牡蛎幼虫,通过每天换水和投饵等贝类幼虫常规方法培育至眼点幼虫,然后用肾上腺素诱导处理牡蛎眼点幼虫,使其不附着变态成单体牡蛎稚贝,再采用室内上升流循环水培育和室外池塘培育的方法,使单体牡蛎稚贝养成至1.5cm-2.0cm符合外海深水养殖规格的单体牡■苗; (2)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将上述培育的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在该装置外套上孔径2-3cm的聚乙烯筛网防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再将装置上的吊绳系于海上养殖筏架上,最后将该养殖筏架置入外海深水养殖海区进行养殖; (3)单体牡蛎的养殖期管理:在养殖期间每3-4月清除养殖装置外的附着物一次,经1.5-2.5年的养殖牡蛎壳长达到1cm以上规格,即可收获。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养殖装置为一网箱,该网箱是由钢筋做成的长方体框架,该框架的顶部设有聚乙烯绳,用于系于筏架上进行养殖,框架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所述框架内设有多层抽屉。所述步骤(I)中使用10 4 mol/L的肾上腺素诱导处理3小时牡蛎眼点幼虫,使其不附着变态成单体牡蛎稚贝。所述框架内设有6层由聚丙烯塑料网制成的抽屉。所述的抽屉底部设有多个隔板。所述的框架是由直径8-10mm的钢筋做成长100_150cm、宽60_80cm、高200_220cm的长方体框架。所述的抽屉为长100-150cm、宽60-80cm、高30-35cm的长方体。所述的吊绳为80-100股聚乙烯绳。所述的聚丙稀塑料网的孔径是1.5-2.0c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牡蛎近海养殖的品质低、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的问题,利用该牡蛎养殖装置可直接把单体牡蛎苗放在抽屉网箱内,挂养在外海深水筏架上,该装置不易损坏,耐受外海的急海流和大风浪,且制作成本较低,同时,网箱不易被牡蛎损坏,可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为牡蛎生长提供了一种优质自然养殖环境,不用投放饵料,养殖管理期间,定期去除养殖装置外的敌害生物和附着物即可,牡蛎生长速度快,不受污染,品质高。本专利技术扩大了单体牡蛎养殖区域,养殖的牡蛎可用于生吃,满足出口需求,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养殖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养殖装置中抽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框架;2_吊绳,3-支腿;4-抽屉;5_聚丙烯塑料网;6_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首先育成单体牡蛎苗,先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牡蛎幼虫培育至眼点幼虫,然后使用10 4 mol/L的肾上腺素诱导处理3小时牡蛎眼点幼虫,使其不附着变态成单体牡蛎稚贝,再采用室内上升流循环水培育和室外池塘培育的方法,使单体牡蛎稚贝养成至1.5cm-2.0cm符合外海深水养殖规格的单体牡蛎苗;然后将上述培育的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在该装置外套上孔径2-3cm的聚乙烯筛网防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再将装置上的吊绳系于海上养殖筏架上,最后将该养殖筏架置入外海深水养殖海区进行养殖;养殖期间定期清除养殖装置外的附着物,经1.5-2.5年的养殖牡蛎壳长达到1cm以上规格,即可收获。如图1、2所示,所述的养殖装置为一网箱,该网箱是由直径为8-10mm的钢筋做成长100-150cm、宽60-80cm、高200-220cm的长方体框架1,该框架I的顶部设有80-100股吊绳2,用于系于筏架上以便进行养殖,框架I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3,所述框架I内设有6层抽屉4,该抽屉4由孔径为1.5-2.0cm聚丙烯塑料网5制成,其规格为长100_150cm、宽60-80cm、高30-35cm,且该抽屉4底部设有多个隔板,将其分为不同的区间。使用时,先将1500-2200粒单体牡蛎苗平均放置于6个抽屉4中,然后将抽屉排放于框架I中,在框架I外部覆有聚乙烯筛网,用于防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将框架I顶部的吊绳2系于海上养殖筏架上,用船及吊车将养殖装置放置于外海深水养殖区域中,亩放单体牡蛎养殖装置100-120个,养殖期间每隔3月吊起养殖装置,用高压水枪清除网箱外面的附着物,经1.5-2.5年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再用船及吊车吊起养殖装置,收获成熟的单体牡蛎。本专利技术可直接把单体牡蛎苗放在抽屉网箱内,挂养在外海深水筏架上,从而扩大单体牡蛎养殖区域和范围,同时网箱不被牡蛎损害,可以反复使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单体牡蛎苗育成:首先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牡蛎幼虫培育至眼点幼虫,然后用肾上腺素诱导处理牡蛎眼点幼虫,使其不附着变态成单体牡蛎稚贝,再采用室内上升流循环水培育和室外池塘培育的方法,使单体牡蛎稚贝养成至壳长1.5cm-2.0cm,符合外海深水养殖规格的单体牡蛎苗; (2)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将上述培育的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在该装置外套上孔径2-3cm的聚乙烯筛网防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再将装置上的吊绳系于海上养殖筏架上,最后将该养殖筏架置入外海深水养殖海区进行养殖; (3)单体牡蛎的养殖期管理:在养殖期间每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CN105123565.html" title="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及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及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牡蛎外海深水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单体牡蛎苗育成:首先将室内人工培育的牡蛎幼虫培育至眼点幼虫,然后用肾上腺素诱导处理牡蛎眼点幼虫,使其不附着变态成单体牡蛎稚贝,再采用室内上升流循环水培育和室外池塘培育的方法,使单体牡蛎稚贝养成至壳长1.5cm‑2.0cm,符合外海深水养殖规格的单体牡蛎苗;(2)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将上述培育的单体牡蛎苗装入养殖装置,在该装置外套上孔径2‑3cm的聚乙烯筛网防敌害生物及附着物,再将装置上的吊绳系于海上养殖筏架上,最后将该养殖筏架置入外海深水养殖海区进行养殖;(3)单体牡蛎的养殖期管理:在养殖期间每3‑4月清除养殖装置外的附着物一次,经1.5‑2.5年的养殖牡蛎壳长达到10cm以上规格,即可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瑞海李琪王昭萍佘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