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09814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3)附苗培养:保持附苗池水温在25~30℃,盐度在20~25,遮阴附苗24~32h,然后加入小球藻培养70~80h。

A method of attaching seedlings to oyster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of oyster spatfall,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making attachment: placed into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vertical cross shape as the cement sheet skeleton in gypsum mold bamboo, cement, sand and water after mixing poured into the mold, after the cement sheet dry out further. The room temperature dry hardening cement sheet after hardening by soaking acetic acid solution; (2) on the attachment: 1 PVC rope respectively from the two through holes of 20 cement sheet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1 strings of attachment, and then to the other 1 PVC rope strung 3 string attachment form 1 lifting attachment, according to a pond 4 per square metre crane attachment density, the attachment is hung on the seedling pool and ensure the attachment of pond water immersion; (3) of seedling culture: keep the seedling pool water temperature at 25 to 30 DEG C, salinity in 20 ~ 25, the shade of Seedlings were 24 ~ 32H, then cultured with Chlorella vulgaris for 70 ~ 80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牡蛎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
技术介绍
牡蛎隶属软体动物门,是沿海最为常见的双壳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牡蛎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牡蛎育苗过程中,在完成前期的苗种培育后需进行附苗,通常采用的附着基为牡蛎壳,牡蛎壳来自养成牡蛎开壳取肉后的副产品,洗净串成串即可作为牡蛎苗的附着基进行附苗,作为附着基的牡蛎壳要求规格整齐,壳长达到12cm以上,较小的牡蛎壳附苗效果不佳且附苗量较少,生产效果不佳。此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部份牡蛎壳已经成为工业加工原料,进而大大减少了附苗牡蛎壳的来源,导致其价格上升,育苗成本增加;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扇贝壳作为附着基,但只限于扇贝养殖量较大的地区,很多牡蛎养殖区并无扇贝养殖,且采用扇贝壳成本并不低于牡蛎壳,所以该方法仍然不能满足牡蛎育苗不断发展扩大的需求。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新的牡蛎附苗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以水泥薄片为牡蛎苗的附着基实现,所述水泥薄片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中央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沿长轴方向的两端设有通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3)附苗培养:保持附苗池水温在25~30℃,盐度在20~25,遮阴附苗24~32h,然后加入小球藻培养70~80h。上述方法中,所述方形结构的长宽均为9~11cm,边缘厚度为4.8~5.2mm。上述方法中,所述按照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其中水泥、砂子和水的质量比为1:3.5:2。上述方法中,所述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其中醋酸溶液的浓度为20pp。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以中间设有椭圆形凹槽的方形结构替代现有牡蛎壳作为附着基,规格大小适宜可控,附苗均匀,且该介质表面较牡蛎壳粗糙,更适于牡蛎苗附着。采用该专利技术方法附苗,可显著提高附苗量10%以上,牡蛎苗成活率提高7%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牡蛎苗附着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泥薄片,2、椭圆形凹槽,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该方法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某水产有限公司牡蛎育苗基地实施,所采用的单个附苗池的尺寸为:长3m,宽8m,水深1.5m,该方法通过以如图1所示的水泥薄片为牡蛎苗的附着基实现,所述水泥薄片1为正方形结构,边长10cm,厚5mm,所述正方形结构中央设有椭圆形凹槽2,椭圆形凹槽的尺寸为:长轴为9cm,短轴为7cm,椭圆形凹槽2沿长轴方向的两端设有通孔3,通孔3的作用是方便将附着基吊挂并保持平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其中水泥、砂子和水的质量比为1:3.5:2,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浓度为20pp的醋酸溶液浸泡10h;(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144吊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附苗池中牡蛎苗密度为13个/ml池水,眼点出现率为53.7%;(3)附苗培养:保持附苗池水温在28.2℃,盐度在22.4,遮阴附苗24h,然后加入小球藻培养72h;(4)培养结束后,随机取本实施例的牡蛎附着基30片,计算其上附着的牡蛎苗数,然后除以30片附着基中椭圆形凹槽的总表面积得到每平方厘米的平均附着量,结果为:1.51个/cm2。附苗完成的附着基转移到海上浮阀上吊养,经过半个月养殖,随机取30片附着基计算上面牡蛎苗数,结果为1.37个/cm2,成活率为91%。对比例1采用同样尺寸的附苗池,以常规的牡蛎壳为附着基,所选用的牡蛎壳的平均尺寸约为:长9cm,宽7cm(近似椭圆形),牡蛎壳也按照每20个串成1串,每3串形成1吊的方式,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144吊牡蛎壳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附苗培养的条件同上述实施例,培养结束后,按照同样方法计算的每平方厘米的平均附着量为1.33个/cm2,本专利技术的水泥薄片附着基附苗量比牡蛎附着基附苗量高13.5%。附苗完成的附着基转移到海上浮阀上吊养,经过半个月养殖,随机取30片牡蛎壳附着基计算上面牡蛎苗数,结果为1.09个/cm2,成活率为82%。本实施例与对比例1的结果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表1本实施例与对比例1进行附苗培养的结果对比情况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附苗方法较比牡蛎壳附苗的方法可显著提高附苗量13.5%,海上吊养方式可显著提高附苗量25.7%,牡蛎苗成活率可显著提高1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以水泥薄片为牡蛎苗的附着基实现,所述水泥薄片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中央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沿长轴方向的两端设有通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度,将附着基吊挂于附苗池内并保证附着基浸入附苗池的水中;(3)附苗培养:保持附苗池水温在25~30℃,盐度在20~25,遮阴附苗24~32h,然后加入小球藻培养70~80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的附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以水泥薄片为牡蛎苗的附着基实现,所述水泥薄片为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中央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沿长轴方向的两端设有通孔;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附着基:在石膏模具中将竹签摆放成四横四纵垂直交叉形态作为水泥薄片的骨架,将水泥、砂子和水混匀后浇入模具中,待水泥薄片干后取出,进一步室温晾干硬化,将硬化后的水泥薄片采用醋酸溶液浸泡;(2)投放附着基:将1根聚氯乙烯绳分别从20个水泥薄片的两通孔中穿过形成1串附着基,然后以另1根聚氯乙烯绳串起3串附着基形成1吊附着基,按照附苗池中每平方米4吊附着基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龙张艺黄伟卿林培华杨涛刘招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