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参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934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20:55
一种海参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消毒;(2)、造礁;(3)、培养藻类;(4)、放苗;(5)、日常管理;(6)、投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参养殖方法,通过对池塘水温、水深、放养密度、投喂、水质管理等各环节严格控制,使得海参产量高,肉质好;采用有机肥,使养殖的海参绿色无污染。

A method of aquaculture of sea cucumber

A sea cucumber breed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2), pond disinfection; reef; (3), (4), cultivation of algae; seedling; (5) and daily management; (6), feeding. The method of sea cucumber breeding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pond water temperature, water depth, stocking density, feeding and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so that sea cucumber can produce high yield and good meat quality. Organic fertilizer is used to make the cultured sea cucumber green without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参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品养殖

技术介绍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随着海参价值知识的普及,海参逐渐进入百姓餐桌。如何提高人工养殖海参的产量及质量,实现生态绿色环保养殖,成为如今海参养殖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海参的绿色生态环保人工养殖,并且提高海参的产量和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海参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参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2)、造礁;(3)、培养藻类;(4)、放苗,苗种体长3~5cm,放养密度为50~100头/m2;(5)、日常管理,水温最好保持在10~15°C,养殖前期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米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保持池水最高水位;养殖后期日交换水量10%~20%,最高水位1.2-1.5米,在养殖期间,水透明度保持在0.8-1.2米;(6)、投饵,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6%~10%,磨碎的鲜海藻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2%~15%,每天1~2次。所述步骤(1)中,池子进水30厘米~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每公顷800-1500千克。所述步骤(2)中,在全池投放块石、瓦片垒成参礁。所述步骤(3)中,培养鼠尾藻。所述步骤(5)中,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循环,日增氧或内循环2-3次,每次2-3小时,以夜间为主。本专利技术的海参养殖方法,通过对池塘水温、水深、放养密度、投喂、水质管理等各环节严格控制,使得海参产量高,肉质好;采用有机肥,使养殖的海参绿色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养参前应将积水排净,封闭晒池,同时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沉积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刺参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池除害。池子进水30厘米~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每公顷800千克和每公顷15千克左右。清池后,在全池投放块石、瓦片垒成参礁;参礁造成后即可进水培养底栖藻类,可适当移植一些大型海藻如鼠尾藻,必要时也可以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5°C。苗种体长3~5cm或更大的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以50~100头/m2为宜。一般养殖前期(6月以前)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米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6月~9月)尽可能保持池水最高水位;养殖后期(9月以后)日交换水量10%~20%,最高水位1.5米。在养殖期间,根据水质情况,可酌情追肥,透明度保持在1米左右。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5%~10%;磨碎的鲜海藻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0%~15%,每天1~2次,实际操作根据池中饵料剩余情况决定增加或减少。夏眠期和冬季不投喂。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2)、造礁;(3)、培养藻类;(4)、放苗,苗种体长3~5cm,放养密度为50~100头/m2,海蜇苗放养密度在50‑90片/亩;(5)、日常管理,水温最好保持在10~15 °C,养殖前期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米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保持池水最高水位;养殖后期日交换水量10%~20%,最高水位1.2‑1.5米,在养殖期间,水透明度保持在0.8‑1.2米;(6)、投饵,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6%~10%,磨碎的鲜海藻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12%~15%,每天1~2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参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消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2)、造礁;(3)、培养藻类;(4)、放苗,苗种体长3~5cm,放养密度为50~100头/m2,海蜇苗放养密度在50-90片/亩;(5)、日常管理,水温最好保持在10~15°C,养殖前期日换水量为10%~30%,并逐渐使池塘水位达到2米以上的最高水位;养殖中期保持池水最高水位;养殖后期日交换水量10%~20%,最高水位1.2-1.5米,在养殖期间,水透明度保持在0.8-1.2米;(6)、投饵,人工配合饲料或海藻粉日投喂量为刺参体重的6%~10%,磨碎的鲜海藻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荣昌大海水产经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