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专利>正文

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916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5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弃流口和通过弹簧与弃流口连接的堵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分别与外壳底部和顶部连接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外壳之间皆留有间距,第一隔板将外壳分为位于第一隔板两侧的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紧邻的弃流区和过滤区,弃流口和第二隔板分别位于弃流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隔板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的侧壁之间设有滤网,滤网位于出水口下方,过滤区设有排污口。该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在干净的地点能进一步减少雨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在较脏的地方能够持续防止雨水中带有大量泥沙从出水口出去。

New type of rainwater discarding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inwater flow filt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wherein the inner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disposable flow opening and through the spring and the split flow port plug,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hell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and the top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arranged in the casing. There are spacing left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and shell, the first partition will be located in the first shell is divided into both sides of the partition board respectively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near the abandoned flow area and the filtering area, abandoned the flow inlet and the second separator located in abandoned flow area and the filtering area; filt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ide wall of the second partition and the filtration area of the shell, the filter is located in the outlet below the filter area with the outfall. The new rainwater drainage filter can further reduce the content of sediment and other impurities in the rainwater in a clean place, and it can prevent the sediment coming out of the water outlet in the dirty place continu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一种雨水过滤设备,具体涉及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雨水收集再利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雨水处理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叫做雨水前期弃流。雨水弃流传统处理中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截污挂篮,把大的垃圾等污染物截下来,定期对他做一个清理即可,另一部分是雨水初期弃流过滤装置,他可以自动将刚开始脏的雨水作一个抛弃。现在市面上的雨水初期弃流过滤装置的作用是将前期流量较小,含有泥沙较多的雨水进行排出,而雨量增大后雨水就直接从弃流装置的出水口出去。这样主要存在的缺点在于这种雨水弃流过滤器的使用地点有所限制,只能在比较干净的地点使用,这样才能确保只有前期的泥沙含量大,后期会减少,从而出水的雨水中泥沙含量少,但是如果到一些灰尘重泥沙多比如建筑工地等地方就不能够适用了,因为无论前期雨量少和后期雨量大都会带来大量泥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在干净的地点能进一步减少雨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在较脏的地方能够持续防止雨水中带有大量泥沙从出水口出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外壳内设有弃流口和通过压力控制弃流口开闭的弃流阀门,所述外壳内设有分别与外壳底部和顶部连接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外壳之间皆留有间距,第一隔板将外壳内部分为位于第一隔板两侧的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紧邻的弃流区和过滤区,弃流口和第二隔板分别位于弃流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隔板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的侧壁之间设有滤网,滤网位于出水口下方,过滤区设有排污口。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隔板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的侧壁之间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位于滤网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折流组件包括三角柱,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第四竖板、分别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底端连接的第一斜板、第二斜板、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第一竖板与第三竖板、第二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皆形成泥沙垃圾回流通道;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对设置,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相对设置,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相对设置,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相对设置,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设有三角柱;三角柱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空间;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顶端之间的距离和第三斜板与第四斜板底端之间的距离;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顶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顶端与外壳顶端之间留有间距,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的底端低于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底端;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顶端皆与外壳顶部固定连接,出水口设置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折流组件包括折流组和第三折流板;所述折流组包括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为“>”构造,第二折流板为“<”构造,所述第三折流板为横板。折流组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板必然分别为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每个折流组上方皆设有第三折流板,折流组件位于出水口下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2中折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折流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外壳,2-进水口,3-出水口,4-弃流阀门,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滤网,8-排污口,9-第一竖板,10-第二竖板,11-第三竖板,12-第四竖板,13-第一斜板,14-第二斜板,15-第三斜板,16-第四斜板,17-三角柱,18-第一折流板,19-第二折流板,20-第三折流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上部分别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外壳内,外壳底壁上设有第一隔板5,第一隔板与外壳顶部之间留有距离,第一隔板将外壳内部分为了位于第一隔板两侧的弃流区和过滤区。弃流区紧邻进水口,过滤区紧邻出水口。所述弃流区底部设有弃流口,所述弃流口设有弃流阀门4,弃流阀门的关闭开启由压力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弃流阀门包括弹簧和堵塞,所述堵塞的尺寸与弃流口契合,可以堵住弃流口,所述堵塞通过弹簧与弃流口连接。使得当初期雨量小时,雨水给堵塞的压力不大于弹簧的回弹力,初期雨水通过弃流口流出,当后期雨量大时,弹簧的回弹力不能克服雨水给堵塞的压力,堵塞塞住弃流口。所述过滤区内设有第二隔板6,所述第二隔板顶端与外壳顶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外壳底部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隔板顶端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底端的高度。第二隔板与过滤区所在外壳的侧壁之间设有滤网7。所述滤网能够等泥沙等垃圾起到一个过滤抵挡作用,使得泥沙沉淀。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设计的有两个主要作用:(1)强迫雨水要从出水口出去是必须从下往走的,并且需要从下往上通过滤网,泥沙等垃圾本身较重,在水中易发生沉淀,此结构更容易分离雨水中的泥沙,使得泥沙沉淀:(2)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起到阻挡作用,当雨量较大的时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起到缓冲作用,减缓雨水流速,降低对过滤区泥沙的冲击,减少已经沉淀的泥沙再次被冲起的量。所述过滤区底部设有排污口8,用于排出沉淀在过滤区底部泥沙等垃圾。所述排污口设有阀门。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为了极大的分离雨水与泥沙,所述第二隔板与过滤区所在外壳的侧壁之间还设有折流组件。所说折流件位于滤网上方,进一步地对泥沙进行过滤,使得泥沙沉淀。所述折流组件包括三角柱,第一竖板9、第二竖板10、第三竖板11、第四竖板12、分别与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底端连接的第一斜板13、第二斜板14、第三斜板15和第四斜板16。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相对设置,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相对设置,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相对设置,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相对设置。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顶端之间的距离。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底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顶端之间的距离。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设有三角柱。三角柱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留有供水通过的空间。三角柱17的剖视图为三角形,三角形地边宽度大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三竖板和第四竖板顶端与外壳顶端之间留有间距,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的底端低于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底端。第一竖板和第三竖板,第二竖板和第四竖板之间形成泥沙垃圾回流通过。第一斜板和第三斜板的斜度相同,第二斜板和第四斜板的斜度相同。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顶端皆与外壳顶部固定连接,出水口设置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雨水向上流动与折流组件接触,雨水通过三角柱与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之间的空间,此时三角柱和第三斜板和第四斜板会对泥沙产生一次折流,雨水继续上升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会对泥沙产生二次折流和分流,被分流的泥沙通过受到雨水从下往上的力从两个泥沙垃圾回流通道下落回去。经过二次折流的雨水中的泥沙极大的分离后,雨水从出水口排出。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折流组件包括折流组和第三折流板;所述折流组包括第一折流板18、第二折流板19。所述第一折流板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

【技术保护点】
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外壳(1)内设有弃流口和通过压力控制弃流口开闭的弃流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分别与外壳(1)底部和顶部连接的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与外壳(1)之间皆留有间距,第一隔板(5)将外壳(1)内部分为位于第一隔板(5)两侧的分别与进水口(2)、出水口(3)紧邻的弃流区和过滤区,弃流口和第二隔板(6)分别位于弃流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隔板(6)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1)的侧壁之间设有滤网(7),滤网(7)位于出水口(3)下方,过滤区设有排污口(8)。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外壳(1)内设有弃流口和通过压力控制弃流口开闭的弃流阀门(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分别与外壳(1)底部和顶部连接的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与外壳(1)之间皆留有间距,第一隔板(5)将外壳(1)内部分为位于第一隔板(5)两侧的分别与进水口(2)、出水口(3)紧邻的弃流区和过滤区,弃流口和第二隔板(6)分别位于弃流区和过滤区;所述第二隔板(6)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1)的侧壁之间设有滤网(7),滤网(7)位于出水口(3)下方,过滤区设有排污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隔板(6)与过滤区所在的外壳(1)的侧壁之间折流组件,所述折流组件位于滤网(7)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式雨水弃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包括三角柱(17),第一竖板(9)、第二竖板(10)、第三竖板(11)、第四竖板(12)、分别与第一竖板(9)、第二竖板(10)、第三竖板(11)和第四竖板(12)底端连接的第一斜板(13)、第二斜板(14)、第三斜板(15)和第四斜板(16),第一竖板(9)与第三竖板(11)、第二竖板(10)与第四竖板(12)之间皆形成泥沙垃圾回流通道;第一竖板(9)和第二竖板(10)相对设置,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