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8432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UDN网络,设置网络中所有基站的发射功率、接收信噪比阈值、无线信道带宽、无线信号衰减系数相关参数;步骤2:随机生成具有不同运动速率和运动轨迹的用户;步骤3: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瞬时运动方向构建动态象限,并根据用户接收所有小小区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选择同步基站以构建该用户此时刻的虚拟小区;步骤4: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接收信噪比阈值和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选择每个用户的服务基站;步骤5:计算传输速率并统计吞吐量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可解决传统UDN网络中用户服务基站频繁切换和Ping‑Pang效应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数目激增,高清晰视频、云计算、边缘计算、在线游戏、触觉通信、机器通信等多种新型业务不断涌现,对网络容量、速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利用新型物理层通信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多网融合的方式,能够以更高的接入速率(高达10Gbps),更低的网络能耗,实现为用户提供灵活定制的接入服务,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中,宏基站(Macrocell)部署密度为4-5个/km2,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通过在用户密集地区部署小小区基站(如Femtocell)解决了网络热点问题,保证了用户服务质量。此时Macrocell基站与Femtocell基站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实现用户数据传输,小小区基站仅为原宏小区基站的补充。而5G为实现数据传输速率的百倍提升,在小小区基站引入无需注册的毫米波通信技术,既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也避免了与宏基站之间的同道信号干扰。同时,将宏基站通信业务卸载到小小区基站,使原始宏基站负责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并控制小小区基站,能够大幅度提高信号传输速率、降低网络能耗,因此成为5G通信系统重要的解决方案。然而,毫米波通信受氧气吸附等影响传输距离受限,需要通过大量部署小区基站才能保证网络完全覆盖,即超密集组网(UDN)。5G超密集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小小区基站处于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并通过宏基站接入到回程网络和骨干网。宏基站负责网络控制指令的传输以及小小区的管理,并保证了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而数据业务被卸载到小小区基站,利用光毫米波通信技术实现高速数据通信。回程网络采用目前流行的无源光网络(PON),结合其光纤传输的远距离、大容量和高可靠性特征使整个接入网具有高速灵活的特性,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用户接入。在UDN网络中,由于基站之间距离较短,使得移动用户服务基站选择以及用户移动过程中越区切换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何通过合理管控实现用户透明的基站无缝切换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研究者提出了虚拟小区的概念。既将网络中的所有传输基站分成三类:异步基站、同步基站以及服务基站。如图1所示,对于每个移动用户,利用周围基站构建一个虚拟小区,虚拟小区内的所有基站相互同步,为同步基站,虚拟小区之外的基站为异步基站。用户在一个时间选择一个同步基站为其服务基站。同时,随着用户移动,虚拟小区所含基站范围不断变化,用户服务基站也在同步基站之间切换。然而,由于小小区基站距离较近,用户的不规则运动会带来小区频繁切换和乒乓(Pang-Ping)效应等问题,影响用户服务质量以及系统性能。因此,设计切实可行的虚拟小区创建和重构方案和服务基站选择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以解决传统UDN网络中移动用户服务基站频繁切换和Ping-Pang效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UDN网络,设置网络中所有基站的发射功率、接收信噪比阈值、无线信道带宽、无线信号衰减系数相关参数;步骤2:随机生成具有不同运动速率和运动轨迹的用户,运动轨迹包括圆周型、直线型和折线型;步骤3: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瞬时运动方向构建动态象限,并根据用户接收所有小小区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选择同步基站以构建该用户此时刻的虚拟小区;步骤4: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接收信噪比阈值和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选择每个用户的服务基站;步骤5:计算传输速率并统计吞吐量信息。在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中,所述步骤2具体为:步骤2-1:随机生成2~15之间的数值作为当前用户的运动速率;步骤2-2:随机生成1~3之间的整数,分别代表三种运动轨迹:圆周型轨迹、直线型轨迹和折线型轨迹,对于圆周型轨迹用户执行步骤2-3,直线型用户执行步骤2-4,折线型用户执行步骤2-5;步骤2-3: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点作为圆周运动的圆心,然后随机生成位于网络范围内的运动半径,并在该圆周上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用户初始位置,最后根据用户移动速率生成用户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信息,实时运动方向为圆周的切线方向;步骤2-4: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点作为用户初始位置,并随机产生运动方向,以运动速率为依据得出用户实时位置;步骤2-5: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用户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运动方向以及转弯时间,根据速率得出用户运动位置,每次到达转弯时间时用户轨迹向另一个随机方向发生偏折。在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中,所述步骤3具体为:步骤3-1:探测获取用户当前位置,根据历史位置信息预测瞬时运动方向;步骤3-2:以该用户位置为原点,瞬时运动方向为横轴,瞬时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为纵轴,构建直角坐标系;步骤3-3:将所有小小区基站根据相对于该用户所在的象限按照一、四象限与二、三象限进行分类,分别插入两个队列;步骤3-4:计算该用户接收所有小小区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并将两个队列中的小小区基站分别按照接收信号强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步骤3-5:分别在两个队列中选择指定个数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大的小小区基站作为同步基站以构建成该用户此时刻的虚拟小区。在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中,所述步骤4具体为:步骤4-1:判断用户当前服务基站的接收信噪比是否低于接收信噪比阈值,是则执行步骤4-2,否则执行步骤4-3;步骤4-2:判断该用户虚拟小区中具有最大接收信号强度的同步基站的接收信噪比是否大于接收信噪比阈值,如果是,则切换具有最大接收信号强度的同步基站作为服务基站,否则报警产生用户服务中断;步骤4-3:判断虚拟小区中接收信号强度最大的同步基站与当前服务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如果是,则切换具有最大接收信号强度的同步基站作为服务基站;否则,保持原服务基站。在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中,所述步骤3-1中根据历史位置信息预测瞬时运动方向具体采用卡尔曼滤波或三次样条差值方法。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基于动态象限的虚拟小区构建方法,能够实时根据用户信息构建象限并在与用户运动方向一致的象限中选择更多的传输基站加入虚拟小区,降低服务中断的可能性,有效实现对移动用户的服务支持。采用基于接收信噪比阈值和RSRP差值的服务基站切换方法,较直接选择最大RSRP同步基站在显著降低基站切换频率的同时减小Ping-Pang效应,减小网络开销。通过设置服务基站切换的RSRP差值阈值,平衡系统服务基站切换次数与吞吐量之间的折中关系,使之适用于对吞吐量和切换次数有不同特殊要求的各种网络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5G超密集网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虚拟小区构建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接收信噪比阈值和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的服务基站切换示意图;图4b为传统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服务基站切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小小区基站服从泊松分布的网络拓扑以及三种用户运动模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虚拟小区构建方法与现有方法的服务基站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UDN网络,设置网络中所有基站的发射功率、接收信噪比阈值、无线信道带宽、无线信号衰减系数相关参数;步骤2:随机生成具有不同运动速率和运动轨迹的用户,运动轨迹包括圆周型、直线型和折线型;步骤3: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瞬时运动方向构建动态象限,并根据用户接收所有小小区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选择同步基站以构建该用户此时刻的虚拟小区;步骤4: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接收信噪比阈值和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选择每个用户的服务基站;步骤5:计算传输速率并统计吞吐量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UDN网络,设置网络中所有基站的发射功率、接收信噪比阈值、无线信道带宽、无线信号衰减系数相关参数;步骤2:随机生成具有不同运动速率和运动轨迹的用户,运动轨迹包括圆周型、直线型和折线型;步骤3: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用户当前位置和瞬时运动方向构建动态象限,并根据用户接收所有小小区基站的接收信号强度选择同步基站以构建该用户此时刻的虚拟小区;步骤4:宏基站周期性的根据接收信噪比阈值和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阈值选择每个用户的服务基站;步骤5:计算传输速率并统计吞吐量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5G超密集网络虚拟小区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步骤2-1:随机生成2~15之间的数值作为当前用户的运动速率;步骤2-2:随机生成1~3之间的整数,分别代表三种运动轨迹:圆周型轨迹、直线型轨迹和折线型轨迹,对于圆周型轨迹用户执行步骤2-3,直线型用户执行步骤2-4,折线型用户执行步骤2-5;步骤2-3: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点作为圆周运动的圆心,然后随机生成位于网络范围内的运动半径,并在该圆周上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用户初始位置,最后根据用户移动速率生成用户在每个时间点的位置信息,实时运动方向为圆周的切线方向;步骤2-4: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点作为用户初始位置,并随机产生运动方向,以运动速率为依据得出用户实时位置;步骤2-5:在网络范围内随机生成用户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运动方向以及转弯时间,根据速率得出用户运动位置,每次到达转弯时间时用户轨迹向另一个随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汉鹏超刘业君宋嵩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