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802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属于建筑领域承重体系,包括底座、柱身,其特征在于,柱身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柱身包括由均匀设置的至少四个管状支撑单元围合形成的中空柱体以及灌注在柱体中空部的混凝土,相邻管状支撑单元之间设置为榫铆插层结构,所述管状支撑单元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管状支撑单元的两端设置有榫卯插层接口,管状支撑单元的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锚固肋,相邻管状支撑单元相近端的锚固肋相接触形成肋单元,相邻肋单元之间采用多层沿柱体圆周方向设置的碳纤维板进行锚固,纵向相邻的碳纤维板错位设置;具有承载力高、安装和运输方便、抗震性能强的优点。

A spliced prestressed CFRP load-bear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plit type prestressed CFRP plate bearing colum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suppor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base, shaf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haf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destal, the shaft includes at least four evenly arranged by tubular support unit enclosure forming a hollow cylinder and the hollow grouting Department of the concrete column, adjacent tubular support uni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tercalated structure for tenon rivet,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tubular support unit is in a circular arc shape, both ends of the tubular support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tenon inserted layer interface,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tubular support at both ends of the unit provided with anchoring ribs, contact adjacent tubular support anchoring rib unit near end forming rib unit between adjacent rib unit using carbon fiber plat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multilayer cylinder for anchoring CFRP plate adjacent longitudinal dislocation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bearing capacity,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and strong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承重体系,具体涉及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
技术介绍
由于高层建筑的荷载比较大,对抗震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承重柱的设计尤为重要,若承重柱设计不能符合上述要求,对高层建筑的消极影响非常大,因此,正确选择承重柱材料类型与性能直接影响到承重柱使用效果,尤其是荷载能力、强度的影响特别大。现有技术中最为常见的承重柱为型钢高强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其制作材料一般选择钢管、高强混凝土材料,因为钢管具有一定的韧性,而混凝土性能也比较突出,使用这两种类型的材料符合工程要求。但是该结构存在承载力和耐久性差、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申请号为201410146798.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了一种圆形截面轻钢-小径木材-碳纤维组合承重柱及作法,其芯部为由圆钢管和填充在圆钢管内的混凝土组成的钢管混凝土,通过把轻钢-小径木材-碳纤维进行优势组合,提高了柱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另外利用小径木材降低了工程造价。上述承重柱虽然通过使用小径木材解决了工程造价高的技术问题,但是还存在下述问题:1.所述承重柱的承重部分依靠其芯部设置的圆钢管及填充在圆钢管内的混凝土,由于圆钢管为一体式设置,钢管内部存在一定内应力,当遇到地震等情况发生时,承重柱很容易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整体损毁,对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结构以及抗震性不利;2.一体式结构的钢管占用空间较大,运输非常不方便,运输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由于采用了芯层为钢管混凝土柱、外部填充小径木材并用碳纤维材料包裹的结构,该结构承重柱的现场施工比较复杂,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力高、安装和运输方便、抗震性能强的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包括底座、柱身,其特征在于,柱身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所述柱身包括由均匀设置的至少四个支撑单元围合形成的中空柱体以及灌注在柱体中空部的混凝土柱,相邻支撑单元之间设置为榫铆插层结构,所述支撑单元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支撑单元的两端设置有榫卯插层接口,支撑单元的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锚固肋,相邻支撑单元相近端的锚固肋相接触形成肋单元,相邻肋单元之间采用多层沿柱体圆周方向设置的碳纤维板进行锚固,纵向相邻的碳纤维板错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锚固肋中部设置有用于穿插碳纤维板的预留插孔,所述碳纤维板两端穿过肋单元并通过锚具与支撑单元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锚具中部沿垂直于碳纤维板的方向设置有预留螺栓孔,所述锚具通过高强度螺栓将碳纤维板和支撑单元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板采用后张法无粘接预应力碳纤维板。进一步的,相邻支撑单元之间无缝拼接。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采用塌落度为20-22cm、强度不低于C40的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和底座采用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RTM一体化成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柱身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的拼接式管状支撑由多片式支撑单元拼接而成,可以在安装现场拼装,减少了运输时占用的空间,运输方便,节省了运输成本;由于柱体拼接式结构无内应力,当有地震等情况发生时,支撑单元之间能够发生一定程度的交错,极大程度地减轻了柱体的损毁,抗震性能大大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支撑单元和预应力碳纤维布上下交错锚固,提高了抗剪和抗拉强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支撑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强度和刚度更高,与一般管状及桁架结构相比,可抵抗更大的弯矩;同时支撑单元横向采用榫卯插层连接,无粘接预应力紧固,省去了焊接环节,施工方便快捷,有效缩短了生产安装周期,可在现场拼装,具有构造简单、生产、运输、吊装、安装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柱身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锚固展开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锚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柱身,3.支撑单元,4.混凝土柱,5.锚固肋,6.肋单元,7.碳纤维板,8.锚具,81.预留螺栓孔,82.高强度螺栓,9.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多层”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包括底座1、柱身2,柱身2的一端通过法兰与底座1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柱身2包括由八个同规格的支撑单元3围合形成的中空柱体,柱体内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4加固,柱身2采用分片式的竖向支撑单元3来作为主要架构,作用是防止柱身2的柱状失衡,相邻支撑单元3之间设置为榫铆插层结构,所述支撑单元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支撑单元3的两端设置有榫卯插层接口,支撑单元3的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锚固肋5,相邻支撑单元3相近端的锚固肋5相接触形成肋单元6;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肋单元6之间采用多层沿柱体圆周方向设置的碳纤维板7进行锚固,纵向相邻的碳纤维板7错位设置,即上下碳纤维板7错位环绕锚固;本技术所述的锚固肋5中部设置有用于穿插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包括底座(1)、柱身(2),其特征在于,柱身(2)的一端与底座(1)相连,所述柱身(2)包括由均匀设置的至少四个支撑单元(3)围合形成的中空柱体以及灌注在柱体中空部的混凝土柱(4),相邻支撑单元(3)之间设置为榫铆插层结构,所述支撑单元(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支撑单元(3)的两端设置有榫卯插层接口,支撑单元(3)的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锚固肋(5),相邻支撑单元(3)相近端的锚固肋(5)相接触形成肋单元(6),相邻肋单元(6)之间采用多层沿柱体圆周方向设置的碳纤维板(7)进行锚固,纵向相邻的碳纤维板(7)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包括底座(1)、柱身(2),其特征在于,柱身(2)的一端与底座(1)相连,所述柱身(2)包括由均匀设置的至少四个支撑单元(3)围合形成的中空柱体以及灌注在柱体中空部的混凝土柱(4),相邻支撑单元(3)之间设置为榫铆插层结构,所述支撑单元(3)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支撑单元(3)的两端设置有榫卯插层接口,支撑单元(3)的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锚固肋(5),相邻支撑单元(3)相近端的锚固肋(5)相接触形成肋单元(6),相邻肋单元(6)之间采用多层沿柱体圆周方向设置的碳纤维板(7)进行锚固,纵向相邻的碳纤维板(7)错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预应力碳纤维板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肋(5)中部设置有用于穿插碳纤维板(7)的预留插孔,所述碳纤维板(7)两端穿过肋单元(6)并通过锚具(8)与支撑单元(3)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英特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