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99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包括经过提压和冷却的富气和吸收塔塔底的富吸收油以及解吸塔顶的解吸气混合后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气相部分进入吸收塔底部,液相部分经换热升温进入解吸塔顶部;吸收塔顶部注入粗汽油和由塔底抽出物料作为吸收塔的补充吸收剂,从稳定塔塔下部侧线任一塔盘抽出稳定汽油出装置。它在装置大部分设备不动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装置处理量。在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装置能耗,提高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化炼油厂吸收稳定装置的工艺流程。目前国内炼油厂的富气体回收吸收稳定流程是压缩后的原料富气(0.6~1.6MPa)经冷却和分离后,气体和凝缩油分别进入吸收塔。吸收和解吸过程目前国内存在两种流程:一种流程是在一个塔内进行吸收和在另一个塔内进行脱吸,这种流程国内比较常见。另一种流程是在一个塔内进行吸收和脱吸的流程,塔的上部为吸收段,下部为脱吸段。这种流程国内目前设计的比较少见。两种流程都以粗汽油作吸收剂。由于单纯依靠粗汽油作吸收剂无法达到吸收效果,所以必需使用稳定汽油作为补充吸收剂。通常采用调节补充吸收剂的用量来达到不同的吸收效果。而且补充吸收剂的用量也直接影响吸收塔的汽、液相负荷。吸收塔顶干气(或称贫气)进入再吸收塔用轻柴油馏分进行再吸收,以进一步回收其中的重组分,富吸收油再返回主分馏塔。干气从再吸收塔顶出装置。被汽油吸收下来的气体经过脱吸,脱出C1、C2后与汽油一道进入稳定塔以分离出C3、C4液态烃馏分,塔底稳定汽油的一部分再返回吸收塔作吸收剂用。另一部分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它在装置大部分设备不动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装置处理量。同时,在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装置能耗,并提高产品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包括经过提压和冷却的富气、吸收塔塔底的富吸收油、解吸塔顶的解吸气混合后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气相部分进入吸收塔底部,液相部分经换热升温进入解吸塔顶部;吸收塔顶部注入粗汽油和由塔底抽出物料作为吸收塔的补充吸收剂,从稳定塔塔下部侧线任一塔盘抽出稳定汽油出装置。本专利技术对常规流程作了部分改动,主要是产品稳定汽油的抽出不从稳定塔底抽出,而是从稳定塔侧线任一塔盘抽出。塔底的液相抽出作为补充吸收剂去吸收塔。由于以上改动,通过运用ASPEN软件进行离线模拟,可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的下段气液相负荷出现明显的降低,同时稳定塔的塔底温度升高,从而可以将稳定塔底的液相抽出作为解吸塔底的热源达到节能的目的。其次,在与老流程同样的工况下,补充吸收剂的用量明显减少。同时可导致与之有关的冷换设备和机泵的负荷降低,-->部分管线的管径也可降低。可显著的降低装置的投资和能耗。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常规的炼油吸收稳定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炼油吸收稳定工艺流程图。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为:经过提压和冷却的富气和吸收塔T-101塔底的富吸收油以及解吸塔T-103塔顶的解吸气混合后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气相部分进入吸收塔底部,液相部分经换热升温进入解吸塔顶部。吸收塔顶部注入粗汽油和再吸收油作为吸收剂,同时采用四个中段冷却回流。吸收塔塔顶气相部分进入再吸收塔T-102通过轻柴油吸收后,顶部干气出装置,底部饱和柴油回主分馏塔。解吸塔底出料经换热升温进入稳定塔T-104中部,稳定塔顶的气相经冷凝冷却后一部分作为塔顶回流,其余作为液化气出装置。从稳定塔塔下部侧线任一塔盘抽出稳定汽油出装置。塔底抽出物料作为吸收塔补充吸收剂。图1所示的常规流程是稳定塔底稳定汽油一部分再返回吸收塔作补充吸收剂。以下是两种流程的原料及产品对比性质:本次模拟流程的原料数据采用安庆石化炼油厂一装置十万吨/年吸收稳定工程的设计数据:表-1原料气的组成(V%)-->表-2吸收油的性质下面是新老流程物料平衡表:    kg/h    t/a  入方富气    12500    100000焦化汽油    16900    135200焦化柴油    15000    120000合计    44400    355200  出方    常规流程    本专利技术流程    kg/h    kg/h干气    5341    5359液化气    5886    5916稳定汽油    17164    17384饱和柴油    16009    15741                合计    44400    44400下面我们比较一下两种流程的汽、柴油的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干气中C3以上组分不大于1%(mol),液化气中C2以下组分含量不大于1%(mol),C5以上组分含量不大于3%(mol)。两种流程的产品的组成(mol%)-->两种流程各塔的气液相负荷对比表:T-101 (吸收塔)T-102(再吸收塔)-->T-103(解吸塔)T-104(稳定塔)-->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计算出两种流程的塔径,结果如下:我们再通过两种流程的模拟数据对比一下主要机泵的负荷,列表如下: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同样的工况下,再吸收塔和稳定塔上段塔径不变。但吸收塔、解吸塔和稳定塔下段采用专利流程比常规流程塔径都减少一个等级。由此采用新流程可在主体设备不动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处理量。同时从模拟的计算数据看出:常规流程补充吸收剂的流量为38200kg/h,而新流程的补充吸收剂的流量为33000kg/h。常规流程再吸收塔(T-103)塔底热负荷为3.15MMkcal/h,而新流程再吸收塔(T-103)塔底热负荷为2.845MMkcal/h。两种流程中稳定塔(T-104)的塔底热负荷基本相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炼油厂吸收稳定装置的一种新流程,完全不同于现有国内各装置的现有流程。由于补充吸收剂的用量减少,各主要塔径变小,主要机泵和冷换的负荷降低。同时会影响到相应的管径和调节阀变小。而且解吸塔塔底的热源可用稳定塔塔底的热流代替,从而节省能耗。所以可在原有装置主体设备不做大的动该的前提下,仅需少量投资,可较大幅度的提高装置处理量,同时也可在原有基础上降低能耗。在同样规模的装置的设计中大大减少建设投资。因而本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包括经过提压和冷却的富气、吸收塔塔底的富吸收油、解吸塔顶的解吸气混合后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气相部分进入吸收塔底部,液相部分经换热升温进入解吸塔顶部;吸收塔顶部注入粗汽油和由塔底抽出物料作为吸收塔的补充吸收剂,从稳定塔塔下部侧线任一塔盘抽出稳定汽油出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炼油吸收稳定工艺,包括经过提压和冷却的富气、吸收塔塔底的富吸收油、解吸塔顶的解吸气混合后经冷凝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气相部分进入吸收塔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宗莅黄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油化工总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