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物联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438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物联锁,包括锁体、锁舌、锁钩和锁止装置,其特征是:锁舌插入到锁体内且两端均从锁体内露出,锁舌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锁钩包括固定端和锁定端,固定端设在锁体内,锁定端与锁舌在同一直线上,上锁状态下,锁定端端面与锁舌的顶端端面相互抵牢;锁止装置通过与第一凹槽配合,实现锁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锁止装置与锁舌配合,实现此物联锁的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配合,开锁简单方便,安全性增加,且能远距离控制此锁开启,自动化程度高,将其用于自动售货领域,节省人工,便于统计货物的售卖情况;开锁和关锁通过锁舌的上下移动实现,使得不论在锁钩上悬挂多重的物品,此物联锁都能开关自如。

A kind of intelligent interlo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ck, in particular to a smart interlock, which comprises a lock body, a lock tongue, a lock hook and a locking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ock tongue is inserted into the lock body and both ends are exposed from the lock body, a lock tongu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groove; the lock hook comprises a fixed end and a locking end in the end, the fixed lock body, a locking end and the lock tongue is in the same line, locked state, the locking end and the lock tongue tip to the prison; the locking device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first groove, realizing lock. The locking device is matched with the lock tongue, to achieve this interlock open and clos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communication module with simple and convenient unlocking, increased safety, and can remotely control the lock open,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the automatic vending areas, labor saving, convenient for the sale of goods statistics; the unlocking and locking the lock tongue by moving on to achieve, so that no matter the multiple items at the hanging lock hook, it can freely switch inter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物联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物联锁。
技术介绍
锁是源流千古的社会性用品,伴随着私有制的诞生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演变,才会在今天形成各种各样的锁具。现有的机械锁,结构复杂,安全性不佳,盗窃者无需钥匙便能轻松开锁,从而造成财产损失,而一般人却需要配备的钥匙才能开锁,若钥匙丢失或忘记携带,便无法将锁打开,从而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机械锁若长期不用时,锁眼容易生锈,从而造成难以打开或上锁的困境。此外,在超市里,利用机械锁无法完成对商品的自动售卖任务(此处的自动售卖是指,将商品放置到一次性网袋中,网袋封口后,将其用锁具锁死,而锁具悬挂在超市设有的钢丝绳或链条上,买家想买哪件物品,通过扫码付钱后将锁打开,便可将物品取走);而且,一般的锁具,锁钩上若悬挂的物体过重,会影响锁具本身开锁、关锁的难易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物联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物联锁,包括锁体、锁舌、锁钩和设在所述锁体内的锁止装置,其结构特点是:所述锁舌插入到锁体内且能上下移动,锁舌的两端均从锁体内露出,所述锁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锁钩包括固定端和锁定端,所述固定端设在所述锁体内,所述锁定端与所述锁舌处于同一直线上,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定端的端面与锁舌的顶端端面相互抵牢;所述锁止装置通过与所述锁舌上的第一凹槽相配合,实现锁止。优选地,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第二弹簧、锁杆、微型电机和蓄电池,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固定在锁体内,其另一端按压在所述锁杆的底端端面上;所述锁杆的顶端与所述锁舌上的第一凹槽相匹配,锁杆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微型电机上连接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的上端与所述锁杆上的第二凹槽相配合,转动偏心轴,能够使所述锁杆向左移动;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微型电机电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锁体内的单片机和继电器,所述单片机与所述继电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和微型电机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可与开锁终端服务器无线通讯的NB-IoT芯片,所述NB-IoT芯片设在锁体内,并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锁舌的尾端向外凸出形成凸台柱,所述锁舌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按压在与锁体一体成型的支架上,其另一端按压在所述凸台柱的凸出面上。优选地,所述锁舌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锁体内固定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顶端插入到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定所述锁舌上下移动的范围。优选地,所述锁体的底部设有后盖。优选地,所述锁舌的顶端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锁舌一体成型,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钩的锁定端恰好嵌入到所述套管内。优选地,还包括固定销,所述锁钩固定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销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所述锁体内。优选地,所述锁钩的锁定端端面上设有套管,所述套管与锁钩一体成型,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舌的顶端恰好嵌入到所述套管内。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销,所述锁钩的固定端开设有“工”字型凹槽,所述第二固定销一端固定在所述锁体上,其另一端嵌入到所述“工”字型凹槽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锁止装置与锁舌配合,实现此物联锁的开启和关闭,结构简单;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的设置,一方面使此物联锁无需钥匙开锁,简单方便,安全性能增加,另一方面,可通过通讯模块远距离控制此物联锁开启,应用范围广泛,自动化程度高,将其用于自动售货领域,还能节省人工,通过查看开锁终端服务器上显示的开锁数量,便于统计货物的售卖情况,提高效率;开锁和关锁通过锁舌的上下移动来实现,使得不论在锁钩上悬挂多重的物品,此物联锁都能开关自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锁杆与偏心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微型电机与偏心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锁舌与锁定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锁舌与锁定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结合网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锁体,101-吊绳,102-网袋,1021-网袋锁扣,11-后盖,12-支架,13-挂环,14-二维码,2-锁舌,21-第一凹槽,22-限位槽,23-第一弹簧,24-凸台柱,3-锁钩,31-固定端,311-“工”字型凹槽,32-锁定端,4-限位销,51-第二弹簧,52-锁杆,521-第二凹槽,53-微型电机,531-偏心轴,54-蓄电池,6-套管,7-固定销,81-单片机,82-继电器,83-NB-IoT芯片,9-第二固定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智能物联锁,如图1到图6所示,包括锁体1、锁舌2、锁钩3和设在所述锁体1内的锁止装置,所述锁舌2插入到锁体1内且能够上下移动,锁舌2的两端均从锁体1内露出,所述锁舌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锁钩3包括固定端31和锁定端32,所述固定端31设在锁体1内并与锁体1连为一体,所述锁定端32与所述锁舌2处于同一直线上,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定端32的端面与锁舌2的顶端端面恰好相互抵牢;所述锁止装置通过与所述锁舌2上的第一凹槽21相配合,实现对锁舌2的锁止,锁止后,锁舌2将无法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上锁。参阅图9所示,在锁体1的底部还固定有封闭的挂环13,通过挂环13可将此物联锁倒挂在吊绳101上;而在锁钩3上还挂有网袋102,网袋102可用来盛放售卖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第二弹簧51、锁杆52、微型电机53和蓄电池54,所述第二弹簧51的一端固定在锁体1内,其另一端按压在所述锁杆52的底端端面上,在此过程中,第二弹簧5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锁杆52的顶端与锁舌2上的第一凹槽21相匹配,锁杆5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521;所述微型电机53上连接有偏心轴531,偏心轴531的上端与所述锁杆52上的第二凹槽521相配合,使偏心轴531插入到第二凹槽521内,当微型电机53启动后,会带动偏心轴531做周向运动,转动的偏心轴531会对第二凹槽521左侧的凹槽壁产生推力,从而能够使所述锁杆52向左移动;所述蓄电池54与所述微型电机53电连接,为微型电机53供电。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锁体1内的单片机81和继电器82,所述单片机81与继电器82电连接,所述继电器82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54和微型电机53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可与开锁终端服务器无线通讯的NB-IoT芯片83,所述NB-IoT芯片83设在锁体1内,并与所述单片机81电连接,蓄电池54分别为单片机81、继电器82和NB-IoT芯片83供电。在锁体1内还设有分别与单片机81和蓄电池54电连接的蜂鸣器,在锁体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开锁的二维码14,当用手机扫描此二维码14后,便可与开锁终端服务器实现通讯,开锁终端服务器向NB-IoT芯片83发出开锁指令信号,NB-IoT芯片83将收到的开锁指令传达给单片机81,单片机81收到开锁指令后,会迅速发出指令控制继电器82实现开锁,同时,向蜂鸣器发出指令,实现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物联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物联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钩(3)和设在所述锁体(1)内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插入到锁体(1)内且能上下移动,锁舌(2)的两端均从锁体(1)内露出,所述锁舌(2)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锁钩(3)包括固定端(31)和锁定端(32),所述固定端(31)设在所述锁体(1)内,所述锁定端(32)与所述锁舌(2)处于同一直线上,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定端(32)的端面与锁舌(2)的顶端端面相互抵牢;所述锁止装置通过与所述锁舌(2)上的第一凹槽(21)相配合,实现锁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联锁,包括锁体(1)、锁舌(2)、锁钩(3)和设在所述锁体(1)内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2)插入到锁体(1)内且能上下移动,锁舌(2)的两端均从锁体(1)内露出,所述锁舌(2)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所述锁钩(3)包括固定端(31)和锁定端(32),所述固定端(31)设在所述锁体(1)内,所述锁定端(32)与所述锁舌(2)处于同一直线上,在上锁状态下,所述锁定端(32)的端面与锁舌(2)的顶端端面相互抵牢;所述锁止装置通过与所述锁舌(2)上的第一凹槽(21)相配合,实现锁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包括第二弹簧(51)、锁杆(52)、微型电机(53)和蓄电池(54),所述第二弹簧(51)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固定在锁体(1)内,其另一端按压在所述锁杆(52)的底端端面上;所述锁杆(52)的顶端与所述锁舌(2)上的第一凹槽(21)相匹配,锁杆(52)上开设有第二凹槽(521);所述微型电机(53)上连接有偏心轴(531),所述偏心轴(531)的上端与所述锁杆(52)上的第二凹槽(521)相配合,转动偏心轴(531),能够使所述锁杆(52)向左移动;所述蓄电池(54)与所述微型电机(53)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物联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设于锁体(1)内的单片机(81)和继电器(82),所述单片机(81)与所述继电器(82)电连接,所述继电器(8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蓄电池(54)和微型电机(53)电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包括可与开锁终端服务器无线通讯的NB-IoT芯片(83),所述NB-IoT芯片(83)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精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