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915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下推杆下有滑动连接件,后轮支架组件中上部套接后轮支架连接件,后轮支架连接件上端连有可旋转推杆接头,推杆接头上端有滑动连接件,两侧可旋转的折叠连接片下端均铆接于后轮支架组件中下部,且中上部外侧均连滑动连接件,中上部内侧均连接上L型连接片,其上端均连座垫杆,上后撑杆两侧均纵向连到上L型连接片外端,下后撑杆两端通过下L型连接片纵向连到两侧后轮支架连接件,上底撑杆上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连到上L型连接片内侧,下底撑杆下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连到前轮支架组件中部,上、下底撑杆均由两根底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上、下底撑杆左右交叠处均销接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整车双向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

A bi-directional folding carriage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directional foldable stroller frame, a sliding connecting piece under the push rod, the rear wheel bracket assembly in the upper socket rear bracket connecting piece, the rear wheel bracket connec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ry rod joint, the push rod joint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connection, both sides of the foldable lower end of rotation are riveted to the rear wheels the carriage assembly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lateral sliding joints are connec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part are connected on the L type connecting piece, the upper end are connected to the seat bar, after the bar on both sides of longitudinal connected to the L type connecting piece end, after the two pole end through the L type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ed to both sides of the vertical the rear wheel bracket connecting piece on the bottom,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rod are inserted into the U connector is connected to the L type connecting piece inside the bottom of lower pole extends into the U connector is connected to the central front wheel bracket assembly, top and bottom bars are made up of two The bottom pole pin is connected by the middle pin,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bottom braces are connected a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The vehicle has small two-way folding volume and easy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儿推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技术介绍
目前婴儿推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必备的工具,使用者在追求婴儿推车的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婴儿推车的体积小、可折叠等特点。而现在市场上的产品一般不能一次整体折叠,且市场上的产品一般无法实现整体双向折叠,且车架折叠或展开操作时,不仅比较繁琐,而且因为部件过多而造成干涉,导致折叠及展开无法顺利进行,且折叠后占用的空间仍然比较大,不利于携带,成本比较高。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实现车架展开时的整车受力支撑及车架折叠过程中的整车连动,避免车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整车折叠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能够整车双向折叠,减小整车折叠体积,便于携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前轮支架组件、侧扶手杆、后轮支架组件、U型推把杆、下推杆、推杆连接件、可折叠转动的折叠连接片、上L型连接片、下L型连接片、座垫杆、座垫连杆,以及后撑杆组件、底撑杆组件和U型连接件,所述两侧前轮支架组件的上端均和侧扶手杆的下端首尾活动连接,后轮支架组件的前端均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和侧扶手杆的连接点上,推把杆的两侧下端和下推杆的上端均通过推杆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后轮支架组件中上部套接有后轮支架连接件,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有可旋转的推杆接头,所述推杆接头上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下端均铆接于后轮支架组件的中下部,两侧的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外侧均用铆钉连接到滑动连接件上,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内侧均与上L型连接片连接,折叠连接片的上端与座垫杆连接,所述座垫杆中部通过座垫连杆连接到后轮支架组件,座垫杆的中部和座垫连杆的上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后撑杆组件包括上后撑杆与下后撑杆,上后撑杆的两侧均纵向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外端且位于滑动连接件之间,下后撑杆的两端通过下L型连接片纵向连接到两侧的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下端,底撑杆组件为上底撑杆和下底撑杆,上底撑杆的上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内侧,下底撑杆的下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的中部,上底撑杆与下底撑杆均由两根底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上底撑杆与下底撑杆的左右交叠处也均销接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U型篷头组件、水平连接于前轮支架组件之间的脚踏带、设置于推把杆中间的捏手组件以及左右对称的设置于前轮支架组件下端的前轮组件、靠背调节座、靠背组件、设置于靠背调节座下方的靠背调节座连接片、设置于后轮支架组件下端的后轮组件,所述侧扶手杆的上端均垂直连接到篷头组件的两侧,篷头组件的两侧还通过铆钉连接到推杆连接件上,所述靠背调节座连接片的下端连接到座垫连杆上,所述靠背调节座连接片的上端通过铆钉连接到靠背调节座的下方,所述靠背调节座滑动连接于靠背组件的下端,所述座垫杆的上端贯穿于靠背调节座;进一步地,所述上后撑杆与下后撑杆均由两根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且上后撑杆与下后撑杆的左右交叠处也均销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杆接头为相对于后轮支架连接件转动的结构,所述滑动连接件为可沿着下推杆滑动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两侧的前轮支架组件、侧扶手杆和后轮支架组件的连接点之间用铆钉连接形成可转动结构,所述两侧的前轮支架组件、侧扶手杆和后轮支架组件均形成斜“T”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推把杆、篷头组件与两侧的侧扶手杆、下推杆均形成“K”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稳固可靠,通过折叠连接片、后撑杆组件和底撑杆组件实现整车的左右折叠和上下折叠,整体双向折叠使得折叠后的体积更小;通过侧扶手杆、后轮支架组件和前轮支架组件以及滑动连接件、推杆接头和后轮支架连接件这两组结构,折叠能整车连动便于收拢,展开又能可靠支撑整车受力,本专利技术实现了车架展开时的整车受力支撑以及车架折叠过程中的整车连动,在确保实现车架原有功能的同时,减小整车折叠体积,使折叠车架组装和拆卸更方便简单,而且降低了成本,避免了车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便于整车携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示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所示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的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前轮组件2、踏脚带3、前轮支架组件4、U型连接件5、下底撑杆6、座垫杆7、座垫连杆8、侧扶手杆9、篷头组件10、捏手组件11、推把杆12、推杆连接件13、靠背组件14、下推杆15、靠背调节座16、滑动连接件17、靠背调节座连接片18、后轮支架连接件19、后轮支架组件20、上L型连接片21、折叠连接片22、上后支撑杆23、后轮组件24、下后撑杆25、下L型连接片26、上底撑杆27、推杆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左右对称的前轮支架组件3、侧扶手杆8、后轮支架组件19、U型推把杆11、下推杆14、推杆连接件12、可折叠转动的折叠连接片21、上L型连接片20、下L型连接片25、座垫杆6、座垫连杆7,以及后撑杆组件、底撑杆组件和U型连接件4,所述两侧前轮支架组件3的上端均和侧扶手杆8的下端首尾活动连接,后轮支架组件19的前端均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3和侧扶手杆8的连接点上,推把杆11的两侧下端和下推杆14的上端均通过推杆连接件12连接,所述下推杆14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16,后轮支架组件19中上部套接有后轮支架连接件18,后轮支架连接件18的上端固定连有可旋转的推杆接头27,所述推杆接头27上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16,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21下端均铆接于后轮支架组件19的中下部,两侧的折叠连接片21中上部外侧均用铆钉连接到滑动连接件16上,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21中上部内侧均与上L型连接片20连接,折叠连接片21的上端与座垫杆6连接,所述座垫杆6中部通过座垫连杆7连接到后轮支架组件19,座垫杆6的中部和座垫连杆7的上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后撑杆组件包括上后撑杆22与下后撑杆24,上后撑杆22的两侧均纵向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20的外端且位于滑动连接件16之间,下后撑杆24的两端通过下L型连接片25纵向连接到两侧的后轮支架连接件18的下端,底撑杆组件为上底撑杆26和下底撑杆5,上底撑杆26的上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4内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20的内侧,下底撑杆5的下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4内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3的中部,上底撑杆26与下底撑杆5均由两根底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上底撑杆26与下底撑杆5的左右交叠处也均销接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U型篷头组件9、水平连接于前轮支架组件3之间的脚踏带2、设置于推把杆11中间的捏手组件10以及左右对称的设置于前轮支架组件3下端的前轮组件1、靠背调节座15、靠背组件13、设置于靠背调节座15下方的靠背调节座连接片17、设置于后轮支架组件19下端的后轮组件23,所述侧扶手杆8的上端均垂直连接到篷头组件9的两侧,篷头组件9的两侧还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前轮支架组件、侧扶手杆、后轮支架组件、U型推把杆、下推杆、推杆连接件、可折叠转动的折叠连接片、上L型连接片、下L型连接片、座垫杆、座垫连杆,以及后撑杆组件、底撑杆组件和U型连接件,所述两侧前轮支架组件的上端均和侧扶手杆的下端首尾活动连接,后轮支架组件的前端均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和侧扶手杆的连接点上,其特征在于,推把杆的两侧下端和下推杆的上端均通过推杆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后轮支架组件中上部套接有后轮支架连接件,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有可旋转的推杆接头,所述推杆接头上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下端均铆接于后轮支架组件的中下部,两侧的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外侧均用铆钉连接到滑动连接件上,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内侧均与上L型连接片连接,折叠连接片的上端与座垫杆连接,所述座垫杆中部通过座垫连杆连接到后轮支架组件,座垫杆的中部和座垫连杆的上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后撑杆组件包括上后撑杆与下后撑杆,上后撑杆的两侧均纵向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外端且位于滑动连接件之间,下后撑杆的两端通过下L型连接片纵向连接到两侧的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下端,底撑杆组件为上底撑杆和下底撑杆,上底撑杆的上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内侧,下底撑杆的下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的中部,上底撑杆与下底撑杆均由两根底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上底撑杆与下底撑杆的左右交叠处也均销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折叠式婴儿推车车架,包括左右对称的前轮支架组件、侧扶手杆、后轮支架组件、U型推把杆、下推杆、推杆连接件、可折叠转动的折叠连接片、上L型连接片、下L型连接片、座垫杆、座垫连杆,以及后撑杆组件、底撑杆组件和U型连接件,所述两侧前轮支架组件的上端均和侧扶手杆的下端首尾活动连接,后轮支架组件的前端均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和侧扶手杆的连接点上,其特征在于,推把杆的两侧下端和下推杆的上端均通过推杆连接件连接,所述下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后轮支架组件中上部套接有后轮支架连接件,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连有可旋转的推杆接头,所述推杆接头上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件,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下端均铆接于后轮支架组件的中下部,两侧的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外侧均用铆钉连接到滑动连接件上,所述两侧折叠连接片中上部内侧均与上L型连接片连接,折叠连接片的上端与座垫杆连接,所述座垫杆中部通过座垫连杆连接到后轮支架组件,座垫杆的中部和座垫连杆的上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后撑杆组件包括上后撑杆与下后撑杆,上后撑杆的两侧均纵向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外端且位于滑动连接件之间,下后撑杆的两端通过下L型连接片纵向连接到两侧的后轮支架连接件的下端,底撑杆组件为上底撑杆和下底撑杆,上底撑杆的上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上L型连接片的内侧,下底撑杆的下端均伸入U型连接件内连接到前轮支架组件的中部,上底撑杆与下底撑杆均由两根底撑杆中间销接连接,上底撑杆与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曼禾儿童用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