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淑芳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274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包括手推架、折叠支架和底架,手推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折叠支架底端铰接在底架上,折叠支架顶端与手推架扣合连接;所述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支撑伸缩杆和第二支撑伸缩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相互交叉,且第一支杆的中间部位与第二支杆的中间部位铰接;第一支杆底端、第二支杆底端分别与底架铰接;第一支杆顶端与第一支撑伸缩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杆与第一支撑伸缩杆保持垂直状;第二支杆顶端与第二支撑伸缩杆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杆与第二支撑伸缩杆保持垂直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地对折叠支架进行解锁与锁定,而且该手推架整体占据空间体积小,手推架轻便且平稳结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
本技术涉及可折叠婴儿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婴儿折叠推车普遍因为结构复杂,折叠机构包括许多易损零部件,操作麻烦,且折叠后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婴儿推车在使用与收合折叠展开时,需要进行多步骤操作才能完成对婴儿车的收合折叠与展开,操作上诸多不便利,费时费力,且展开时稳固性差,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地解锁与锁定、体积小、车身轻便、平稳结实的可折叠锁定的婴儿手推车及其车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婴儿手推车及其车架,一种婴儿手推车包括车架、坐垫板和四个滚轮,所述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包括手推架、折叠支架和底架,手推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折叠支架底端铰接在底架上,折叠支架顶端与手推架扣合连接;坐垫板固定安装在折叠支架上,四个滚轮分别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支撑伸缩杆和第二支撑伸缩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相互交叉,且第一支杆的中间部位与第二支杆的中间部位铰接;第一支杆底端、第二支杆底端分别与底架铰接;第一支杆顶端与第一支撑伸缩杆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杆与第一支撑伸缩杆保持垂直状;第二支杆顶端与第二支撑伸缩杆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杆与第二支撑伸缩杆保持垂直状;坐垫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伸缩杆和第二支撑伸缩杆上,所述坐垫板通过伸缩第一支撑伸缩杆和第二支撑伸缩杆实现对坐垫板宽度的大小调节;所述手推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第一支撑柱的顶端设有第一弯曲把手,且在第一支撑柱上设有一排第一调节固定孔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一调节固定孔卡扣配合的第一枢接套,在第二支撑柱的顶端设有第二弯曲把手,且在第二支撑柱上设有一排第二调节固定孔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二调节固定孔卡扣配合的第二枢接套;第一支撑伸缩杆扣合在第一枢接套上的第一卡槽内,第二支撑伸缩杆扣合在第二枢接套上的第二卡槽内,通过对第一枢接套、第二枢接套分别沿着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进行上下调整高度,并对应卡扣在对应的第一调节固定孔、第二调节固定孔内,以实现折叠支架在手推架内上下高度伸缩调节锁定;作为优选:所述底架包括第一底杆和第二底杆,四个滚轮分为第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第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分别安装在第一底杆的前端、第二底杆的前端;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分别安装在第一底杆的后端、第二底杆的后端。作为优选:第一支撑柱底端通过第一固定套固定在第一底杆上,第二支撑柱底端通过第二固定套固定在第二底杆上;第一支杆底端铰接在第一固定套上,第二支杆底端铰接在第二固定套上。作为优选:在第一弯曲把手底部安装有第一手刹,在第二弯曲把手底部安装有第二手刹,第一手刹和第二手刹均与固定在底架上的用于抱紧并制动滚轮转动的刹车片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枢接套上设有用于卡扣配合第一调节固定孔的第一弹性销,第二枢接套上设有用于卡扣配合第二调节固定孔的第二弹性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地对折叠支架进行解锁与锁定,而且该手推架整体占据空间体积小,手推架轻便且平稳结实。附图说明图1~2为本技术一种婴儿手推车的不同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一种婴儿手推车在不带坐垫板时的不同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第一支撑柱1,第一弯曲把手11,第一枢接套12,第一卡槽121,第一调节固定孔13,第一固定套14,第一手刹15,第二支撑柱2,第二弯曲把手21,第二枢接套22,第二卡槽221,第二调节固定孔23,第二固定套24,第二手刹25,折叠支架3,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一支撑伸缩杆33,第二支撑伸缩杆34,坐垫板35,第一底杆4,第一万向轮6,第一从动轮8,刹车片41,第二底杆5,第二万向轮7,第二从动轮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婴儿手推车及其车架的具体实施例,一种婴儿手推车包括车架、坐垫板35和四个滚轮,其中应用于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包括手推架、折叠支架3和底架,手推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底端铰接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顶端与手推架扣合连接;坐垫板35固定安装在折叠支架3上,四个滚轮分别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折叠支架3包括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一支撑伸缩杆33和第二支撑伸缩杆34,第一支杆31与第二支杆32相互交叉,且第一支杆31的中间部位与第二支杆32的中间部位铰接;第一支杆31底端、第二支杆32底端分别与底架铰接;第一支杆31顶端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杆31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保持垂直状;第二支杆32顶端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杆32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保持垂直状;坐垫板35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伸缩杆33和第二支撑伸缩杆34上,所述坐垫板35通过伸缩第一支撑伸缩杆33和第二支撑伸缩杆34实现对坐垫板35宽度的大小调节;所述手推架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在第一支撑柱1的顶端设有第一弯曲把手11,且在第一支撑柱1上设有一排第一调节固定孔13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一调节固定孔13卡扣配合的第一枢接套12,在第二支撑柱2的顶端设有第二弯曲把手21,且在第二支撑柱2上设有一排第二调节固定孔23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二调节固定孔23卡扣配合的第二枢接套22;第一支撑伸缩杆33扣合在第一枢接套12上的第一卡槽121内,第二支撑伸缩杆34扣合在第二枢接套22上的第二卡槽221内,通过对第一枢接套12、第二枢接套22分别沿着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进行上下调整高度,并对应卡扣在对应的第一调节固定孔13、第二调节固定孔23内,以实现折叠支架3在手推架内上下高度伸缩调节锁定;如图1~3所示,所述底架包括第一底杆4和第二底杆5,四个滚轮分为第一万向轮6、第二万向轮7、第一从动轮8和第二从动轮9;第一万向轮6、第二万向轮7分别安装在第一底杆4的前端、第二底杆5的前端;第一从动轮8、第二从动轮9分别安装在第一底杆4的后端、第二底杆5的后端。如图2~3所示,第一支撑柱1底端通过第一固定套14固定在第一底杆4上,第二支撑柱2底端通过第二固定套24固定在第二底杆5上;第一支杆31底端铰接在第一固定套14上,第二支杆32底端铰接在第二固定套24上。如图1~4所示,在第一弯曲把手11底部安装有第一手刹15,在第二弯曲把手21底部安装有第二手刹25,第一手刹15和第二手刹25均与固定在底架上的用于抱紧并制动滚轮转动的刹车片41连接。所述第一枢接套12上设有用于卡扣配合第一调节固定孔13的第一弹性销,第二枢接套22上设有用于卡扣配合第二调节固定孔23的第二弹性销。本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快捷地对折叠支架进行解锁与锁定,而且该手推架整体占据空间体积小,手推架轻便且平稳结实。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包括手推架、折叠支架(3)和底架,其特征在于,手推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底端铰接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顶端与手推架扣合连接;所述折叠支架(3)包括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一支撑伸缩杆(33)和第二支撑伸缩杆(34),第一支杆(31)与第二支杆(32)相互交叉,且第一支杆(31)的中间部位与第二支杆(32)的中间部位铰接;第一支杆(31)底端、第二支杆(32)底端分别与底架铰接;第一支杆(31)顶端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杆(31)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保持垂直状;第二支杆(32)顶端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杆(32)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保持垂直状;所述手推架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在第一支撑柱(1)的顶端设有第一弯曲把手(11),且在第一支撑柱(1)上设有一排第一调节固定孔(13)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一调节固定孔(13)卡扣配合的第一枢接套(12),在第二支撑柱(2)的顶端设有第二弯曲把手(21),且在第二支撑柱(2)上设有一排第二调节固定孔(23)以及能够与这些第二调节固定孔(23)卡扣配合的第二枢接套(22);第一支撑伸缩杆(33)扣合在第一枢接套(12)上的第一卡槽(121)内,第二支撑伸缩杆(34)扣合在第二枢接套(22)上的第二卡槽(221)内,通过对第一枢接套(12)、第二枢接套(22)分别沿着第一支撑柱(1)、第二支撑柱(2)进行上下调整高度,并对应卡扣在对应的第一调节固定孔(13)、第二调节固定孔(23)内,以实现折叠支架(3)在手推架内上下高度伸缩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手推车的车架,包括手推架、折叠支架(3)和底架,其特征在于,手推架固定安装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底端铰接在底架上,折叠支架(3)顶端与手推架扣合连接;所述折叠支架(3)包括第一支杆(31)、第二支杆(32)、第一支撑伸缩杆(33)和第二支撑伸缩杆(34),第一支杆(31)与第二支杆(32)相互交叉,且第一支杆(31)的中间部位与第二支杆(32)的中间部位铰接;第一支杆(31)底端、第二支杆(32)底端分别与底架铰接;第一支杆(31)顶端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杆(31)与第一支撑伸缩杆(33)保持垂直状;第二支杆(32)顶端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固定连接,且第二支杆(32)与第二支撑伸缩杆(34)保持垂直状;所述手推架包括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在第一支撑柱(1)的顶端设有第一弯曲把手(11),且在第一支撑柱(1)上设有一排第一调节固定孔(13)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黄淑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