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679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及其制作方法,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节间材(1)、竹节材(2)和第二节间材(3);所述第一节间材的长度为30cm,其一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节间材的长度为30cm,其一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竹节材的长度为10cm,其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第二凹槽相配套的凸榫。对竹节材和节间材进行分离式处理,可有效克服竹节材、节间材材质差异,易劈开的缺陷,起到增强的作用;利用原始竹节遮掩拼缝处,外观自然接近原始状态,克服了竹片弧度不一致的缺陷;且制作简单,花纹美观,其装饰面纹理天然、质朴,色彩柔和,对于营造室内装饰环境、还原生态自然美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A kind of slub, internode composite and its ma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material, bamboo internodes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mprises the material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internode (1), bamboo wood (2) and second (3); between internodes of the first internode length of 30cm material, one end thereof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the second internode length of 30cm. At the end, with second grooves; the bamboo material length is 10cm, the two ends are respectively match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ove tenon. The bamboo wood and wood processing internodes were isolat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bamboo material, internode material differences, defects easily split, to enhance the effect; the original bamboo cover seams, natural appearance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ate,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bamboo arc inconsistent; simple and beautiful patterns, the the decorative surface texture of natural, simple, soft colors, to create interior enviro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ecological natural beau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同时还涉及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相应新型竹节、节间复合材,属于竹材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竹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建筑及文化用品等方面。我国竹资源丰富,随着其在建筑、家具、装饰材料方面的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木材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竹材具有强度高、硬度大、韧性好等特点,但也有径级小、出材率低、加工效率低等缺点。目前竹材加工利用主要有胶合竹、重组竹材、原竹等几种加工途径,前两者主要通过组胚-热压(冷压)-刨切等工艺制备出性能优异且具有几何截面的竹质工程材料,但其竹原态外观改变较大,装饰性大大降低。原竹目前多应用于竹家具、民居风格装饰材料等,加工工艺多为手工制作,其最大优点保持了竹子原有的竹节、节间组织的天然纹理,带给人一种质朴古雅、自然清馨的自然美感,从而达到返璞归真的人居环境效果。但由于竹子为天然植物材料,其个体形态差异较大,制约了竹原态规格化工业产品的制备,也造成了目前竹条、竹筒等原态竹产品加工精度不高,影响其装饰质感、规模化工业生产、商业产品开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态竹材料由于竹节长短不一,径级、截面形状各有差异,缺乏统一的规格化单元和其加工工艺,以及建立在模块化基础之上的原态竹产品体系。这些原因导致了原态竹产品停滞于竹筒、竹片等简单初加工层面;同时以竹匠手工制作为主的加工方式,使得产品成本偏高,难于大规模工业化推广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打破常规思路,提出一种制作简单,花纹美观,竹原态质感强烈,能够克服竹片弧形弧度不一致,宽度不一致等造成的材料浪费的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①根据装饰材使用部位不同,进行模块化设计,确定原态竹装饰模块的弧度、高度、宽度。(本专利技术以圆柱体饰面材料为例说明)②分类加工原竹的天然竹节材、节间材,根据模块长度要求拼接节间材,并利用原始竹节遮掩拼缝处;模块外观保留竹材天然质感,竹原始状态强烈,且模块尺寸规格化,可进行长度和宽度方向拼接形成原态竹装饰风格。为了达到首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将砍伐后的竹材截取中间一段,中间段的长度为600±1cm、竹筒底部直径为10±0.5cm,端部直径为8±0.5cm;转至步骤2;步骤2、将中间段分割成若干竹段单元,每个竹段单元包括两节间以及连接两节间的竹节,单个节间长度大于30cm;一般离竹根1米左右的位置由于竹节太多且质地坚硬,会砍除弃用;转至步骤3;步骤3、将竹段沿周向分割成四等份,得到四块长度、宽度和弧度相同的竹片;转至步骤4;步骤4、制作弧形规格化竹片材——将竹片放入弧形热压模具中在低温条件下热压30min,从弧形热压模具中取出竹片,经锯边得到截面弧度20°、弧长52.5±0.5cm的弧形规格化竹片材;转至步骤5;步骤5、制作节间材和竹节材——在弧形规格化竹片材上截取一片竹节材和两片节间材,所述竹节材长度为10cm,竹节材包括中间竹节以及两段自竹节向外轴向延伸的边沿,所述节间材长度为30cm;转至步骤6;步骤6、在节间材的一端加工出凹槽,在竹节材的两端边沿加工出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榫;转至步骤7;步骤7、在竹节材的两端凸榫上涂刷胶黏剂后,将凸榫分别与两片节间材的凹槽粘接复合,使竹节材的两端分别粘接一片节间材,使得竹节材只留有竹节,而边沿处没入节间材的凹槽内,从而得到竹节、节间复合材;步骤8、对竹节、节间复合材进行砂光、修边及涂饰处理。进一步的,竹材为优选毛竹材,毛竹材的直径不小于11cm,通直段长度不小于600cm。进一步的,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弧度为20°,弧长为52.5cm,径向长度为60cm。进一步的,节间材与竹节材均除去其竹黄部分。进一步的,热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弧形模具下压块和弧形模具上压块,弧形模具下压块包括平整基座和截面为弧形的槽口,弧形模具上压块包括与弧形模具下压块的槽口相配套的整形面。进一步的,槽口和整形面的弧度为20°。进一步的,热压的工艺条件为温度70℃,为保证弧形竹片完整,压力为逐级加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0.5MP,第二阶段为0.5~1MP,第三阶段为1~1.2MP,时间总长为30min;一般第一阶段15min,第二阶段10min,第三阶段5min。为了达到进一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沿轴向依次包括第一节间材、竹节材和第二节间材;第一节间材的长度为30cm,其一端具有第一凹槽;第二节间材的长度为30cm,其一端具有第二凹槽;竹节材的长度为10cm,其两端分别具有与第一、第二凹槽相配套的凸榫;第一节间材、竹节材和第二节间材的横截面均呈弧形,其弧度为20°。进一步的,第一节间材、竹节材和第二节间材均除去竹黄部分。进一步的,第一节间材与竹节材之间,第二节间材与竹节材之间均涂刷胶黏剂;胶黏剂为胶黏剂为双组份环氧树脂胶黏剂,主剂为E-51型环氧树脂,辅剂为低分子量聚酰胺固化剂650;胶黏剂配比为主剂:辅剂(质量比):5.5:1~4.2:1。由以上步骤可见,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出的竹节、节间复合材,方法简单,装饰面精美,实用性强,可实现产业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及其加工制作方法,对竹节材和节间材进行分离式处理,可有效克服竹节材、节间材材质差异、易劈开的缺陷,起到增强的作用;利用原始竹节遮掩拼缝处,外观自然接近原始状态,克服了竹片弧度不一致的缺陷;且制作简单,花纹美观,其装饰面纹理天然、质朴,色彩柔和,对于营造室内装饰环境、还原生态自然美感起着重要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弧形热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弧形规格化竹片材截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节间材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竹节材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复合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节间材,2-竹节材,3-第二节间材,4-弧形模具上压块,5-弧形模具下压块,6-整形面,7-槽口,8-基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如下所示:步骤1、将砍伐后的竹材截取中间一段,中间段的长度为600±1cm、竹筒底部直径为10±0.5cm,端部直径为8±0.5cm;通常,离竹根1米左右的位置由于竹节太多且质地坚硬,会砍除他用;转至步骤2;步骤2、将中间段分割成若干竹段单元,每个竹段单元包括两节间以及连接两节间的竹节,单个节间长度大于30cm;转至步骤3;步骤3、将竹段沿周向分割成四等份,得到四块长度、宽度和弧度相同的竹片;转至步骤4;步骤4、制作弧形规格化竹片材——将竹片放入弧形热压模具中在低温条件下热压30min,从弧形热压模具中取出竹片,经锯边得到截面弧度20°、弧长52.5±0.5cm的弧形规格化竹片材;转至步骤5;步骤5、制作节间材和竹节材——在弧形规格化竹片材上截取一片竹节材和两片节间材,所述竹节材长度为10cm,竹节材包括中间竹节以及两段自竹节向外轴向延伸的边沿,所述节间材长度为30cm;转至步骤6;步骤6、在节间材的一端加工出凹槽,在竹节材的两端边沿加工出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榫;转至步骤7;步骤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砍伐后的竹材截取中间一段,中间段的长度为600±1cm、竹筒底部直径为10±0.5cm,端部直径为8±0.5cm;转至步骤2;步骤2、将中间段分割成若干竹段单元,每个竹段单元包括两节间以及连接两节间的竹节,单个节间长度大于30cm;转至步骤3;步骤3、将竹段沿周向分割成四等份,除去内节后得到四块长度、宽度和弧度相同的竹片;转至步骤4;步骤4、制作弧形规格化竹片材——将竹片先进行蒸气喷蒸10±2min,再放入弧形热压模具中在低温条件下热压30min,从弧形热压模具中取出竹片,经锯边得到截面弧度20°、弧长52.5±0.5mm的弧形规格化竹片材;转至步骤5;步骤5、制作节间材和竹节材——在弧形规格化竹片材上截取一片竹节材和两片节间材,所述竹节材长度为10cm,竹节材包括中间竹节以及两段自竹节向外轴向延伸的边沿,所述节间材长度为30cm;转至步骤6;步骤6、在节间材的一端加工出凹槽,在竹节材的两端边沿加工出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榫;转至步骤7;步骤7、在竹节材的两端凸榫上涂刷胶黏剂后,将凸榫分别与两片节间材的凹槽粘接复合,使竹节材的两端分别粘接一片节间材得到竹节、节间复合材;步骤8、对竹节、节间复合材进行砂光、修边及涂饰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砍伐后的竹材截取中间一段,中间段的长度为600±1cm、竹筒底部直径为10±0.5cm,端部直径为8±0.5cm;转至步骤2;步骤2、将中间段分割成若干竹段单元,每个竹段单元包括两节间以及连接两节间的竹节,单个节间长度大于30cm;转至步骤3;步骤3、将竹段沿周向分割成四等份,除去内节后得到四块长度、宽度和弧度相同的竹片;转至步骤4;步骤4、制作弧形规格化竹片材——将竹片先进行蒸气喷蒸10±2min,再放入弧形热压模具中在低温条件下热压30min,从弧形热压模具中取出竹片,经锯边得到截面弧度20°、弧长52.5±0.5mm的弧形规格化竹片材;转至步骤5;步骤5、制作节间材和竹节材——在弧形规格化竹片材上截取一片竹节材和两片节间材,所述竹节材长度为10cm,竹节材包括中间竹节以及两段自竹节向外轴向延伸的边沿,所述节间材长度为30cm;转至步骤6;步骤6、在节间材的一端加工出凹槽,在竹节材的两端边沿加工出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榫;转至步骤7;步骤7、在竹节材的两端凸榫上涂刷胶黏剂后,将凸榫分别与两片节间材的凹槽粘接复合,使竹节材的两端分别粘接一片节间材得到竹节、节间复合材;步骤8、对竹节、节间复合材进行砂光、修边及涂饰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材为优选毛竹材,所述毛竹材的胸径不小于11cm,通直段长度不小于60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节间复合材的弧度为20°,弧长为52.5cm,轴向长度为60c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彦费本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竹藤中心安徽太平试验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