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60314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包括主电路、整流桥、开关电源模块、变压器、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备压电路,所述备压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保险管F1、电阻R1、电阻R2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主电路自动识别220V/380V交流电,并通过整流桥和开关电源模块转换,通过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为风机、主板和指示灯等负载提供所需的电源电压。

DC DC an adaptive grid voltage conver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DC DC converter is an adaptive grid voltage, including main circuit, rectifier, switching power supply module, transformer, loa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lamp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main circuit comprises full bridge rectifier circuit and by voltage circuit, the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pressure relay and second K1 relay K2, contact inputs and second relay K2 the first relay K1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ull bridge rectifier circuit third pins, the full bridge rectifier circuit third pin and second pin connected rectifier bridge rectifier bridge; the third pin through the insurance tube F1, a resistor R1 and a resistor R2 and a switch the power chip seventh pin connection. The main circuit of the utility model automatically identifies the 220V/380V alternating current, and is converted through a rectifier bridge and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module. Through the load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the indicating lamp power supply circuit, the required power supply voltage is provided for fans, main boards and indicator la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在AC-DC-DC转换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由于电网电压有不同的标准,针对我国的220V市电和380V工业电,传统是通过变压器的抽头来转换成负载所需要的电压电压,但是该方式不可靠,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包括主电路、整流桥、开关电源模块、变压器、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备压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220V/380V交流电两端,所述备压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保险管F1、MOS管Q1、变压器T1和光耦隔离器U2;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保险管F1、电阻R1、电阻R2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3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保险管F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还通过二级管D1和电容C1与保险管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电阻R7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8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漏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源极通过电阻R10和RC滤波器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负载供电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稳压芯片,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分别与风机接线端子、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与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与主板接线端子相连,所述主板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与温度开关接线端子相连;所述指示灯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阻R12、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光耦隔离器U1、电阻R4、MOS管Q2、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3和电阻R14,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6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电阻R12、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电容C12与光耦隔离器U1的原边阳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原边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副边通过电阻R13与380V指示灯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6和稳压二极管Z3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14与220V指示灯接线端子相连;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还与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由四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组成。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电源芯片采用UC3845开关电源芯片。进一步的,所述稳压芯片采用LM7815稳压芯片。进一步的,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有两组并联连接的电容组,第一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5和电容C6组成,第二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7和电容C8组成;所述电容C7的两端并联有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6组成的第一电阻组,所述电容C8的两端并联有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6和电阻R17组成的第二电阻组,所述电容C5和电容C6连接的公共端、电容C7和电容C8连接的公共端、电阻16的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组,所述第三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9和电容C10组成,所述电容C9并联有电阻R19,所述电容C10并联有电阻R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主电路自动识别220V/380V交流电,并通过整流桥和开关电源模块转换,通过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为风机、主板和指示灯等负载提供所需的电源电压;本技术无需变压器抽头来转换,通过在主电路中加入两个继电器,提供了转换器的可靠性,本技术适用范围广,开关电源从AC120V到AC560V都能自适应且自动识别。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包括主电路、整流桥2、开关电源模块、变压器、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1和备压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1由四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组成,所述全桥整流电路1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220V/380V交流电两端,所述备压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采用NT90HCE12CB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整流桥2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1的第二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有两组并联连接的电容组,第一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5和电容C6组成,第二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7和电容C8组成;所述电容C7的两端并联有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6组成的第一电阻组,所述电容C8的两端并联有由串联连接的电阻R16和电阻R17组成的第二电阻组,所述电容C5和电容C6连接的公共端、电容C7和电容C8连接的公共端、电阻16的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连接;所述整流桥2的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组,所述第三电容组由串联连接的电容C9和电容C10组成,所述电容C9并联有电阻R19,所述电容C10并联有电阻R20。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3、保险管F1、MOS管Q1、变压器T1和光耦隔离器U2;所述开关电源芯片3采用UC3845开关电源芯片;所述整流桥2的第三引脚通过保险管F1、电阻R1、电阻R2与开关电源芯片3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芯片3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3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保险管F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还通过二级管D1和电容C1与保险管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电阻R7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8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漏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源极通过电阻R10和RC滤波器与开关电源芯片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2的原边阳极通过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201720607825.html" title="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原文来自X技术">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电路、整流桥、开关电源模块、变压器、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备压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220V/380V交流电两端,所述备压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保险管F1、MOS管Q1、变压器T1和光耦隔离器U2;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保险管F1、电阻R1、电阻R2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3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保险管F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还通过二级管D1和电容C1与保险管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电阻R7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8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漏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源极通过电阻R10和RC滤波器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负载供电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稳压芯片,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分别与风机接线端子、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与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与主板接线端子相连,所述主板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与温度开关接线端子相连;所述指示灯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阻R12、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光耦隔离器U1、电阻R4、MOS管Q2、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3和电阻R14,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通过串联连接的电阻R15和电阻R16与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通过电阻R12、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和电容C12与光耦隔离器U1的原边阳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原边阴极与稳压二极管Z2的一端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副边通过电阻R13与380V指示灯接线端子相连,所述光耦隔离器U1的副边还通过二极管D6和稳压二极管Z3与MOS管Q2的栅极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通过电阻R14与220V指示灯接线端子相连;所述MOS管Q2的漏极还与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电网电压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电路、整流桥、开关电源模块、变压器、负载供电电路和指示灯供电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全桥整流电路和备压电路,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220V/380V交流电两端,所述备压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所述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输入端和第二继电器K2的触点分别与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引脚与整流桥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模块包括开关电源芯片、保险管F1、MOS管Q1、变压器T1和光耦隔离器U2;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保险管F1、电阻R1、电阻R2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开关电源芯片的第六引脚通过电阻R3与MOS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与保险管F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还通过二级管D1和电容C1与保险管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变压器T1的第一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电阻R7与MOS管Q1的源极连接,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2和电阻R8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漏极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U2的副边源极通过电阻R10和RC滤波器与开关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负载供电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电容C3、电容C4和稳压芯片,所述变压器T1的第二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分别与风机接线端子、稳压芯片的第一引脚相连;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与电容C3并联连接,所述稳压芯片的第三引脚与主板接线端子相连,所述主板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与温度开关接线端子相连;所述指示灯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阻R12、稳压二极管Z1、稳压二极管Z2、光耦隔离器U1、电阻R4、MOS管Q2、二极管D6、稳压二极管Z3和电阻R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诺亚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