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359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包括:底座,具有通孔,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个直线槽;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刮油孔正对通孔;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穿孔正对通油孔;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

Oil scraper and oil scraping device for fiber optic cable manufa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ble manufacturing scraping die, a cabl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made by scrap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through hole, the peripheral hol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a n line groove; n slider, slider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one end has a scraper, n oil scraping parts are assembled into contact and oil scraping holes; the holes are through holes on the oil scraper; the slider has positive cycloidal slot, opposite the slide has a first positioning column, the first column is inserted into the positioning line groove; the adjusting ring is perforated, the slider is positioned on one side of the base is deviated from the oil hole; perforation; the end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slider to adjust at least n insertion of the cycloid groove second positioning column, when the adjustment ring rotates, the second positioning column is used for driving the movement of the slider, an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straight groove and the cycloid groove, which assembled into the oil scraper Kong Zhang Open or narrow. The apertur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adjusted, no need to change the mold, the position is fixe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single person can complete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属于光缆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光缆制造流程为:着色-束管-成缆-护套。为保证光缆的渗水性能,成缆工序中需要对钢丝加强件和缆芯涂覆油膏,充油后多余的油膏由刮油模刮去。目前的刮油模结构是一个孔径大小固定的圆柱形金属块,钢丝(缆芯)从孔中穿过,孔的大小一般为钢丝(缆芯)直径+0.5cm。实际生产中,光缆种类多,直径大小不一,所用的钢丝加强件及制造的缆芯直径不同,需要根据制造的光缆产品更换刮油模(钢丝、缆芯均需要更换不同孔径的刮油模),浪费时间,生产效率低下。此外,在生产中,当一盘钢丝做完需要续接时,需要将两段钢丝两端各弯成一个勾,搭在一起。此处外径为钢丝直径*2,无法穿过刮油模,给操作上带来不便。钢丝刮油模孔径大于钢丝续接处,可以在放线架处接好钢丝即可,开机时钢丝直接被拉过去穿过刮油模,只需要单人操作。但是一般钢丝接续处都比刮油模的孔径要大,则必须一人在放线架处按放线按钮,另一人拉钢丝穿过刮油模后再续接,需要双人配合操作,浪费人力和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包括:底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n≥3)个直线槽;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所述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所述的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所述刮油孔正对通孔;所述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用于限制滑块沿直线槽运动;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所述穿孔正对通油孔;所述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本专利技术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由于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其中,所述直线槽与连接直线槽底端与通孔中心点之间的径向连接线之间的夹角α=90°-滑块中间角。其中,所述摆线槽的摆线变化曲线为:y=rcosα-rcosαcosθ-rθ+rsinθ,其中r为D/2,D为相对的两个第一定位柱之间的距离,θ为参数。其中,所述滑块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区域构成刮油部,其顶角区域的顶点为刮油部的顶点。其中,所述摆线槽的起点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侧边上,并与刮油部顶点的距离为L,其中L<r。当摆线槽的起点在中间角顶点,以刮油模完全打开状态为起点,向刮油模闭合方向转动夹角α后,此时,由于转动方向与摆线轨迹垂直,调节圈会出现卡死,不能转动,此时刮油模未完全闭合。将摆线的起点向后移动一段距离L,可以获得更大的调节范围,避免了调节圈出现卡死的情况。其中,所述滑块的数量n为6。其中,所述直线槽与连接直线槽底端与通孔中心点之间的径向连接线之间的夹角α为30°。其中,所述底座上还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调节圈的转动。其中,所述调节圈的外端面上还设有手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刮油装置,所述刮油装置包括刮油模、油膏填充装置和油膏桶,所述刮油模和油膏填充装置沿钢丝的运动方向布置,所述刮油模固定于油膏桶的上部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刮油模为上述的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刮油模是一个整体固定在油膏桶上方的,无需拆卸,生产时不会掉进油膏桶内。(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其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由于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刮油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刮油模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反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圈一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圈另一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刮油模组装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摆线槽示意图。1、刮油模;2、油膏填充装置;3、油膏桶;4、底座;5、通孔;6、直线槽;7、滑块;8、刮油部;9、刮油孔;10、摆线槽;11、调节圈;12、穿孔;13、第一定位柱;14、第二定位柱;15、挡圈;16、手柄;17、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刮油装置(见附图1),所述刮油装置包括刮油模1、油膏填充装置2和油膏桶3,所述刮油模1和油膏填充装置2沿钢丝的运动方向布置,所述刮油模1固定于油膏桶3的上部并连接成一体,所述刮油模1为下述的光缆制造用刮油模1。刮油模1是一个整体固定在油膏桶3上方的,无需拆卸,生产时不会掉进油膏桶3内。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1(见附图2、3、4、5、6、7、8),包括:底座4,具有通孔5,所述通孔5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n≥3)个直线槽6;n个滑块7,位于底座4一侧;所述滑块7一端具有刮油部8,n个所述的刮油部8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9;所述刮油孔9正对通孔5;所述滑块7的正面具有摆线槽10,所述滑块7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13,所述第一定位柱13插入直线槽6中,用于限制滑块7沿直线槽6运动;具有穿孔12的调节圈11,位于背离底座4的滑块7一侧;所述穿孔12正对通油孔;所述调节圈11正对滑块7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10的第二定位柱14,当调节圈11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14用于驱使滑块7运动,并通过直线槽6和摆线槽10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9张开或缩小。本专利技术当调节圈11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14用于驱使滑块7运动,并在直线槽6和摆线槽10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9张开或缩小,由于孔径大小可以调整,不需要换模具,位置固定,操作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滑块7的正面定义为背离直线槽6的一面,反之为滑块7的反面;这里n越大,刮油孔9多边形变数越多,越接近于圆形,刮去的油膏越多,钢丝/缆芯上的油膏分布会更均匀。其中,所述直线槽6与连接直线槽6底端与通孔5中心点之间的径向连接线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及刮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n≥3)个直线槽;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所述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所述的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所述刮油孔正对通孔;所述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用于限制滑块沿直线槽运动;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所述穿孔正对通油孔;所述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外周上设有至少n(n≥3)个直线槽;n个滑块,位于底座一侧;所述滑块一端具有刮油部,n个所述的刮油部依次接触并拼接成刮油孔;所述刮油孔正对通孔;所述滑块的正面具有摆线槽,所述滑块的反面具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插入直线槽中,用于限制滑块沿直线槽运动;具有穿孔的调节圈,位于背离底座的滑块一侧;所述穿孔正对通油孔;所述调节圈正对滑块的端面上设有至少n个插入摆线槽的第二定位柱,当调节圈旋转时,所述第二定位柱用于驱使滑块运动,并通过直线槽和摆线槽的共同作用,使得拼接成的刮油孔张开或缩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与连接直线槽底端与通孔中心点之间的径向连接线之间的夹角α=90°-滑块中间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缆制造用刮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槽的摆线变化曲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筠潘泰斌喻小明吴峰叶晖
申请(专利权)人:富通集团嘉善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