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27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9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包括:物料料斗、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预热器以及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4个锅炉: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所述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余热传递过程的梯级程度在不增加动力消耗的前提下有了大幅度改善,传热过程冷热源不可逆损失大幅度降低,余热利用率可提高20%‑30%。风帽堵塞及磨损的概率大幅度降低,风帽事故率降低80%‑90%。颗粒离开冷却装置的温度降低至100℃左右,装置余热回收率提高10%‑20%。

A ladder type multi ladder bed temperature bubbling bed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dder type multistage bed temperature bubbling bed heat transfer device, including: material hopper, superheater, economizer, air preheater, evaporator and position from high to low 4 boiler arrangement: the first second boilers, third boilers and fourth boilers, boiler, superheater, the the evaporator and the coal economizer and air preheater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in the boiler, the first second boilers, third boilers and fourth boilers,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degree of cascade heat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premise of not increas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cold and heat source irreversible loss is greatly reduced, th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can be increased by 20% 30%. A blockage and wear probability is greatly reduced, the accident rate is reduced by 80% and 90% hood. Particles leave the cooling device temperature is reduced to 100 DEG C, device heat recovery rate increased by 10% 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工业领域一些高、中温颗粒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普遍采用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但现有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余热回收效果不令人满意、回收指标远低于国际水平的问题。现有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双层流化床床温只能设定为两个恒定温度,余热锅炉各受热面传热过程冷、热源进出口温差的设置偏大,导致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加大,余热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双层流化床的低温床床温受到工质出口温度限制不可能太低,即双层流化床冷却装置无法将固体颗粒温度降到很低,余热回收不彻底,导致余热回收率较低;双层流化床冷却装置中,两个流化床串联,低温床流化介质带着大量颗粒进入高温床的风帽,容易导致高温床风帽堵塞及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率高、高温床风帽安全性好的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包括: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锅炉以及物料料斗、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所述第一至第四锅炉均包括:密封的筒体以及固装在该筒体下端的鼓泡床风仓,在所述鼓泡床风仓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鼓泡床风仓与所述筒体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风帽,以使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鼓泡床风仓的气体在经过所述风帽后加速并使气体风向转变成由下至上,一过滤网的周边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用于过滤向出风口流动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所述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所述预热器的排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的进入口通过第一管路相通,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一除氧器和给水泵,以使经过所述预热器的水经过所述省煤器形成饱和水;所述省煤器的排出口与一汽包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汽包的下降管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排出口与所述汽包的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过热器的进入口连通,以使从所述蒸汽出口排出的饱和蒸汽进入所述过热器形成过热水蒸气;所述过热器的排出口与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所述汽轮机的出汽口与凝汽器的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的进入口通过管路连通,且在所述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的进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凝结水泵;所述第二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一鼓泡床流化风机,所述第二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一第一除尘器,所述第一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余热锅炉连通,且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除尘器;所述第四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二鼓泡床流化风机,所述第四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三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除尘器;所述第三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一余热锅炉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上安装有第四除尘器;所述物料料斗与所述第一锅炉连通;所述第四锅炉的筒体下形成有冷渣口,所述冷渣口通过冷渣管路通向所述第四锅炉外;相邻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的筒体之间连通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高锅炉的筒体上部连通,另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低锅炉的筒体下部连通,且所述溢流管的两端均位于相应锅炉内的过滤网的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轮机与所述发电机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凝汽器与一冷却塔连接,以使通过该冷却塔将冷凝热排入大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余热锅炉的压力P1为3.8MPa≤P1<5.3MPa。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余热锅炉的压力P2为9.8MPa≤P2<13.7MPa。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除尘器的灰尘出口与所述第二锅炉和第三锅炉之间的溢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除尘器的灰尘出口与所述第二锅炉和第一锅炉之间的溢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除尘器和第四除尘器的灰尘出口均与所述第三锅炉与第四锅炉之间的溢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的排出口均位于相应的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的进入口的上方。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1)使余热传递过程的梯级程度在不增加动力消耗的前提下有了大幅度改善,传热过程冷热源不可逆损失大幅度降低,余热利用率可提高20%-30%。2)高温床风帽堵塞及磨损的概率大幅度降低,风帽事故率降低80%-90%。3)颗粒离开冷却装置的温度降低至100℃左右,装置余热回收率提高10%-2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鼓泡床风仓,2:风帽,3:物料料斗,4:过热器,5:溢流管,6:第二除尘器,7:第一除尘器,8:汽包,9:凝汽器,10:汽轮机,11:发电机,12:冷却塔,13:第四除尘器,14:第三除尘器,15:凝结水泵,16:除氧器,17:预热器,18:冷渣管路,19:第二鼓泡床流化风机,20:给水泵,21:省煤器,22:第一鼓泡床流化风机,23:蒸发器,24:第一管路,25:第二管路,26:第三管路,27:第四管路,28:第五管路,29:第一余热锅炉,30:第二余热锅炉。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回收的为900℃左右的高温颗粒,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设置四个高度及床温(温度)依次降低的锅炉,按高度及床温依次降低的顺序,四个锅炉内分别埋有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四个鼓泡床流化介质为空气,其中,两个较高温的第一锅炉和第二锅炉(蒸发器鼓泡床、过热器鼓泡床)流化介质串联,两个较低温的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省煤器鼓泡床、凝结水预热器鼓泡床)流化介质串联,但高温床流化介质与低温床流化介质相互独立。在本技术中排出口可以用于排汽、排水或汽水混合物。进入口可以用于进水、进汽或进汽水混合物。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4个锅炉(鼓泡床锅炉):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以及物料料斗3、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预热器17,第一至第四锅炉均包括:密封的筒体以及固装在该筒体下端的鼓泡床风仓1(即风仓),在鼓泡床风仓1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在筒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口;在鼓泡床风仓1与筒体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风帽2,以使从进风口进入鼓泡床风仓1的气体在经过风帽2后加速并使气体风向转变成由下至上,一过滤网的周边与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用于过滤向出风口流动的气体中大部分的固体颗粒。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和预热器17分别依次安装在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预热器17用于排水的排出口与省煤器21用于进水的进入口通过第一管路24相通,且在第一管路24上安装有一除氧器16和给水泵20,以使经过预热器17的水经过省煤器21形成饱和水;省煤器21用于排水的排出口与一汽包8的进水管连通,汽包8的下降管与蒸发器23的进入口连通,蒸发器23用于排汽的排出口与汽包8的上升管连通,汽包8的蒸汽出口与过热器4用于进汽的进入口连通,以使从蒸汽出口排出的饱和蒸汽进入过热器4形成过热水蒸气;过热器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锅炉以及物料料斗(3)、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和预热器(17),所述第一至第四锅炉均包括:密封的筒体以及固装在该筒体下端的鼓泡床风仓(1),在所述鼓泡床风仓(1)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鼓泡床风仓(1)与所述筒体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风帽(2),以使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鼓泡床风仓(1)的气体在经过所述风帽(2)后加速并使气体风向转变成由下至上,一过滤网的周边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用于过滤向出风口流动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所述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和预热器(17)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所述预热器(17)的排出口与所述省煤器(21)的进入口通过第一管路(24)相通,且在所述第一管路(24)上安装有一除氧器(16)和给水泵(20),以使经过所述预热器(17)的水经过所述省煤器(21)形成饱和水;所述省煤器(21)的排出口与一汽包(8)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汽包(8)的下降管与所述蒸发器(23)的进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23)的排出口与所述汽包(8)的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8)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过热器(4)的进入口连通,以使从所述蒸汽出口排出的饱和蒸汽进入所述过热器(4)形成过热水蒸气;所述过热器(4)的排出口与汽轮机(10)的进汽口连通,所述汽轮机(10)的出汽口与凝汽器(9)的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9)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17)的进入口通过管路连通,且在所述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17)的进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凝结水泵(15);所述第二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一鼓泡床流化风机(22),所述第二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25)与所述第一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路(25)上安装有一第一除尘器(7),所述第一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三管路(26)与第二余热锅炉(30)连通,且在所述第三管路(26)上安装有第二除尘器(6);所述第四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二鼓泡床流化风机(19),所述第四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四管路(27)与第三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管路(27)上安装有第三除尘器(14);所述第三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五管路(28)与第一余热锅炉(29)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28)上安装有第四除尘器(13);所述物料料斗(3)与所述第一锅炉连通;所述第四锅炉的筒体下形成有冷渣口,所述冷渣口通过冷渣管路(18)通向所述第四锅炉外;相邻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的筒体之间连通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高锅炉的筒体上部连通,另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低锅炉的筒体下部连通,且所述溢流管(5)两端均位于相应锅炉内的过滤网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锅炉以及物料料斗(3)、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和预热器(17),所述第一至第四锅炉均包括:密封的筒体以及固装在该筒体下端的鼓泡床风仓(1),在所述鼓泡床风仓(1)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鼓泡床风仓(1)与所述筒体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风帽(2),以使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鼓泡床风仓(1)的气体在经过所述风帽(2)后加速并使气体风向转变成由下至上,一过滤网的周边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用于过滤向出风口流动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所述过热器(4)、蒸发器(23)、省煤器(21)和预热器(17)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所述预热器(17)的排出口与所述省煤器(21)的进入口通过第一管路(24)相通,且在所述第一管路(24)上安装有一除氧器(16)和给水泵(20),以使经过所述预热器(17)的水经过所述省煤器(21)形成饱和水;所述省煤器(21)的排出口与一汽包(8)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汽包(8)的下降管与所述蒸发器(23)的进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23)的排出口与所述汽包(8)的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8)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过热器(4)的进入口连通,以使从所述蒸汽出口排出的饱和蒸汽进入所述过热器(4)形成过热水蒸气;所述过热器(4)的排出口与汽轮机(10)的进汽口连通,所述汽轮机(10)的出汽口与凝汽器(9)的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9)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17)的进入口通过管路连通,且在所述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17)的进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凝结水泵(15);所述第二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一鼓泡床流化风机(22),所述第二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25)与所述第一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路(25)上安装有一第一除尘器(7),所述第一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三管路(26)与第二余热锅炉(30)连通,且在所述第三管路(26)上安装有第二除尘器(6);所述第四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二鼓泡床流化风机(19),所述第四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兵邢宏伟张玉柱赵涛刘跃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