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5114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包括呼叫装置本体,所述呼叫装置本体的表面套设有减震套,所述减震套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播音口,所述播音口的表面开设有播音孔,所述呼叫装置本体的表面与减震套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两个缓冲板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缓冲杆,且两个缓冲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缓冲板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套、缓冲装置、缓冲板、第一滑块、第一滑槽、转轴、缓冲杆、减震装置、减震箱、第二滑槽、减震弹簧、第二滑块、活动板和减震杆相互配合,可对紧急呼叫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

A handheld emergency cal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and-held emergency call device comprises a call device body, wherei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lling device damping sets, the shock absorbing sleeve surfac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radio broadcasting, the broadcasting mouth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holes, the call connection device of the body surface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et set buffer, the buffer device includes a buffer plate, the two side of the corresponding buff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buffer rod, and the two buffer rod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with the buffer rod at the top and bottom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er,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buff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hute and the first block matching. The utility model through a damping sleeve and a buffer device, a buffer plate, a first slider, a first chute, a rotating shaft, a buffer rod, a damping device, the damping box, second chute, a damping spring, second block, a movable plate and a damping rod with each other, the emergency call device plays the role of shock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
本技术涉及紧急呼叫装置
,具体为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在重病监护床位旁边都会设置一个紧急呼叫装置,因为病体在无人监护时,病人会发生突发状况,这样病人就可是要紧急呼叫装置呼叫医护人员过来进行治疗,病人在拿放紧急呼叫装置时,因为病人活动不便捷,所以病人在拿放紧急呼叫装置时会出现摔落的状况,从而导致紧急呼叫装置出现损坏的状况,造成紧急呼叫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具备对紧急呼叫装置起到减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紧急呼叫装置不具备减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包括呼叫装置本体,所述呼叫装置本体的表面套设有减震套,所述减震套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播音口,所述播音口的表面开设有播音孔,所述呼叫装置本体的表面与减震套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板,两个缓冲板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缓冲杆,且两个缓冲杆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缓冲板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所述呼叫装置本体的表面与减震套的连接处设置有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减震箱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两侧与减震箱的连接处均设有减震弹簧,所述活动板的底部设有减震杆。所述减震套的表面设有防滑垫,且减震套的表面与防滑垫的连接处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的底部与呼叫装置本体的连接处通过固定块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减震弹簧的形状大小一致,且两个减震弹簧关于活动板呈中心对称,减震弹簧的两端与活动板和减震箱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与第二滑块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滑块关于活动板呈中心对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减震套、缓冲装置、缓冲板、第一滑块、第一滑槽、转轴、缓冲杆、减震装置、减震箱、第二滑槽、减震弹簧、第二滑块、活动板和减震杆相互配合,可对紧急呼叫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了病人在拿放紧急呼叫装置时,因为病人的活动不便捷,从而导致紧急呼叫装置出现摔落损坏的状况,从而大大延长了紧急呼叫装置的使用寿命,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防滑垫,可对减震套起到防滑的作用,这样减震套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减震套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套的防滑效果,通过固定块和固定螺栓,可对减震杆起到减震的作用,这样减震杆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减震杆在使用时出现松动的状况,从而导致减震杆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4,本技术包括呼叫装置本体1,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减震套4,减震套4的表面设有防滑垫5,本技术通过防滑垫5,可对减震套4起到防滑的作用,这样减震套4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减震套4在使用时出现脱落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套4的防滑效果,且减震套4的表面与防滑垫5的连接处通过粘合剂固定连接,减震套4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播音口2,播音口2的表面开设有播音孔3,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6,减震杆76的底部与呼叫装置本体1的连接处通过固定块9和固定螺栓8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块9和固定螺栓8,可对减震杆76起到减震的作用,这样减震杆76在使用时效果更好,避免了减震杆76在使用时出现松动的状况,从而导致减震杆76在使用时出现掉落的状况,缓冲装置6包括缓冲板61,两个缓冲板61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缓冲杆65,且两个缓冲杆65通过转轴64活动连接,缓冲杆6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块62,缓冲板6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62相适配的第一滑槽63,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设有减震装置7,减震装置7包括减震箱71,减震箱7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板75,活动板7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块74,减震箱7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块74相适配的第二滑槽72,活动板75顶部的两侧与减震箱71的连接处均设有减震弹簧73,两个减震弹簧73的形状大小一致,且两个减震弹簧73关于活动板75呈中心对称,活动板75的两侧与第二滑块74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二滑块74关于活动板75呈中心对称,减震弹簧73的两端与活动板75和减震箱71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活动板75的底部设有减震杆76,本技术通过减震套4、缓冲装置6、缓冲板61、第一滑块62、第一滑槽63、转轴64、缓冲杆65、减震装置7、减震箱71、第二滑槽72、减震弹簧73、第二滑块74、活动板75和减震杆76相互配合,可对紧急呼叫装置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了病人在拿放紧急呼叫装置时,因为病人的活动不便捷,从而导致紧急呼叫装置出现摔落损坏的状况,从而大大延长了紧急呼叫装置的使用寿命,适合推广使用。在摔落时,通过减震套4防止直接撞击到紧急呼叫装置本体1,通过减震装置7对紧急呼叫装置进行减少缓冲力,在减震箱71受力时,减震箱71把冲击力传送到减震弹簧73上,通过减震弹簧73把力传送到活动板75,活动板75通过第二滑槽72和第二滑块74对力进行均匀的分散,再通过减震杆76防止冲击力直接伤到紧急呼叫装置本体1,通过缓冲装置6把冲击力减少到最低,通过两个缓冲杆65的交错设计再配合转轴64即可活动连接,通过缓冲杆65上的第一滑块62与缓冲板61上的第一滑槽63配合,即可对紧急呼叫装置在摔落时的冲击力降到最低。综上所述:该手持紧急呼叫装置,通过减震套4、缓冲装置6、缓冲板61、第一滑块62、第一滑槽63、转轴64、缓冲杆65、减震装置7、减震箱71、第二滑槽72、减震弹簧73、第二滑块74、活动板75和减震杆76,解决了现有的紧急呼叫装置不具备减震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包括呼叫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减震套(4),所述减震套(4)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播音口(2),所述播音口(2)的表面开设有播音孔(3),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缓冲板(61),两个缓冲板(61)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缓冲杆(65),且两个缓冲杆(65)通过转轴(64)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杆(6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块(62),所述缓冲板(6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62)相适配的第一滑槽(63),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设有减震装置(7),所述减震装置(7)包括减震箱(71),所述减震箱(7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板(75),所述活动板(7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块(74),所述减震箱(7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块(74)相适配的第二滑槽(72),所述活动板(75)顶部的两侧与减震箱(71)的连接处均设有减震弹簧(73),所述活动板(75)的底部设有减震杆(7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紧急呼叫装置,包括呼叫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套设有减震套(4),所述减震套(4)表面的顶部开设有播音口(2),所述播音口(2)的表面开设有播音孔(3),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缓冲板(61),两个缓冲板(61)相对应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缓冲杆(65),且两个缓冲杆(65)通过转轴(64)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杆(65)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滑块(62),所述缓冲板(6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62)相适配的第一滑槽(63),所述呼叫装置本体(1)的表面与减震套(4)的连接处设置有设有减震装置(7),所述减震装置(7)包括减震箱(71),所述减震箱(71)的内腔设置有活动板(75),所述活动板(75)的两侧均设有第二滑块(74),所述减震箱(7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块(74)相适配的第二滑槽(72),所述活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王鑫陈塨王界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