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87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涉及预制板梁安装施工领域,包括:S1:相邻的两桥墩上沿桥向布置两平行桁架,同时在桁架顶面设置用于行走移梁台车的轨道,并将移梁台车架设于轨道上;S2:运梁车运送预制板梁至第一位置,且预制板梁保持与桥向平行;S3:移梁台车起吊预制板梁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同时驱使预制板梁和移梁台车一起沿桥向移动,直至预制板梁到达第二位置;S4:将预制板梁放置于第二位置上;S5:运梁车运送下一预制板梁至第一位置处,循环步骤S2、S3和S4,直至完成相邻两桥墩上所有预制板梁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便,且有效减少桥梁架设过程中大型架桥起吊设备的使用。

A method of erecting prefabricated plate beam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erecting a precast plate girder, precast slab beam installation relates to construction field, including: S1: two adjacent piers along the bridge to the arrangement of two parallel truss, and is arranged on the top surface for walking beam shifting trolley track in the truss, and the beam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track; S2: transport beam transport of prefabricated Liang to the first position, and the precast plate girder and bridge to keep parallel; S3: end beam shifting trolley lifting prefabricated beam near the second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driven precast plate girder and beam shifting trolley along the bridge to move until the precast plate girder to the second position; S4: precast plate girder placed in the second position; S5: transporting girder vehicle under a prefabricated plate beam to a first position, S2, S3 and S4 cycle step, until the completion of two adjacent piers construction all precast slab beam. The invention is convenient in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use of large bridge erecting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of bridge e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板梁安装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的使用也越为频繁,特别是在公路市政的建设过程中,在建的桥梁越来越多。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为缩短整个桥梁的建设工期和桥梁建设过程中对现场环境的干扰,预制板梁式的桥梁被广泛采用,对于预制板梁的安装,需采用专用的大型架桥设备和吊机,而桥梁施工现场往往由于场地和环境的限制,无法给专用的大型架桥设备和吊机的布置提供足够的空间,且专用的大型架桥设备安装拆卸过程繁琐、使用和租赁成本较高,影响整个桥梁的架设速度,同时也极大地增加的桥梁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施工方便,且有效减少桥梁架设过程中大型架桥起吊设备的使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S1:相邻的两桥墩上沿桥向布置两平行桁架,同时在桁架顶面设置用于行走移梁台车的轨道,并将移梁台车架设于轨道上;S2:运梁车运送预制板梁至第一位置,且预制板梁保持与桥向平行;S3:移梁台车起吊预制板梁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同时驱使预制板梁和移梁台车一起沿桥向移动,直至预制板梁到达第二位置;S4:将预制板梁放置于第二位置上;S5:运梁车运送下一预制板梁至第一位置处,循环步骤S2、S3和S4,直至完成相邻两桥墩上所有预制板梁的施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位置为相邻两桥墩上待架设预制板梁的区域;所述第一位置为沿施工方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区域;所述运梁车包括首移动部和尾移动部;运梁车运送预制板梁时,所述预制板梁的两端分别放置于首移动部和尾移动部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2具体为:S201:运梁车运送预制板梁至第一位置处,且运梁车的尾移动部靠近第二位置;S202:调整首移动部的位置,直至预制板梁与桥向平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S3具体为:S301:起吊预制板梁位于尾移动部上的端部至移梁台车上,同时移走尾移动部;S302:首移动部沿桥向移动并带动预制板梁沿桥向移动,预制板梁带动移梁台车沿桥向移动,直至预制板梁到达第二位置上方;S303:起吊预制板梁位于首移动部上的端部,同时移走首移动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预制板梁位于尾移动部上的端部至移梁台车上和预制板梁位于首移动部上端部的起吊均通过汽车吊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放置于第二位置的预制板梁,其中预制板梁的一端放置于一桥墩上,另一端放置于另一桥墩上,且放置于第二位置的预制板梁位于两桁架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相邻两桥墩上已安装的预制板梁间进行横向固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移梁台车包括:横梁,其沿垂直于所述桁架方向设置;两行走部,所述横梁两端的下方各固定一行走部,且一行走部位于一桁架顶面的轨道上,另一行走部位于另一桁架顶面的轨道上,所述行走部的下方设有用于在所述轨道上行走的滑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预制板梁两端部均设有2个用于起吊的吊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吊梁行车为2个,且2个吊梁行车沿横梁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且每个吊梁行车上均设有一倒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桥墩上设置桁架进行移梁台车的布设,通过移梁台车起吊预制板梁,沿桥向使预制板梁的一端从一桥墩处移动至另一桥墩上方从而使得预制板梁的两端均位于两桥墩上,完成预制板梁在桥墩上的架设,避免在预制板梁的架设过程中使用大型桥梁架设等起吊设备,整个架设过程简单且方便,有效节省桥梁施工工期。(2)移梁台车起吊预制板梁在从一桥墩移动至另一桥墩的过程中,由运梁车带动预制板梁和移梁台车进行移动,从而无需对移梁台车进行供电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减少架设时配套设施的设置,有效桥梁施工的便捷性。(3)整个预制板梁的架设工作在桥面及桥面以上完成,相较于常规的从桥下起吊预制板梁架设的方式,减少了对桥下场地的处理工作,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移梁台车布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移梁台车布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梁台车的前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步骤S2实施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步骤S3实施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步骤S4实施时的示意图。其中,1-桥墩,2-桁架,3-移梁台车,31-横梁,32-行走部,33-吊梁行车,4-预制板梁,5-运梁车,51-首移动部,52-尾移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用于桥面为预制板梁4的桥梁的施工,具体的为,在预制板梁4的架设过程中,沿桥梁施工方向将预制板梁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定位,在实际的架设中,预制板梁4架设完成后,预制板梁4位于桥梁的一孔跨上,即预制板梁4的一端位于相邻桥墩1中的一桥墩1上,另一端位于相邻桥墩1中的另一桥墩1上,桥梁架设时施工方向为从桥头至桥中心方向。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位置为相邻两桥墩1上待架设预制板梁1的区域,第一位置为沿施工方向靠近第二位置的区域,且随着施工的进行,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会发生改变,当进行下一个孔跨上预制板梁1的架设时,该孔跨上待架设预制板梁1的区域变成第二位置,上一个第二位置变成第一位置。本方法具体包括:S1:参见图1所示,相邻的两桥墩1上沿桥向布置两平行桁架2,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即其中一根桁架2的一端位于一桥墩1上,另一端位于另一桥墩1上,另一根桁架2的一端位于一桥墩1上,另一端位于另一桥墩1上,两桁架2间为平行且呈间隔设置,具体的,两桁架2位于整个桥面的外侧,架设完成后的预制板梁4位于两桁架2之间,同时在桁架2顶面设置用于行走移梁台车3的轨道,并将移梁台车3架设于轨道上,移梁台车3一般包括两个用于行走的支撑部,两支撑部分别位于一轨道上。对于移梁台车3,参见图3所示,移梁台车3包括横梁31和两行走部32,横梁31沿垂直于桁架2方向设置,即横梁31垂直于两根桁架2。横梁31两端的下方各固定一行走部32,其中,一行走部32位于一桁架2顶面的轨道上,另一行走部32位于另一桁架2顶面的轨道上,行走部32的下方设有用于在轨道上行走的滑轮,在滑轮的作用下,使得整个移梁台车3能够在轨道上行走,即使移梁台车3沿着桥向移动。横梁31下方还设有用于起吊预制板梁4的吊梁行车33,且吊梁行车33能够沿横梁31长度方向移动,具体的,吊梁行车33为2个,且2个吊梁行车33沿横梁31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且每个吊梁行车33上均设有一倒链,相应的,预制板梁4两端部均设有2个用于起吊的吊环,通过倒链与预制板梁4上的吊环连接,从而完成移梁台车3对预制板梁4的起吊,同时,吊梁行车33为2个,便于在对预制板梁4起吊时,保持预制板梁4一端的平衡。为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到移梁台车3布置完成后,需对已布置的桁架2和移梁台车3进行检测验收,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单根桁架2纵向两端是否存在高度差、两桁桁架2间是否存在高度差、桁架2与桥墩1间是否完全固定、移梁台车3能否在轨道上自由移动等等。S2:参见图4所示,运梁车5运送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且预制板梁4保持与桥向平行。预制板梁4一般在预制场地制作完成,因此需要使用运梁车5将预制板梁4从预制场地运送到桥梁施工处。在实际的桥梁施工过程中,一般从桥头处开始施工,即首先对从桥头起的第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适用于沿桥梁施工方向将预制板梁(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S1:相邻的两桥墩(1)上沿桥向布置两平行桁架(2),同时在桁架(2)顶面设置用于行走移梁台车(3)的轨道,并将移梁台车(3)架设于轨道上;S2:运梁车(5)运送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且预制板梁(4)保持与桥向平行;S3:移梁台车(3)起吊预制板梁(4)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同时驱使预制板梁(4)和移梁台车(3)一起沿桥向移动,直至预制板梁(4)到达第二位置;S4:将预制板梁(4)放置于第二位置上;S5:运梁车(5)运送下一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处,循环步骤S2、S3和S4,直至完成相邻两桥墩(1)上所有预制板梁(4)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适用于沿桥梁施工方向将预制板梁(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S1:相邻的两桥墩(1)上沿桥向布置两平行桁架(2),同时在桁架(2)顶面设置用于行走移梁台车(3)的轨道,并将移梁台车(3)架设于轨道上;S2:运梁车(5)运送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且预制板梁(4)保持与桥向平行;S3:移梁台车(3)起吊预制板梁(4)靠近第二位置的一端,同时驱使预制板梁(4)和移梁台车(3)一起沿桥向移动,直至预制板梁(4)到达第二位置;S4:将预制板梁(4)放置于第二位置上;S5:运梁车(5)运送下一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处,循环步骤S2、S3和S4,直至完成相邻两桥墩(1)上所有预制板梁(4)的施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为相邻两桥墩(1)上待架设预制板梁(1)的区域;所述第一位置为沿施工方向靠近所述第二位置的区域;所述运梁车(5)包括首移动部(51)和尾移动部(52);运梁车(5)运送预制板梁(4)时,所述预制板梁(4)的两端分别放置于首移动部(51)和尾移动部(5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为:S201:运梁车(5)运送预制板梁(4)至第一位置处,且运梁车(5)的尾移动部(52)靠近第二位置(1);S202:调整首移动部(51)的位置,直至预制板梁(4)与桥向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板梁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S3具体为:S301:起吊预制板梁(4)位于尾移动部(52)上的端部至移梁台车(3)上,同时移走尾移动部(52);S302:首移动部(51)沿桥向移动并带动预制板梁(4)沿桥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现志黄瑞鹤卞有兵蔡华仲米清苏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