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487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工、制造与安装钢主梁;(2)折形钢板加工与安装;(3)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4)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5)施工护栏或防撞墙;(6)施工桥面铺装。该施工方法简便,形成的组合梁能有效减小疲劳敏感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ast-in-situ steel steel rib slab deck of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beam technology field,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ast-in-place steel steel rib slab deck of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eam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and installation of steel girder; (2) fold shaped steel processing and installation; (3) cast super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bridge deck; (4) 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uring; (5) construction or guardrail collision wall; (6) the construction of bridge deck pavemen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s simple, and the formed composite bea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fatigue sensitive part and improve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the orthotropic steel bridge de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梁
,特别涉及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施工快、造型优美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桥梁设计者的青睐,欧洲、北美、亚洲等许多国家的大跨径桥梁基本上都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然而由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的复杂性、各种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力、结构本身的初始缺陷、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易于发生疲劳损伤。而桥面铺装层厚度薄、刚度小,使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近似直接承受车轮荷载,显著增加了桥面顶板承受的应力幅。疲劳开裂主要出现在焊缝和几何不连续等应力集中部位,因而减少结构焊缝数量和几何不连续部位,同时增大桥面板刚度,能有效减小疲劳敏感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在现有技术中,受多层及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研究与应用的启发,一些学者尝试着将组合板应用于桥面板来提高桥面刚度,降低轮载作用下构造细节的应力幅。为了兼顾自重,满足不断增长的跨径需求,同时进一步地提高正交异性桥面板的疲劳性能,一些学者尝试用轻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来代替普通混凝土。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位于加劲肋、横隔板和纵隔板处的桥面板由于支承作用会形成负弯矩区,使得这些材料自身的抗拉强度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在工程实践中仍出现桥面铺装开裂现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高强度、高模量、高延性的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复合材料,又称为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由水泥、砂、活性掺和料、钢纤维、高效减水剂以及水按最大密实度理论配置而成,使得材料内部的缺陷减至最少。相比普通混凝土,UHPC孔隙率几乎为零,抗渗系数高,有着优异的超高的力学性能。通常UHPC抗压强度不低于120MPa、轴拉强度不低于8MPa,并可通过在UHPC中掺入一定体积含量的钢纤维和密集配筋进一步增强抗拉能力,弯拉强度可达到20~40MPa,甚至更高。采用UHPC材料构建组合桥面板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的自重,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高韧性、耐高温性、耐火性,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因而,有望通过具有综合性发展优势的UHPC组合桥面板解决现有的桥面系问题。当前的研究表明,在钢桥面板上加铺超高性能混凝土或将组合桥面板中的普通混凝土替换为超高性能混凝土,虽然能够增大桥面板刚度,降低钢桥面板的疲劳应力幅,但该组合结构所具有的强度和刚度还不足以取缔加劲肋的加劲作用。因此,较多的钢-UHPC组合桥面板相当于在原有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上增加了一层UHPC层,进一步增大了钢桥的工程造价。同时,顶板与纵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和横肋等焊缝较多的部位,仍会有疲劳风险。为此,减少组合桥面板的用钢量和减小焊接工程量,从根源上消除连接焊缝的疲劳开裂问题,进而降低工程造价及维护成本,成为了大、中跨径钢箱梁桥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简便,形成的组合梁能有效减小疲劳敏感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加工、制造与安装钢主梁:在桥梁下部结构建造过程中,同时进行钢主梁的加工与制造,桥梁下部结构与钢主梁完工之后,采用吊装、顶推或拖拉方法进行钢主梁架设;(2)折形钢板加工与安装:按设计尺寸加工折形钢板,并在折形钢板上缘焊接剪力连接件;通过吊装、顶推或托拉方法,将折形钢板单元安装至钢主梁上,并在钢主梁上翼缘和折形钢板中与之对应的闭口纵肋下缘两侧的交界面进行焊接;将纵桥向相邻两折形钢板进行焊接或螺接;(3)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混凝土平板前,在折形钢板的闭口纵肋中安置泡沫板或气囊至折形钢板上缘,并检查填充物与折形钢板交接处的气密性,在折形钢板的顶面绑扎钢筋网或直接安装高强钢丝网,以折形钢板和闭口肋内填充物为底模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与折形钢板经剪力连接件形成组合桥面板;(4)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对组合桥面板中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热水养护或蒸压养护;在高温养护前,当超高性能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抽出气囊或泡沫板;(5)施工护栏或防撞墙;(6)施工桥面铺装。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对应于多于两片主梁的钢主梁,位于中间的主梁上横桥向设置的折形钢板可以分块,相邻两块折形钢板端部上的半个闭口纵肋分别通过焊接与钢主梁的上翼缘相连。进一步地,在步骤(3)现浇桥面板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时,当纵桥向不能一次性现浇完成时,在接缝位置的闭口纵肋内安装隔板防止浇筑时超高性能混凝土进入空心的闭口纵肋内。进一步地,所述折形钢板上沿横桥向间隔形成闭口纵肋,所述闭口纵肋位于钢主梁上时内部填充形成实心纵肋,其余的闭口纵肋为空心纵肋。进一步地,所述钢主梁上翼缘的宽度大于组合桥面板上相对应的实心纵肋的下缘宽度,所述实心纵肋下缘两侧分别经焊接实现组合桥面板与钢主梁上翼缘相连接,实心纵肋的高度高于空心纵肋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闭口纵肋的形状为梯形、矩形、U形或V形,所述剪力连接件为焊钉连接件、PBL剪力键或槽钢剪力键。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桥面板的下缘沿纵桥向等间距设置有横肋、横梁或横隔板,所述横肋、横梁或横隔板的截面外形为倒T形、平钢板、矩形、梯形、V形或U形。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桥面板中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厚度为6cm~12cm,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为活性粉末混凝土、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或注浆纤维混凝土。进一步地,所述钢主梁为双主梁,所述双主梁的梁体上折形钢板沿纵桥向按一定长度分块,双主梁横桥向上的折形钢板为整体折形钢板。进一步地,所述钢主梁为多主梁,所述多主梁的梁体上折形钢板沿纵桥向按一定长度分块,多主梁横桥向上的折形钢板为整体折形钢板或进行横向分块,横向分块的折形钢板的闭口纵肋的中部在钢主梁的上翼缘断开,位于钢主梁上翼缘两侧的相邻两块折形钢板端部上的半个闭口纵肋的两侧分别经焊接与钢主梁的上梁翼相连接,位于钢主梁上相邻两个半个闭口纵肋之间设置有空隙,位于空隙内间隔焊接有剪力连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施工方法简便,能有效减小疲劳敏感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且组合桥梁受力合理,强度高,耐久性优,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可大幅度降低结构自重,减少组合桥面板的焊接工程量,有效减小疲劳敏感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避免了连接焊缝的疲劳开裂问题,并充分发挥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和高耐久性,表现出刚度大、自重轻、耐久性好、抗疲劳能力强等优点,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双主梁的结构截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A区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的B区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所主梁的结构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C区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D区放大图;图中:1-钢梁,1a-上翼缘;2-折形钢板,3-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4-剪力连接件,5-钢筋网,6-横梁,7-焊缝,8-闭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3/201710859064.html" title="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工、制造与安装钢主梁:在桥梁下部结构建造过程中,同时进行钢主梁的加工与制造,桥梁下部结构与钢主梁完工之后,采用吊装、顶推或拖拉方法进行钢主梁架设;(2)折形钢板加工与安装:按设计尺寸加工折形钢板,并在折形钢板上缘焊接剪力连接件;通过吊装、顶推或托拉方法,将折形钢板单元安装至钢主梁上,并在钢主梁上翼缘和折形钢板中与之对应的闭口纵肋下缘两侧的交界面进行焊接;将纵桥向相邻两折形钢板进行焊接或螺接;(3)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混凝土平板前,在折形钢板的闭口纵肋中安置泡沫板或气囊至折形钢板上缘,并检查填充物与折形钢板交接处的气密性,在折形钢板的顶面绑扎钢筋网或直接安装高强钢丝网,以折形钢板和闭口肋内填充物为底模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与折形钢板经剪力连接件形成组合桥面板;(4)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对组合桥面板中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热水养护或蒸压养护;在高温养护前,当超高性能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抽出气囊或泡沫板;(5)施工护栏或防撞墙;(6)施工桥面铺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工、制造与安装钢主梁:在桥梁下部结构建造过程中,同时进行钢主梁的加工与制造,桥梁下部结构与钢主梁完工之后,采用吊装、顶推或拖拉方法进行钢主梁架设;(2)折形钢板加工与安装:按设计尺寸加工折形钢板,并在折形钢板上缘焊接剪力连接件;通过吊装、顶推或托拉方法,将折形钢板单元安装至钢主梁上,并在钢主梁上翼缘和折形钢板中与之对应的闭口纵肋下缘两侧的交界面进行焊接;将纵桥向相邻两折形钢板进行焊接或螺接;(3)现浇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混凝土平板前,在折形钢板的闭口纵肋中安置泡沫板或气囊至折形钢板上缘,并检查填充物与折形钢板交接处的气密性,在折形钢板的顶面绑扎钢筋网或直接安装高强钢丝网,以折形钢板和闭口肋内填充物为底模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形成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板与折形钢板经剪力连接件形成组合桥面板;(4)超高性能混凝土养护:对组合桥面板中超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自然养护、标准养护、热水养护或蒸压养护;在高温养护前,当超高性能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抽出气囊或泡沫板;(5)施工护栏或防撞墙;(6)施工桥面铺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应于多于两片主梁的钢主梁,位于中间的主梁上横桥向设置的折形钢板可以分块,相邻两块折形钢板端部上的半个闭口纵肋分别通过焊接与钢主梁的上翼缘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现浇桥面板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时,当纵桥向不能一次性现浇完成时,在接缝位置的闭口纵肋内安装隔板防止浇筑时超高性能混凝土进入空心的闭口纵肋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肋板式桥面的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形钢板上沿横桥向间隔形成闭口纵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秋杜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