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448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左链轮、左轴承组件、右链轮和右轴承组件,左轴承组件和右轴承组件对称设置,左轴承组件和右轴承组结构相同,均包括轴承座、轴承、轴套、透盖、距离套、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轴承安装在旋转轴的外圆,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套套装在旋转轴上且与轴承的内圈接触,透盖安装在轴承座的外侧并套装在轴套上,距离套安装于轴承座内,其一端与轴承外圈接触,另一端与透盖接触,轴套与透盖之间以及轴承座与旋转轴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旋转轴两端均外伸有花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
本技术涉及刮板输送机
,具体涉及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
技术介绍
随着采煤业的不断发展,对井下采煤工作面上使用的刮板输送机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刮板输送机整机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驱动部能否正常运转是保证刮板输送机正常工作的前提,而驱动部中最易出现故障的组件是链轮组件,链轮组件易出现的故障是密封损坏、润滑油泄漏或污染造成的轴承破坏、链轮链窝及齿面压溃,从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啮合、驱动圆环链条,进而造成断链或跳链等事故。链轮组件一旦损坏,则整个刮板输送机也必将停止运行。目前,国内用于刮板输送机的传统形式驱动链轮组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链轮组件材质韧性差,采用整体调质后链窝强度(拉伸)一般在900N/mm2左右、工作中链轮齿容易断裂,给井下安全高效生产带来隐患;(2)传统链轮组件密封形式采用旋转密封,但在间隙控制、预压紧力方面仍然存在缺陷,使得链轮总体运行效果不是很好;(3)传统链轮组件链轮轴外花键只一端外伸,它直接与减速器内花键配合,完成驱动工作,此结构左右不对称,长时间工作后的链轮组件链窝始终是一个方向受力,容易损坏,更换工作面时需要将其拆下重新安装,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左链轮(2)、左轴承组件(4)、右链轮(3)和右轴承组件(5),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结构相同,均包括轴承座(6)、轴承(7)、轴套(8)、透盖(9)、距离套(10)、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1)的外圆,所述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套(8)套装在旋转轴(1)上且与轴承(7)的内圈接触,所述透盖(9)安装在轴承座(6)的外侧并套装在轴套(8)上,所述距离套(10)安装于轴承座(6)内,其一端与轴承(7)外圈接触,另一端与透盖(9)接触,所述轴套(8)与透盖(9)之间以及轴承座(6)与旋转轴(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旋转轴(1)两端均外伸有花键。进一步,所述透盖(9)与轴承座(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进一步,所述左链轮(2)、右链轮(3)和旋转轴(1)为整体铸造的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轴套(8)外侧位于旋转轴(1)上设置有圆螺母(13),所述圆螺母(13)与旋转轴(1)轴向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圆螺母(13)与轴套(8)之间设置有止退垫(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左链轮、右链轮和旋转轴为整体铸造的一体结构,此结构减少了链轮与旋转轴之间的配合及加工,节约了加工制造成本;轴套与透盖之间以及轴承座与旋转轴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透盖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与现有技术中的链轮轴组结构相比,本技术减少了密封的布置,从而降低了润滑油泄漏的几率;旋转轴两端均外伸有花键,左轴承组件和右轴承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因此,在工作面换面时,只需将链轮轴组一端的保护罩安装在链轮轴组的另一端即可,从而减少了拆装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轴承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旋转轴,2-左链轮,3-右链轮,4-左轴承组件,5-右轴承组件,6-轴承座,7-轴承,8-轴套,9-透盖,10-距离套,11-第一密封圈,12-第二密封圈,13-圆螺母,14-止退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左链轮(2)、左轴承组件(4)、右链轮(3)和右轴承组件(5),所述左链轮(2)、右链轮(3)和旋转轴(1)为整体铸造的一体结构,此结构减少了链轮与旋转轴(1)之间的配合及加工,节约了加工制造成本,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对称设置,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结构相同,均包括轴承座(6)、轴承(7)、轴套(8)、透盖(9)、距离套(10)、第一密封圈(11)、第二密封圈(12)、圆螺母(13)和止退垫(14)。以左轴承组件(4)为例,如图2所示,所述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1)的外圆,所述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套(8)套装在旋转轴(1)上且与轴承(7)的内圈接触,所述透盖(9)安装在轴承座(6)的外侧并套装在轴套(8)上,所述距离套(10)安装于轴承座(6)内,其一端与轴承(7)外圈接触,另一端与透盖(9)接触,所述轴套(8)外侧位于旋转轴(1)上设置有圆螺母(13),所述圆螺母(13)与旋转轴(1)轴向螺纹连接,所述圆螺母(13)与轴套(8)之间设置有止退垫(14),所述轴套(8)与透盖(9)之间以及轴承座(6)与旋转轴(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透盖(9)与轴承座(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2),与现有技术中的链轮轴组结构相比,本技术减少了密封的布置,从而降低了润滑油泄漏的几率。所述旋转轴(1)两端均外伸有花键(图中未示出),通过齿轮联轴器或直接与减速器连接,完成驱动工作,由于旋转轴(1)两端的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因此,在工作面换面时,只需将链轮轴组一端的保护罩安装在链轮轴组的另一端即可,从而减少了拆装的劳动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左链轮(2)、左轴承组件(4)、右链轮(3)和右轴承组件(5),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结构相同,均包括轴承座(6)、轴承(7)、轴套(8)、透盖(9)、距离套(10)、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1)的外圆,所述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套(8)套装在旋转轴(1)上且与轴承(7)的内圈接触,所述透盖(9)安装在轴承座(6)的外侧并套装在轴套(8)上,所述距离套(10)安装于轴承座(6)内,其一端与轴承(7)外圈接触,另一端与透盖(9)接触,所述轴套(8)与透盖(9)之间以及轴承座(6)与旋转轴(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旋转轴(1)两端均外伸有花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板输送机链轮轴组,包括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上设置有左链轮(2)、左轴承组件(4)、右链轮(3)和右轴承组件(5),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组件(4)和右轴承组件(5)结构相同,均包括轴承座(6)、轴承(7)、轴套(8)、透盖(9)、距离套(10)、第一密封圈(11)和第二密封圈(12),所述轴承(7)安装在旋转轴(1)的外圆,所述轴承(7)安装在轴承座(6)内,所述轴套(8)套装在旋转轴(1)上且与轴承(7)的内圈接触,所述透盖(9)安装在轴承座(6)的外侧并套装在轴套(8)上,所述距离套(10)安装于轴承座(6)内,其一端与轴承(7)外圈接触,另一端与透盖(9)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华董二景李金梅吴秀强刘凯孝旭王帅肖晶王向荣刘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能源重装集团恒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