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304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包括前叉、前车架、后车架和车座,所述前叉的底端通过前轴活动安装有前轮,所述前叉的顶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车杆,所述车杆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车把,所述前车架的一端与前叉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的一端通过后轴活动安装有后轮,所述后车架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后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该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通过设置车杆、支撑柱、连接块和固定杆,使得单车整体结构稳固,同时配合设置的控制块、加强杆、扣环和凸起,使得单车折叠部位的结构更加稳固,达到了折叠共享单车结构更加稳固的效果,解决了因单车结构不稳而影响骑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为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
技术介绍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车是共享的,但并不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要素之一是闲置资源,但共享单车不是闲置资源,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报告指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OFO为首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折叠的共享单车也渐渐的深入市场,目前,市面上普及的折叠共享单车,虽然折叠效果好便于存放,但是这些单车的结构不稳定,容易松动,这样不仅影响了骑行的舒适感,甚至还会造成小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可折叠共享单车结构不稳,影响骑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包括前叉、前车架、后车架和车座,所述前叉的底端通过前轴活动安装有前轮,所述前叉的顶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有车杆,所述车杆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车把,所述前车架的一端与前叉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的一端通过后轴活动安装有后轮,所述后车架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远离后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正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前车架远离前叉的一端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背面通过销轴与加强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弯折并通过螺帽固定安装在前叉上,所述控制块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扣环,所述前叉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扣环相适配的凸起,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车座的底部与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后车架远离后轮一端的底部与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弯折并与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车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车框。优选的,所述车座上开设有透气孔,且车座上设置有软垫。优选的,所述活动槽两侧的槽壁开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螺孔。优选的,所述车把上设置有防滑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通过设置车杆、支撑柱、连接块和固定杆,使得单车整体结构稳固,同时配合设置的控制块、加强杆、扣环和凸起,使得单车折叠部位的结构更加稳固,达到了折叠共享单车结构更加稳固的效果,解决了因折叠共享单车结构不稳而影响骑行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块的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前叉、2前车架、3后车架、4车座、5前轴、6前轮、7螺母、8车杆、9车把、10后轴、11后轮、12支撑柱、13连接块、14凹槽、15滚轴、16控制块、17销轴、18加强杆、19螺帽、20轴承、21扣环、22凸起、23活动槽、24支撑杆、25螺栓、26固定杆、27车框、28透气孔、29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包括前叉1、前车架2、后车架3和车座4,前叉1的底端通过前轴5活动安装有前轮6,前叉1的顶端通过螺母7固定连接有车杆8,车杆8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车把9,车把9上设置有防滑套,增大手与车把9的摩擦力,便于骑行,车杆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车框27,车框27用于存放物品,前车架2的一端与前叉1的一侧固定连接,后车架3的一端通过后轴10活动安装有后轮11,后车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12远离后轮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正面开设有凹槽14,车架2远离前叉1的一端通过滚轴15活动安装在凹槽14的内部,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块16,控制块16的背面通过销轴17与加强杆18的一端活动连接,加强杆18的另一端弯折并通过螺帽19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控制块16的顶部通过轴承20活动安装有扣环21,前叉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扣环21相适配的凸起22,扣环21与凸起22的设置使得打开后的单车结构更加稳定,支撑柱12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23,车座4的底部与支撑杆24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杆24的底端通过螺栓25固定安装在活动槽23的内部,活动槽23两侧的槽壁均开设有与螺栓25相适配的螺孔29,后车架3远离后轮11一端的底部与固定杆26,固定杆26的另一端弯折并与连接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车座3上开设有透气孔28,夏天酷热时候,透气孔28用于排除热量,且车座4上设置有软垫,让人骑行感到舒适。工作原理:将共享单车打开时,将前车架2通过滚轴15从凹槽14中旋转出来,加强杆18的一端通过销轴17转动,加强杆18的另一端通过螺帽19固定安装在前车架2上,扣环21扣在凸起22上,使得结构更稳固。综上所述:该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通过设置车杆8、支撑柱12、连接块13和固定杆26,使得单车整体结构稳固,同时配合设置的控制块16、加强杆18、扣环21和凸起22,使得单车折叠部位的结构更加稳固,达到了折叠共享单车结构更加稳固的效果,解决了因折叠共享单车结构不稳而影响骑行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包括前叉(1)、前车架(2)、后车架(3)和车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1)的底端通过前轴(5)活动安装有前轮(6),所述前叉(1)的顶端通过螺母(7)固定连接有车杆(8),所述车杆(8)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车把(9),所述前车架(2)的一端与前叉(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3)的一端通过后轴(10)活动安装有后轮(11),所述后车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2)远离后轮(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正面开设有凹槽(14),所述前车架(2)远离前叉(1)的一端通过滚轴(15)活动安装在凹槽(14)的内部,所述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块(16),所述控制块(16)的背面通过销轴(17)与加强杆(1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加强杆(18)的另一端弯折并通过螺帽(19)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所述控制块(16)的顶部通过轴承(20)活动安装有扣环(21),所述前叉(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扣环(21)相适配的凸起(22),所述支撑柱(12)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23),所述车座(4)的底部与支撑杆(2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4)的底端通过螺栓(25)固定安装在活动槽(23)的内部,所述后车架(3)远离后轮(11)一端的底部与固定杆(2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26)的另一端弯折并与连接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共享单车,包括前叉(1)、前车架(2)、后车架(3)和车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1)的底端通过前轴(5)活动安装有前轮(6),所述前叉(1)的顶端通过螺母(7)固定连接有车杆(8),所述车杆(8)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车把(9),所述前车架(2)的一端与前叉(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后车架(3)的一端通过后轴(10)活动安装有后轮(11),所述后车架(3)的另一端与支撑柱(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12)远离后轮(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正面开设有凹槽(14),所述前车架(2)远离前叉(1)的一端通过滚轴(15)活动安装在凹槽(14)的内部,所述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块(16),所述控制块(16)的背面通过销轴(17)与加强杆(1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加强杆(18)的另一端弯折并通过螺帽(19)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所述控制块(16)的顶部通过轴承(20)活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炜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