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4230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包括挡盘、夹持架、减震叠圈、内缩柱、阻尼架、防护架、电机、加速感应器、夹盘、第一翻转轴、卡盘、摩擦电板、卡架、缩进架、抽缩杆、主轴、簧圈、卡板、第二翻转轴和阻尼软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防撞梁被碰撞时,防护架箱向内压缩变形,呈叠形的减震叠圈可使碰撞力进行反弹、削弱,配合抽缩杆在缩进时,受到阻尼软垫的阻抗力,使碰撞力缓慢突进,减少了防撞梁撞击时的震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当防护两受到撞击,防护架内缩活动,摩擦电板将运动信息传输到加速感应器,加速感应器控制卡盘将防护板卡紧固定,提高了防撞架的使用寿命;该装置操作方便,各构件连接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保护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的快速发展,汽车在生活中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启动快,速度快,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使用汽车来作为出行工具。汽车防撞梁上的减震保护装置是汽车上尤其重要的一个组件,其主要作用是减少防撞梁受到的冲击力,减弱车辆及人体受到的危害。作为汽车内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件,现有的减震保护装置存在着对冲击力的削弱程度小,减震性能差,安全性差,对车子保护性能差,无法减少防撞梁的动态位移,车子易变形损坏的缺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包括挡盘和防护架,所述挡盘一侧设置夹持架,且所述夹持架一侧设置减震叠圈,所述减震叠圈一侧设置内缩柱,且所述内缩柱一侧设置阻尼架,所述阻尼架一侧设置防护架,且所述夹持架上设置电机,且所述电机上设置加速感应器,所述加速感应器下方设置夹盘,且所述夹盘上设置第一翻转轴,所述第一翻转轴下方设置卡盘,且所述卡盘下方设置摩擦电板,所述阻尼架上设置卡架,且所述卡架一侧设置缩进架,所述缩进架一侧设置抽缩杆,且所述抽缩杆一侧设置主轴,所述卡架上设置簧圈,且所述簧圈一侧设置卡板,所述卡板一侧设置第二翻转轴,且所述缩进架上设置阻尼软垫。优选的,为了使若干个缩进架上的抽缩杆在缩进时,受到阻尼软垫的阻抗力,使碰撞力缓慢突进,减少防撞梁对汽车内部的冲击力,所述摩擦电板与所述加速感应器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使卡盘对防护架夹持更加稳固牢靠,所述卡盘为圆弧形结构。优选的,为了使卡盘有足够动力进行夹持防护架,所述电机与所述卡盘呈活动连接。优选的,为了使夹盘对防护架夹持更加牢固,所述电机一侧设置若干个夹盘。优选的,为了使防撞梁撞击时的震动更小,所述阻尼架上设置若干个缩进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由挡板连接防撞梁,且有两防护架对防撞梁进行减震保护,当防撞梁被碰撞时,防护架箱向内压缩变形,呈叠形的减震叠圈可使碰撞力进行反弹、削弱,使内缩柱的缩进力极大减少,配合若干个缩进架上的抽缩杆在缩进时,受到阻尼软垫的阻抗力,使碰撞力缓慢突进,减少了防撞梁对汽车内部的冲击力,减少了防撞梁撞击时的震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防护架由上方的夹持架进行夹持保护,当防护架受到撞击,防护架内缩活动,摩擦电板将运动信息传输到加速感应器,加速感应器控制卡盘将防护板卡紧固定,减少防护架的动态位移,提高了防撞架的使用寿命;该装置操作方便,各构件连接灵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阻尼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卡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缩进架俯视图。图中:1、挡盘;2、夹持架;3、减震叠圈;4、内缩柱;5、阻尼架;6、防护架;7、电机;8、加速感应器;9、夹盘;10、第一翻转轴;11、卡盘;12、摩擦电板;13、卡架;14、缩进架;15、抽缩杆;16、主轴;17、簧圈;18、卡板;19、第二翻转轴;20、阻尼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包括挡盘1和防护架6,挡盘1一侧设置夹持架2,且夹持架2一侧设置减震叠圈3,减震叠圈3一侧设置内缩柱4,且内缩柱4一侧设置阻尼架5,阻尼架5一侧设置防护架6,且夹持架2上设置电机7,且电机7上设置加速感应器8,加速感应器8下方设置夹盘9,且夹盘9上设置第一翻转轴10,第一翻转轴10下方设置卡盘11,且卡盘11下方设置摩擦电板12,阻尼架5上设置卡架13,且卡架13一侧设置缩进架14,缩进架14一侧设置抽缩杆15,且抽缩杆15一侧设置主轴16,卡架13上设置簧圈17,且簧圈17一侧设置卡板18,卡板18一侧设置第二翻转轴19,且缩进架14上设置阻尼软垫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摩擦电板12与加速感应器8呈电性连接,使若干个缩进架上的抽缩杆在缩进时,受到阻尼软垫的阻抗力,使碰撞力缓慢突进,减少防撞梁对汽车内部的冲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盘11为圆弧形结构,使卡盘对防护架夹持更加稳固牢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电机7与卡盘11呈活动连接,使卡盘有足够动力进行夹持防护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电机7一侧设置若干个夹盘9,使夹盘对防护架夹持更加牢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阻尼架5上设置若干个缩进架14,使防撞梁撞击时的震动更小。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整个减震保护装置位置固定,其次,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挡盘1连接防撞梁,且通过两防护架6对防撞梁进行减震保护,当防撞梁被碰撞时,防护架6向内压缩变形,呈叠形的减震叠圈3使碰撞力进行反弹、削弱,使内缩柱4的缩进力极大减少,配合若干个缩进架上14的抽缩杆15在缩进时,受到阻尼软垫20的阻抗力,使碰撞力缓慢突进,减少了防撞梁对汽车内部的冲击力,减少了防撞梁撞击时的震动,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防护架通过上方的夹持架2进行夹持保护,当防护架受到撞击,防护架6内缩活动,摩擦电板12将运动信息传输到加速感应器8,加速感应器8型号为CMA3000,加速感应,8控制卡盘11将防护架6卡紧固定,减少防护架6的动态位移,提高了防撞架的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包括挡盘(1)和防护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盘(1)一侧设置夹持架(2),且所述夹持架(2)一侧设置减震叠圈(3),所述减震叠圈(3)一侧设置内缩柱(4),且所述内缩柱(4)一侧设置阻尼架(5),所述阻尼架(5)一侧设置防护架(6),且所述夹持架(2)上设置电机(7),且所述电机(7)上设置加速感应器(8),所述加速感应器(8)下方设置夹盘(9),且所述夹盘(9)上设置第一翻转轴(10),所述第一翻转轴(10)下方设置卡盘(11),且所述卡盘(11)下方设置摩擦电板(12),所述阻尼架(5)上设置卡架(13),且所述卡架(13)一侧设置缩进架(14),所述缩进架(14)一侧设置抽缩杆(15),且所述抽缩杆(15)一侧设置主轴(16),所述卡架(13)上设置簧圈(17),且所述簧圈(17)一侧设置卡板(18),所述卡板(18)一侧设置第二翻转轴(19),且所述缩进架(14)上设置阻尼软垫(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防撞梁的减震保护装置,包括挡盘(1)和防护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盘(1)一侧设置夹持架(2),且所述夹持架(2)一侧设置减震叠圈(3),所述减震叠圈(3)一侧设置内缩柱(4),且所述内缩柱(4)一侧设置阻尼架(5),所述阻尼架(5)一侧设置防护架(6),且所述夹持架(2)上设置电机(7),且所述电机(7)上设置加速感应器(8),所述加速感应器(8)下方设置夹盘(9),且所述夹盘(9)上设置第一翻转轴(10),所述第一翻转轴(10)下方设置卡盘(11),且所述卡盘(11)下方设置摩擦电板(12),所述阻尼架(5)上设置卡架(13),且所述卡架(13)一侧设置缩进架(14),所述缩进架(14)一侧设置抽缩杆(15),且所述抽缩杆(15)一侧设置主轴(16),所述卡架(1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义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贺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