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22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骨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翻座椅骨架。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总成、坐垫骨架总成、前撑腿总成和后底框总成;背侧架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连杆侧板一端与坐垫弯管框固定相连,连杆侧板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轴线上;前撑腿总成的一端铰接在坐垫弯管框的前端,前撑腿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脚铰接在车身地板上;当地沟锁总成与地沟锁支脚脱开使座椅处于取放状态时,所述前撑腿总成处于倒伏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座椅无需前移即可避免与备胎的运动干涉,同时解决了储物空间、乘员乘坐空间及备胎存放空间这三大市场需求,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速,大大改善了乘员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骨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翻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对于SUV七人座车型而言,因市场需求更大、更平整的货物存放空间,所以现有该车型的第三排座椅通常采用下沉形式的前翻结构,如图1所示,当座椅1前翻放平后与其后背平面与后备箱2连成一个大平面,可以在其上放置货物3,大大满足储物需求;同时,如图2所示,该座椅1的下后区域凹陷成为备胎4的放置区,座椅1安装脚81固定安装在车身地板5上,当座椅1前翻放平时为备胎4的取放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备胎4的取放,避免运动干涉,座椅1的安装脚81固定位置需要前移使座椅1的座椅骨架的后横梁91与备胎4的运动轨迹留有一定间隙,以避让备胎4的取放,这样就会牺牲一部分前排座椅的乘坐空间,影响了该车型的舒适性,因此需要一种布置方式更加合理的座椅骨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该座椅骨架把四连杆下沉和座椅的前翻结构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座椅前翻后还能抬高座椅的后部,使后底框总成能够避让开备胎的运动轨迹,整个座椅无需前移即可避免与备胎的运动干涉,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储物空间和备胎存放空间缩小了乘员乘坐空间,降低了舒适性的缺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总成、坐垫骨架总成、前撑腿总成和后底框总成,所述靠背骨架总成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背侧架和加强管,所述坐垫骨架总成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杆侧板和坐垫弯管框,所述后底框总成包括后横梁和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地沟锁总成;所述背侧架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所在位置铰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铰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杆侧板一端与坐垫弯管框固定相连,连杆侧板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轴线上;所述前撑腿总成的一端铰接在坐垫弯管框的前端,前撑腿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脚铰接在车身地板上;所述后底框总成固定在连接臂上,所述车身地板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总成相配合的地沟锁支脚;当地沟锁总成与地沟锁支脚处于锁定状态使座椅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的高度高于第一旋转轴线且前撑腿总成处于竖立支撑状态;当地沟锁总成与地沟锁支脚脱开使座椅处于取放状态时,所述前撑腿总成处于倒伏状态。所述地沟锁总成包括底框支架、锁支架、插销、弹簧挡圈、复位扭簧和锁钢丝,所述底框支架固定在后横梁上,所述锁支架通过插销铰接在底框支架上,所述插销上设置有弹簧挡圈和复位扭簧,锁支架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支脚相配合的勾头,所述锁钢丝固定在锁支架上带动锁支架绕插销转动使锁支架脱开地沟锁支脚。所述背侧架上还装有调角器。所述靠背骨架总成的顶部还装有头枕总成。所述后横梁为方管,后横梁焊接固定在连接臂上。所述连接臂为圆弧形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长度与前撑腿总成的长度相配合。本技术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把四连杆下沉和座椅的前翻结构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座椅前翻后还能抬高座椅的后部,使后底框总成能够避让开备胎的运动轨迹,整个座椅无需前移即可避免与备胎的运动干涉,同时解决了储物空间、乘员乘坐空间及备胎存放空间这三大市场需求,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快速,相比于传统座椅,能使乘员的乘坐空间增大了50~70mm,大大改善了乘员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7座SUV后排座椅前翻放置货物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7座SUV后排座椅前翻取放备胎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的靠背骨架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的坐垫骨架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的后底框总成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地沟锁总成的零件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从竖立支撑状态变为倒伏状态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从倒伏状态变为取放状态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1座椅、2后备箱、3货物、4备胎、5车身地板、6靠背骨架总成、7坐垫骨架总成、8前撑腿总成、9后底框总成、51地沟锁支脚、61背侧架、62加强管、63转轴、64第一旋转轴线、65第二旋转轴线、66连接臂、67头枕总成、71连杆侧板、72坐垫弯管框、73支撑腿连接座、81安装脚、91后横梁、92地沟锁总成、93底框支架、94锁支架、95插销、96弹簧挡圈、97复位扭簧、98锁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3所示,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总成6、坐垫骨架总成7、前撑腿总成8和后底框总成9,所述靠背骨架总成6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背侧架61和加强管62,所述坐垫骨架总成7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杆侧板71和坐垫弯管框72,所述后底框总成9包括后横梁91和固定在后横梁91上的地沟锁总成92;通常情况下,为了与轮胎4的尺寸相适应,本技术中的座椅骨架以两个乘员位置为一组,成对布置;如图4所示,所述背侧架61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旋转轴线64和第二旋转轴线65,所述第一旋转轴线64所在位置铰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上铰接有连接臂66,转轴63通过连接臂66与后底框总成9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背侧架61上还装有调角器,当座椅翻转时,通过调角器进行控制,使靠背骨架总成6绕第一旋转轴线64转动;此外,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乘员的舒适度,所述靠背骨架总成6的顶部还装有头枕总成67。如图5所示,所述连杆侧板71一端与坐垫弯管框72固定相连,连杆侧板71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轴线65上;所述坐垫弯管框72的前端设置有支撑腿连接座73,所述前撑腿总成8的一端铰接在坐垫弯管框72前端的支撑腿连接座73,前撑腿总成8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脚81铰接在车身地板5上;当靠背骨架总成6绕第一旋转轴线64转动时,连接在第二旋转轴线65上的连杆侧板71同样会绕第一旋转轴线64转动进而推动坐垫弯管框72绕第一旋转轴线64向前下转动,使得前撑腿总成8从竖立支撑状态变为倒伏状态,整个运动轨迹类似四连杆机构,因此在设计各个部件尺寸时需要所述连接臂66的长度与前撑腿总成8的长度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臂66为圆弧形连接臂;如图6所示,所述后底框总成9通过固定在连接臂66上,所述车身地板5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总成92相配合的地沟锁支脚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横梁91余连接臂66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如图7所示,本技术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所述地沟锁总成92包括底框支架93、锁支架94、插销95、弹簧挡圈96、复位扭簧97和锁钢丝98,所述底框支架93固定在后横梁91上,所述锁支架94通过插销95铰接在底框支架93上,所述插销95上设置有弹簧挡圈96和复位扭簧97,锁支架94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支脚51相配合的勾头,所述锁钢丝98固定在锁支架94上带动锁支架94绕插销95转动使锁支架94脱开地沟锁支脚51。当地沟锁总成92与地沟锁支脚51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总成(6)、坐垫骨架总成(7)、前撑腿总成(8)和后底框总成(9),其特征是:所述靠背骨架总成(6)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背侧架(61)和加强管(62),所述坐垫骨架总成(7)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杆侧板(71)和坐垫弯管框(72),所述后底框总成(9)包括后横梁(91)和固定在后横梁(91)上的地沟锁总成(92);所述背侧架(61)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旋转轴线(64)和第二旋转轴线(65),所述第一旋转轴线(64)所在位置铰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上铰接有连接臂(66);所述连杆侧板(71)一端与坐垫弯管框(72)固定相连,连杆侧板(71)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轴线(65)上;所述前撑腿总成(8)的一端铰接在坐垫弯管框(72)的前端,前撑腿总成(8)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脚(81)铰接在车身地板(5)上;所述后底框总成(9)固定在连接臂(66)上,所述车身地板(5)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总成(92)相配合的地沟锁支脚(51);当地沟锁总成(92)与地沟锁支脚(51)处于锁定状态使座椅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二旋转轴线(65)的高度高于第一旋转轴线(64)且前撑腿总成(8)处于竖立支撑状态;当地沟锁总成(92)与地沟锁支脚(51)脱开使座椅处于取放状态时,所述前撑腿总成(8)处于倒伏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连杆式快速前翻汽车座椅骨架,包括靠背骨架总成(6)、坐垫骨架总成(7)、前撑腿总成(8)和后底框总成(9),其特征是:所述靠背骨架总成(6)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背侧架(61)和加强管(62),所述坐垫骨架总成(7)包括形成框架结构的连杆侧板(71)和坐垫弯管框(72),所述后底框总成(9)包括后横梁(91)和固定在后横梁(91)上的地沟锁总成(92);所述背侧架(61)的下部设置有具有一定高度差的第一旋转轴线(64)和第二旋转轴线(65),所述第一旋转轴线(64)所在位置铰接有转轴(63),所述转轴(63)上铰接有连接臂(66);所述连杆侧板(71)一端与坐垫弯管框(72)固定相连,连杆侧板(71)另一端铰接在第二旋转轴线(65)上;所述前撑腿总成(8)的一端铰接在坐垫弯管框(72)的前端,前撑腿总成(8)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脚(81)铰接在车身地板(5)上;所述后底框总成(9)固定在连接臂(66)上,所述车身地板(5)上设置有与地沟锁总成(92)相配合的地沟锁支脚(51);当地沟锁总成(92)与地沟锁支脚(51)处于锁定状态使座椅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二旋转轴线(65)的高度高于第一旋转轴线(64)且前撑腿总成(8)处于竖立支撑状态;当地沟锁总成(92)与地沟锁支脚(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琰王鹏程张正杰祝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