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18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车体内设有座椅,所述座椅内设有震动组件、检测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和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调整组件,车体的两侧设有防撞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心跳检测器和检测单元,震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半齿轮、条齿轮、驱动框、连杆和敲击锤,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壳体、第二红外发光二级管和第二光敏传感器,该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检测组件检测驾驶员的心跳是否变慢,或者检测驾驶员的头是否低垂,同时满足这两种情况就有可能是驾驶员打瞌睡了,通过震动机构和蜂鸣器叫醒驾驶员,防撞组件检测到车体与两侧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非常近时,通过调整组件调整车辆的行驶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而新能源汽车一般通过新能源转化成电能来提高能源。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新能源汽车后,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会打瞌睡,而在行驶过程中打瞌睡是非常危险的,而在驾驶员打瞌睡后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不能自动调整行驶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蓄电池、动力机构、PLC和控制机构,所述车体内设有座椅,所述座椅内设有震动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和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调整组件,所述车体的两侧设有防撞组件;所述座椅上设有安全带,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心跳检测器和检测单元,所述心跳检测器位于安全带内,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反光镜和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检测单元位于座椅的上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第一光敏传感器匹配,所述反光镜位于车体内,所述反光镜和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同一高度;该反光镜设置在车体的后视镜处,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然后照射到第一光敏传感器上。所述震动组件位于座椅内,所述震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半齿轮、条齿轮、驱动框、连杆和敲击锤,所述第一电机与座椅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驱动半齿轮旋转,所述条齿轮有两个,两个条齿轮分布位于驱动框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条齿轮水平设置,所述半齿轮与条齿轮啮合,所述敲击锤通过连杆连接在驱动框的一侧;所述防撞组件包括壳体、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有三个,三个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相互斜向设置,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敏传感器匹配;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生红外线照射到障碍物上在折射到第二光敏传感器上,调整三个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角度,从而检测三个不同位置的障碍物。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在方向盘的中心处,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转轴上,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一圆齿轮和第二圆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车体上,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圆齿轮旋转,所述第一圆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圆齿轮和第二圆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心跳检测器、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均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防尘,所述检测组件上设有防尘罩。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敲击锤敲伤驾驶员,所述敲击锤的外周设有橡胶。作为优选,为了增加座椅的牢固度,所述座椅靠近敲击锤的一侧加厚设置。作为优选,为了自动开启检测组件、调整组件、震动组件和防撞组件,所述控制机构中还设有测速仪,所述测速仪与PLC电连接。当车速大于八十码时,PLC控制检测组件、调整组件、震动组件和防撞组件的开启。作为优选,为了保护半齿轮和条齿轮,所述半齿轮和条齿轮之间涂有机油。半齿轮为具有一半齿的齿轮。作为优选,为了报警,所述座椅内还设有蜂鸣器。作为优选,为了检测到不同体型驾驶员的心跳,所述心跳检测器有多个,各心跳检测器均匀分布在安全带上。作为优选,为了减少第二圆齿轮的力臂,从而更好的驱动第一圆齿轮,所述第一圆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圆齿轮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设计结构巧妙,实用性高,检测组件检测驾驶员的心跳是否变慢,或者检测驾驶员的头是否低垂,同时满足这两种情况就有可能是驾驶员打瞌睡了,通过震动机构和蜂鸣器叫醒驾驶员,另外通过防撞组件检测到车体与两侧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距离非常近时,通过调整组件调整车辆的行驶方向。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防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震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的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防撞组件,3.壳体,4.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5.第二光敏传感器,6.第一圆齿轮,7.转轴,8.第二电机,9.第二圆齿轮,10.安全带,11.震动组件,12.座椅,13.心跳检测器,14.敲击锤,15.连杆,16.驱动框,17.条齿轮,18.半齿轮,19.第一电机,20.蜂鸣器,21.检测单元,22.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3.第一光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6所示,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体1、蓄电池、动力机构、PLC和控制机构,所述车体1内设有座椅12,所述座椅12内设有震动组件11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和转轴7,所述转轴7上设有调整组件,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有防撞组件2;所述座椅12上设有安全带10,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心跳检测器13和检测单元21,所述心跳检测器13位于安全带10内,所述检测单元21包括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反光镜和第一光敏传感器23,所述检测单元21位于座椅12的上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与第一光敏传感器23匹配,所述反光镜位于车体1内,所述反光镜和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位于同一高度;该反光镜设置在车体1的后视镜处,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然后照射到第一光敏传感器23上。所述震动组件11位于座椅12内,所述震动组件11包括第一电机19、半齿轮18、条齿轮17、驱动框16、连杆15和敲击锤14,所述第一电机19与座椅1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6驱动半齿轮18旋转,所述条齿轮17有两个,两个条齿轮17分布位于驱动框16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条齿轮17水平设置,所述半齿轮18与条齿轮17啮合,所述敲击锤14通过连杆15连接在驱动框16的一侧;PLC控制第一电机19驱动半齿轮18旋转,因半齿轮18和条齿轮17啮合,在半齿轮18和一侧的条齿轮17啮合时,使驱动框16发生位移,而在半齿轮18和另一侧的条齿轮17啮合时,驱动框16向另一侧发生位移,从而使敲击锤14进行震动。所述防撞组件2包括壳体3、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有三个,三个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相互斜向设置,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匹配;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4发生红外线照射到障碍物上在折射到第二光敏传感器5上,调整三个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4的角度,从而检测三个不同位置的障碍物。所述转轴7的一侧连接在方向盘的中心处,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转轴7上,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电机8、第一圆齿轮6和第二圆齿轮9,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在车体1上,所述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圆齿轮9旋转,所述第一圆齿轮6套设在转轴7上,所述第一圆齿轮6和第二圆齿轮9啮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蓄电池、动力机构、PLC和控制机构,所述车体(1)内设有座椅(12),所述座椅(12)内设有震动组件(11)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和转轴(7),所述转轴(7)上设有调整组件,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有防撞组件(2);所述座椅(12)上设有安全带(10),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心跳检测器(13)和检测单元(21),所述心跳检测器(13)位于安全带(10)内,所述检测单元(21)包括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反光镜和第一光敏传感器(23),所述检测单元(21)位于座椅(12)的上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与第一光敏传感器(23)匹配,所述反光镜位于车体(1)内,所述反光镜和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震动组件(11)位于座椅(12)内,所述震动组件(11)包括第一电机(19)、半齿轮(18)、条齿轮(17)、驱动框(16)、连杆(15)和敲击锤(14),所述第一电机(19)与座椅(1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6)驱动半齿轮(18)旋转,所述条齿轮(17)有两个,两个条齿轮(17)分布位于驱动框(16)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条齿轮(17)水平设置,所述半齿轮(18)与条齿轮(17)啮合,所述敲击锤(14)通过连杆(15)连接在驱动框(16)的一侧;所述防撞组件(2)包括壳体(3)、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有三个,三个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相互斜向设置,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匹配;所述转轴(7)的一侧连接在方向盘的中心处,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转轴(7)上,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电机(8)、第一圆齿轮(6)和第二圆齿轮(9),所述第二电机(8)固定在车体(1)上,所述第二电机(8)驱动第二圆齿轮(9)旋转,所述第一圆齿轮(6)套设在转轴(7)上,所述第一圆齿轮(6)和第二圆齿轮(9)啮合;所述第一电机(19)、第二电机(8)、心跳检测器(13)、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第一光敏传感器(23)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均与PLC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安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蓄电池、动力机构、PLC和控制机构,所述车体(1)内设有座椅(12),所述座椅(12)内设有震动组件(11)和检测组件,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和转轴(7),所述转轴(7)上设有调整组件,所述车体(1)的两侧设有防撞组件(2);所述座椅(12)上设有安全带(10),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心跳检测器(13)和检测单元(21),所述心跳检测器(13)位于安全带(10)内,所述检测单元(21)包括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反光镜和第一光敏传感器(23),所述检测单元(21)位于座椅(12)的上部,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与第一光敏传感器(23)匹配,所述反光镜位于车体(1)内,所述反光镜和第一红外发光二极管(2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震动组件(11)位于座椅(12)内,所述震动组件(11)包括第一电机(19)、半齿轮(18)、条齿轮(17)、驱动框(16)、连杆(15)和敲击锤(14),所述第一电机(19)与座椅(12)固定设置,所述第一圆齿轮(6)驱动半齿轮(18)旋转,所述条齿轮(17)有两个,两个条齿轮(17)分布位于驱动框(16)两个相对的内壁上,所述条齿轮(17)水平设置,所述半齿轮(18)与条齿轮(17)啮合,所述敲击锤(14)通过连杆(15)连接在驱动框(16)的一侧;所述防撞组件(2)包括壳体(3)、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有三个,三个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相互斜向设置,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二极管(4)和第二光敏传感器(5)匹配;所述转轴(7)的一侧连接在方向盘的中心处,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兰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纬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