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围外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414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围外隔热垫,它包括隔热垫本体,所述隔热垫本体由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组成,所述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一体成型,所述上基础区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半固化层Ⅰ、EPDM层、半固化层Ⅱ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所述下加强区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碳纤维层、EPP层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在所述隔热垫本体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定位孔和束线孔,所述下加强区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高度的1/4‑1/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隔热效果好,成型方便,固定牢固,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围外隔热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热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围隔热垫。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前围外隔热垫,普遍存在隔热效果一般,整体使用强度不够,材料不环保,同时卡扣容易松动,使得隔热垫固定不牢而出现缝隙,进而影响车辆的整体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热效果好,成型方便,固定牢固,环保的前围外隔热垫。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前围外隔热垫,它包括隔热垫本体,所述隔热垫本体由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组成,所述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一体成型,所述上基础区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半固化层Ⅰ、EPDM层、半固化层Ⅱ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所述下加强区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碳纤维层、EPP层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的面密度为120±10g/m2,所述半固化层Ⅰ和半固化层Ⅱ的面密度为600±60g/m2,所述EPDM层的面密度为2300±230g/m2,在所述隔热垫本体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定位孔和束线孔,所述下加强区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高度的1/4-1/3。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和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为带20g/m2PE膜的防水面层。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为带20g/m2PE膜的防水背层。所述下加强区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高度的3/10。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一体成型组成隔热垫本体,成型方便,并且下加强区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高度的1/4-1/3,整体强度高,采用面密度为120±10g/m2的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和背层,同时在面层和背层上设有PE膜,确保整体隔热效果好,同时具有优良的防水作用,本产品密度低,质量轻,整体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所述上基础区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所述下加强区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前围外隔热垫,它包括隔热垫本体1,所述隔热垫本体1由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组成,所述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一体成型,所述上基础区2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半固化层Ⅰ5、EPDM层6、半固化层Ⅱ7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所述下加强区3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碳纤维层10、EPP层11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的面密度为120±10g/m2,所述半固化层Ⅰ5和半固化层Ⅱ7的面密度为600±60g/m2,所述EPDM层6的面密度为2300±230g/m2,在所述隔热垫本体1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定位孔和束线孔,所述下加强区3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1高度的1/4-1/3;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和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为带20g/m2PE膜的防水面层;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为带20g/m2PE膜的防水背层。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采用上基础区和下加强区一体成型组成隔热垫本体,并且下加强区的高度占整个隔热垫本体高度的1/4-1/3,整体强度高,采用面密度为120±10g/m2的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和背层,同时在面层和背层上设有PE膜,确保整体隔热效果好,同时具有优良的防水作用,本产品密度低,质量轻,整体环保。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前围外隔热垫

【技术保护点】
前围外隔热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隔热垫本体(1),所述隔热垫本体(1)由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组成,所述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一体成型,所述上基础区(2)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半固化层Ⅰ(5)、EPDM层(6)、半固化层Ⅱ(7)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所述下加强区(3)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碳纤维层(10)、EPP层(11)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的面密度为120±10 g/m

【技术特征摘要】
1.前围外隔热垫,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隔热垫本体(1),所述隔热垫本体(1)由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组成,所述上基础区(2)和下加强区(3)一体成型,所述上基础区(2)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半固化层Ⅰ(5)、EPDM层(6)、半固化层Ⅱ(7)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所述下加强区(3)包括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碳纤维层(10)、EPP层(11)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所述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Ⅰ(4)、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Ⅰ(8)、黑色针刺无纺布面层Ⅱ(9)和黑色针刺无纺布背层Ⅱ(12)的面密度为120±10g/m2,所述半固化层Ⅰ(5)和半固化层Ⅱ(7)的面密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云张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环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