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99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为:将轧辊表面的纹路修磨为闭口后完成修磨操作。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修磨等引起轧辊辊耗的重大因素,合理安排轧制计划,从而达成如下积极效果:明显加快每对轧辊的修磨节奏,纹路修磨量大大减少,大幅度地降低了辊耗,节约了轧钢成本,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后的辊耗基本在0.45kg/t以内。同时磨床的工作负荷也大幅减少,故障明显减少,大大延长了磨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的修磨方法,其可有效降低轧辊因修磨而引起的辊耗,属于轧辊降耗的降本节支

技术介绍
轧辊作为轧钢工艺的重要设备,其辊耗的增加,将直接导致轧钢成本的增加。在保障生产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轧辊辊耗,成为一个钢铁企业高效、持续化生产的关键之一。经长期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可以确定如下几种因素正是引起轧辊辊耗大的症结所在,包括:轧辊表面有纹路、超吨位轧制、轧制工艺执行有偏差等。对于在轧辊表面出现的纹路等,若不及时进行修磨等处理,则可能导致纹路向内扩展,深度(半径方向)常达3~5mm,甚至更深,最终导致轧辊报废。现有的纹路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依照“将纹路修磨干净,以防纹路扩展”的原则。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其一,纹路修磨量往往很大,大幅增加了辊耗;二、修磨耗时长,一方面在轧辊相对较紧缺时,将严重影响备辊节奏,使生产受阻,另一方面在现场磨床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磨床因长时间持续工作,极易出现油温偏高、压力不稳或测量臂报警等各类故障,进而无法工作,如此恶性循环,备辊极度紧张,在增加了辊耗的同时,也将导致生产企业直接面临停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的修磨方法,其可大幅降低轧辊表面的修磨量,缩减修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正常生产备辊需要,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的修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轧辊表面的纹路修磨为闭口后完成修磨操作。进一步地讲: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1.5mm以下。该方法中,对于轻微纹路,则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0.8~1.1mm。该方法中,对于较深的纹路,则对轧辊表面先修磨1.0~1.4mm,检查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是否形成闭口,若是,则停止修磨,若否,则对轧辊表面再次修磨0.3~0.5mm,但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1.5mm以下。该方法具体为:(1)检视轧辊表面情况,若存在纹路,则将轧辊参数录入磨床;(2)启动磨床对轧辊表面进行修磨,以使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被修磨为闭口,修磨总量控制在2mm以下;(3)对轧辊表面进行抛光,并记录轧辊参数。该方法中,在轧辊上磨床前,还须对轧辊进行打磨、清洗,以消除轧辊上对应于磨床轧辊托架部位处的毛刺和油污。以上所述的轻微纹路、较深的纹路等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轧辊规格以及技术常识凭视觉或触觉判别。其中,较深的纹路可进一步包括轧辊表面部分已经演变成轻微龟裂的情况。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因生产故障等造成的严重龟裂的轧辊,则不在本专利技术讨论的范围之内,其需借助超声波探伤进行修磨。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采用将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修磨为闭口的方法,同时结合轧钢厂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合理安排轧制计划,从而达成如下积极效果:明显加快每对轧辊的修磨节奏,纹路修磨量大大减少,大幅度地降低了辊耗,节约了轧钢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后的辊耗,基本在0.45kg/t以内。同时磨床的工作负荷也大幅减少,故障明显减少,延长了磨床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针对轧辊纹路等问题,采用修磨干净的方法,工艺流程复杂漫长,修磨量大,大大增加了辊耗,已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推进。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重大不足,针对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采取“修磨成闭口”的工艺,并依据轧钢厂实际工作中的常见注意事项,合理安排相应的轧制计划,从而大大降低了轧辊辊耗。具体方案如下文所述:(1)严格工艺执行,避免夹钢或缠辊事故。若生产中出现夹钢,则要求按规定进行相关操作,必要时及时换辊,并做好夹钢记录和相关反馈工作。(2)由轧辊装配工负责检查下机后的轧辊表面,做好相应的纹路、凹坑等的登记工作。当然,若轧辊表面正常时也要有记录。针对异常辊在做好记录的同时,还应及时反馈车间进行处理。磨床工修磨前在磨床上转动轧辊,并检查轧辊表面质量。针对纹路的深浅及位置(在纹路辊的端部作上标记),以便修磨后辊面的跟踪检查,必要时适当加磨。轧辊修磨的原则如下:①认真检查下机后的轧辊辊面,表面正常(轻微纹路)的轧辊,修磨0.8~1.1mm(由轧辊管理员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坯料和轧辊情况,来确定),之后再加强检查,确保轧辊表面光滑、无痕、无沟槽等。②表面纹路较深的轧辊,先修磨1.0~1.4mm(具体修磨数值由轧辊管理人员视情况而定),修磨后加强检查和跟踪,必要时适当加磨,原则上不超过0.3~0.5mm。修磨总量将近2mm后,表面纹路仍然较明显的,可先改磨其他的轧辊,该轧辊等待其他处理,做好相应的记录,交接班相互提醒。在将纹路修磨成闭口后即可停止修磨操作,但对于凹坑类缺陷必须修磨干净。修磨质量由多人多次检视、确认和记录,尤其是对于存在加磨的情况,若无记录,则还需追究负责人员的责任。③针对事故辊,借助超声波探伤,酌情增加修磨量。同时下次安排上机时,同计划组做好沟通,酌情安排相应吨位和钢种,进行重点跟踪。(3)根据宽厚板车间备辊计划等,针对具体的轧辊来合理轧制计划编排。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各厂家的不同轧辊,选择性能尽可能适应高级别船板和管线钢等生产需要的轧辊。以及,对于生产中可能临时穿插的其他计划,也应要求轧机操作人员及时反馈工作,方便计划组及时更改计划,避免造成下一对辊的超吨位轧制现象。如下特以一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选用两支纹路相对较频繁的轧辊作为试件。修磨量基本控制在0.7~1.5mm之间,首先保证轧辊表面硬化层的修磨干净,再进一步将纹路修磨成闭口(凹坑类缺陷除外,须修磨干净)。修磨结束后,将两支轧辊配成一对上机使用。经三次尝试,钢种基本以船板为主,穿插部分普板和管线钢等,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工作。使用中,未发现异常。计算三次试用,这两支轧辊的辊耗为0.39kg/t,相比较前期的月耗1.02kg/t和0.9kg/t,效果很明显。便逐步推广,合理钢种和过钢量,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工作。同时,为充分调动磨床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生产班磨床工采取日磨削量统计的方法,并制定磨削量统计和申请规定。如要求轧辊上磨床前,必须保证轧辊托架的位置不得有油污和毛刺,必须打磨、清洗干净,以防磨床托瓦的磨损。轧辊修磨结束后,必须检查辊面情况,必要时适当加磨,确保纹路修磨成闭口等。此规定纳入月底指标对标考核中。同时要求磨床工检查旧辊表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修磨。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专利技术精神下所作有关本专利技术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意图保护之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轧辊表面的纹路修磨为闭口后完成修磨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将轧辊表面的纹路修磨为闭口后完成修磨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2m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对轧辊表面的总修磨量控制在1.5mm以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对于轻微纹路,则总修磨量控制在0.8~1.1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对于较深纹路,则对轧辊表面先修磨1.0~1.4mm,检查一种轧辊表面纹路的处理方法是否形成闭口,若是,则停止修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祥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锦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