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3879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轧领域,具体为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该方法具体过程如下:采用单机架6辊CVC轧机接触式板形检测技术,轧机入口、出口各配有两套板形仪检测系统;所配置的板形辊采用整体辊身、分段压力感应的结构方式,该板形辊每段只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每旋转一周反馈一个信号;压力传感器检测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各段压力,压力大小以所输出电信号的强弱来体现。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断带事故频繁,而且板形不易控制,浪形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轧领域,具体为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CVC是ContinuouslyVariableCroun的英文缩写,所谓CVC轧机就是指为了满足调整热带钢板凸度和板型的需要,将工作辊加工成具有S性辊身的CVC辊,在将上下工作辊相互倒置180度,从而具有工作辊轴向移动时空载辊缝形状连续可变能力的轧机。冷轧产品以其优良的产品质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GDP的讯速增长,冷轧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日常用品到建筑、机械零件、汽车、家电等到处都可见冷轧产品的踪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户对冷轧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超薄冷轧板(厚度0.4-0.18mm)作为涂镀产品和镀锡产品的基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也是目前国内冷轧行业重点开发的尖端产品。超薄冷轧板板形的精确控制要求高于一般的冷轧产品,其板形控制对于国内外都是难点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在超薄带材的控制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应用。另外,薄规格(0.18-0.5mm)带钢的轧制,一直是技术难点,由于带钢较薄,断带事故频繁,而且板形不易控制,浪形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断带事故频繁,而且板形不易控制,浪形较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具体过程如下:采用单机架6辊CVC轧机接触式板形检测技术,轧机入口、出口各配有两套板形仪检测系统;所配置的板形辊采用整体辊身、分段压力感应的结构方式,该板形辊每段只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每旋转一周反馈一个信号;压力传感器检测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各段压力,压力大小以所输出电信号的强弱来体现。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根据计算公式将压力换算成带钢内部应力大小,最后在计算机HMI界面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板形的实际情况。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单机架6辊CVC轧机由板形仪进行板形检测、工作辊和中间辊的液压弯辊、液压压下缸倾斜控制、中间辊CVC轴向移动、工作辊EDC轴向移动、乳化液局部冷却共同构成轧机板形在线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首先根据原料参数轧机自动计算加工道次,在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中间辊弯辊力的调节能够满足板形控制情况下,CVC辊不进行窜动;当来料板形变化导致工作辊、中间辊弯辊力达到其控制最大能力的70-80%时,CVC辊开始进行动态调整,改变辊缝轮廓凸度,提高轧机板形控制能力又避免因使用大弯辊力而带来对板形控制的负面影响。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在轧机的入口和出口通过板形辊检测到的带钢平直度,经数学分析处理成平直度曲线,它代表带钢平直度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值,该差值经数学模型分类为一次、二次、四次及高次方程的主要缺陷,分别传送到相应板形控制执行机构。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液压压下缸倾斜控制解决一次线性缺陷、工作辊弯辊解决二次曲线缺陷、中间辊窜动和中间辊弯辊解决四次抛物线缺陷,剩余小的、复杂的、非对称的缺陷由分段冷却系统解决;高次线性方程控制方式使工作辊、中间辊、支承辊之间的接触载荷均匀而对称,使轧机板形控制能力增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前期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对原料标准进行了重新规定,凸度要求在30μm-60μm,楔形小于50μm,超出这一范围的原料将对轧后板形有影响,在原料检查中如发现进行封闭,联系连轧进行退料处理,轧制时若变形量小于80%采用5道次轧制,前几道次C1=0,C2=-9.5,最后一道次C1=5,C2=-1.9,C16=-7.5,根据易出现操作侧单边浪的现象在最后成品道次对C1曲线进行补偿并减小C2值来减小中间浪,利用C16值使边部更紧,减小了产生边浪的可能。2、采用本专利技术超薄轧机板形大幅提高,月降级率由原来的2.11%降至1.52%左右,个别月份降级率在1%以下。3、目前本钢冷轧超薄轧机产品,板形良好,通过此次攻关,提高了板形合格率,使冷轧普碳产品板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得到了下游客户的一致好评,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4、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到了超薄轧机产品板形与原料轮廓和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工艺参数的变化对产品板形的影响。通过数学方程对轧制参数进行了模拟调整,并通过试验验证,最终完成了工艺调整。使得超薄轧机产品板形合格率大幅提升,镀锌机组跑偏次数大幅降低,获得用户的一致肯定。5、目前极薄规格的板形已经日趋稳定,经济效益方面主要为产品板形提高后,薄规格合同量的增加以及减少了降级品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为产品板形满足客户要求带来的市场份额稳定、提高及异议率下降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直度指标曲线。图2为本专利技术板形的反馈控制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机架6辊CVC+HS轧机板形控制策略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相关术语解释如下:板形:直观说是指板材的翘曲程度,其实质就是指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板形包括板带纵横两方面尺寸指标。纵向通常指平直度(浪形),即沿板带长度方向上的平坦程度。横向指板的断面形状,即板宽方向上的厚度分布,包括板凸度、边部减薄等。其中板凸度是横向板形代表指标。板平直度:板带材平直度就是指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板带轧制的变形过程中,良好板形沿板带宽度各窄条部分都应有均一的纵向延伸。而当沿带钢横向的压下量分布不均时,板带宽度各窄条就会相应的发生延伸不均,由于带钢是一个整体,各窄条间互相牵制影响。这就会在各窄条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应力。当这个内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引起带钢的翘曲(浪形)。常见的有边浪、中浪、四分之一浪等。平直度(相对延伸差E):如图1所示,相对延伸差E可以用横向上最长与最短纵条之间的相对长度差表示,E=ΔL/L;式中:L为最短纵条长度,mm;ΔL为横向上最长与最短纵条的长度差。相对延伸差E的国际通用单位为I单位,一个I单位相当于长度差为10-5,平直度指标可以用板带翘曲波形的波形高度与波形长度之比来表示,即翘曲度λ=R/L;也可以这样计算:ΔL/L=(πR/2L)2;式中:R:波形高度,mm;L:波形长度,mm。板凸度Ch:定义为板横断面上中心处厚度与边部某一代表点处厚度之差值,包括绝对凸度、相对凸度和比例凸度。其中,绝对凸度Ch等于带钢横断面中间点厚度hc减去边部厚度he,边部厚度he一般取距离边部50mm部位带钢两侧平均值的厚度。相对凸度CR等于绝对凸度Ch占中间点厚度hc的百分比;比例凸度CP等于绝对凸度Ch与轧件平均厚度h之比。即:绝对凸度Ch=hc-he;相对凸度CR=hc-he/hc*100%;比例凸度CP=Ch/h。Ch、hc、he、CR、CP单位,均为mm。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板形缺陷及产生的原因:板形缺陷产生的原因:实质是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不均匀,其直观表现为带钢浪型、瓢曲等,不同板形其带钢横断面上的应力形态各不相同,这种应力形态能准确反映板形的实际情况,板形缺陷如下:带钢上排的:(1)操作侧边浪,(2)传动侧边浪;带钢中排的:(1)双边浪,(2)中间浪;带钢下排的:(1)复合浪,(2)肋浪。良好板形条件及影响板凸度的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采用单机架6辊CVC轧机接触式板形检测技术,轧机入口、出口各配有两套板形仪检测系统;所配置的板形辊采用整体辊身、分段压力感应的结构方式,该板形辊每段只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每旋转一周反馈一个信号;压力传感器检测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各段压力,压力大小以所输出电信号的强弱来体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采用单机架6辊CVC轧机接触式板形检测技术,轧机入口、出口各配有两套板形仪检测系统;所配置的板形辊采用整体辊身、分段压力感应的结构方式,该板形辊每段只有一个压力传感器,每旋转一周反馈一个信号;压力传感器检测带钢在宽度方向上各段压力,压力大小以所输出电信号的强弱来体现。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计算公式将压力换算成带钢内部应力大小,最后在计算机HMI界面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板形的实际情况。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单机架6辊CVC轧机由板形仪进行板形检测、工作辊和中间辊的液压弯辊、液压压下缸倾斜控制、中间辊CVC轴向移动、工作辊EDC轴向移动、乳化液局部冷却共同构成轧机板形在线反馈闭环控制系统。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超薄CVC板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根据原料参数轧机自动计算加工道次,在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鑫
申请(专利权)人: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