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滴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68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滴油器,包括:集油支架;以及两根叠加放置于集油支架上的滴油辊,其中,两根滴油辊相互平行且相距有一定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涂覆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可以稳定油液输入压力,提高油层涂覆均匀度,并能够对涂覆过程中渗漏的油液进行收集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滴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敷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面滴油器。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需要在很多零部件表面涂覆润滑油、防氧化油等油层,用于满足不同工艺需求,这就需要用到滴油器。传统滴油器对于板状件的油层涂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油层涂覆不均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其次,对于涂覆过程中渗漏的油液回收不方便;再次,油液输入滴油辊中时,流速不稳。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双面滴油器,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滴油器,其可以稳定油液输入压力,提高油层涂覆均匀度,并能够对涂覆过程中渗漏的油液进行收集回收。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双面滴油器,包括:集油支架;以及两根叠加放置于集油支架上的滴油辊,其中,两根滴油辊相互平行且相距有一定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涂覆通道。优选的是,滴油辊包括:一端封闭一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油轴,油轴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通孔;以及同轴套设于油轴上的滴油套,其中,滴油套的内壁与油轴的外壁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油轴上套设有两个轴承,滴油套的左右两端分别被两个轴承支撑并封闭,油轴的敞口处连接有供油接头。优选的是,滴油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滴油通孔。优选的是,滴油套的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螺旋延伸的左旋导流槽及右旋导流槽。优选的是,左旋导流槽与右旋导流槽螺旋延伸方向相反,左旋导流槽与右旋导流槽交汇处形成有结点,滴油通孔开设于该结点处。优选的是,油轴内部设有曲折行进的油路结构,该油路结构的中心与供油接头相连通,而该油路结构最终通往油轴侧壁上的出油通孔。优选的是,所述油路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套接的第一导流环、第二导流环、第三导流环以及第四导流环,其中,相邻两个导流环之间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导流板,上一级导流环上、导流板朝向圆心的端部两侧开设有导流孔。优选的是,滴油套上同轴套设有毛毡筒,该毛毡筒的密度为50%~60%/mm的化纤材料制成。优选的是,毛毡筒的油通过率为35%~4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可以稳定油液输入压力,提高油层涂覆均匀度,并能够对涂覆过程中渗漏的油液进行收集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的三维结构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的内部结构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中集油支架的三维结构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中滴油辊的正视图;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中滴油辊去除毛毡筒后的结构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双面滴油器中油轴的横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参照图1,双面滴油器包括:集油支架10、以及两根滴油辊20,其中,两根滴油辊20叠加放置于集油支架10上,且两根滴油辊20相互平行且相距有一定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涂覆通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涂覆通道的高度可通过调整两根滴油辊20的间距来实现,用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涂覆件。参照图2及图3,集油支架10包括:开设有集油槽111的集油底座11;以及嵌设于底座11两端的左支板12及右支板13,其中,左支板12及右支板13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安装滴油辊20的左安装槽121及右安装槽131,集油槽111的底部开设有通往油液回收装置的集油通路112。参照图4及图5,滴油辊20包括:一端封闭一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油轴21,油轴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通孔;以及同轴套设于油轴21上的滴油套22,其中,滴油套22的内壁与油轴21的外壁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油轴21上套设有两个轴承221,滴油套22的左右两端分别被两个轴承221支撑并封闭,油轴21的敞口处连接有供油接头210。参照图2及图3,右安装槽131贯穿右支板13,使得能够便于供油接头210与油轴21的连接,右支板13嵌设于集油槽111内,且距集油槽111的右端侧壁具有一定距离,供油接头210往水平面投影正好能够落与集油槽111之内,从而使得从供油接头210处渗漏的油液也能被集油槽111所收集。参照图5,滴油套2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滴油通孔224。进一步地,滴油套22的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螺旋延伸的左旋导流槽223及右旋导流槽2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左旋导流槽223与右旋导流槽222螺旋延伸方向相反,左旋导流槽223与右旋导流槽222交汇处形成有结点,滴油通孔224开设于该结点处。采用两根方向螺旋延伸且相交的导流槽能够便于引导油液,而滴油通孔224开设在结点处,能够提高油液从滴油通孔224中渗出后在滴油套22表面的扩散扩散速度。进一步地,油轴21内部设有曲折行进的油路结构,该油路结构的中心与供油接头210相连通,而该油路结构最终通往油轴21侧壁上的出油通孔。参照图7,所述油路结构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同轴套接的第一导流环211、第二导流环212、第三导流环213以及第四导流环214,其中,相邻两个导流环之间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导流板,上一级导流环上、导流板朝向圆心的端部两侧开设有导流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环212上开设有三根一级导流板212a,第三导流环213上开设有三根二级导流板213a,第四导流环214上开设有三根三级导流板214a,而油轴21的侧壁215的内侧开设有三根四级导流板215a,进一步地,三级导流板214a的根部对称地设有导出板214b。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油液在第一导流环211中注入后,能够平缓地逐级从内往外流出,最终使得油液能够从滴油通孔224中均匀且平稳的渗出,提高涂覆均匀性。再次参照图4,滴油套22上同轴套设有毛毡筒23,该毛毡筒23的密度为50%~60%/mm的化纤材料制成,毛毡筒23的油通过率为35%~4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毛毡筒23的密度为60%/mm,油通过率为40%。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面滴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滴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支架(10);以及两根叠加放置于集油支架(10)上的滴油辊(20),其中,两根滴油辊(20)相互平行且相距有一定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涂覆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滴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支架(10);以及两根叠加放置于集油支架(10)上的滴油辊(20),其中,两根滴油辊(20)相互平行且相距有一定距离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涂覆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滴油器,其特征在于,滴油辊(20)包括:一端封闭一端敞口且内部中空的油轴(21),油轴(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油通孔;以及同轴套设于油轴(21)上的滴油套(22),其中,滴油套(22)的内壁与油轴(21)的外壁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油轴(21)上套设有两个轴承(221),滴油套(22)的左右两端分别被两个轴承(221)支撑并封闭,油轴(21)的敞口处连接有供油接头(2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滴油器,其特征在于,滴油套(2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滴油通孔(22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滴油器,其特征在于,滴油套(22)的表面上设有沿其径向螺旋延伸的左旋导流槽(223)及右旋导流槽(22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滴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继来方权
申请(专利权)人:菲斯达排放控制装置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