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587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芳姜黄酮为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溶剂化合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包括外消旋混合物:其中,药物形态优选为膏体或液体,给药形式优选为外用涂抹给药,芳姜黄酮在药物中的含量为0.1~20%w/w,为药学可接受的载剂或其它可配伍的药物。将该药物涂抹在患处皮肤,可以抑制银屑病加剧,减少皮屑症状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缓解银屑病效果好,刺激性和毒性低的特点,是银屑病治疗上的一种新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病程长并且容易复发,在临床上依据病理状态不同,主要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以及红皮病型,其中常见的为寻常型的银屑病,发病部位常见于头皮、指甲、手掌和脚底,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丘疹、红斑、皮损和表皮覆盖白色鳞屑,同时可能会伴随有心血管疾病、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并发症。当前普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涉及炎症因子的疾病,其机理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生与炎症因子IL-17和IL-22的表达有关,其中涉及MAPKs/AP-1信号通路的激活、NF-κB的表达上调以及IL-1、IL-6、IL-20、IFN-α/β的表达和释放。银屑病在组织病理学上的特点是角质细胞过度增殖、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生扩张、皮肤屏障损伤和角质化过度。银屑病发病率较高,在世界范围内为0.1~3%,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高达2~3%,我国银屑病发病率为0.4%,约有500万患者。该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姜黄酮为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溶剂化合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包括外消旋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芳姜黄酮为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所述的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溶剂化合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包括外消旋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屑病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和红皮病型银屑病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芳姜黄酮,余量为药学可接受的载剂或其它可配伍的药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芳姜黄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银屑病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中,芳姜黄酮的含量为0.1~20%w/w。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芳姜黄酮在制备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云黎永良黎鹏辉徐玉婷张文进周渭汤亚东陈惠雄董长治佰纳德·莫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