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52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原油储罐、除湿装置、脱硫装置、真空泵、吸收塔及吸附罐;所述吸收塔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以及过滤器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上的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通过回油泵与所述原油回油线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前端还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避免排放组分的增加,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易于操作,且不影响到原油的吸附、解吸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气管线优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降低含硫排放组分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
技术介绍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提及变化等因素,有一部分油气会因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在常规的原油吸附吸收工艺中,正常工作时,真空泵解析出的油进入吸收塔,用原油吸收后,原油回到储罐;不凝气和再次挥发的油气进入吸附罐(如附图1中的虚线所示)。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吸收塔内的原油气进入了吸附罐;一吨原油约含5~30公斤硫,油气中也夹带硫成分进入活性炭;活性炭不能完全吸附的硫成分造成末端含硫排放,增加排放组分。通常,在原油气体排放过程,都会安装脱硫装置,以保障排放达标。在吸附吸收工艺的前端,也会采用脱硫处理。但如何在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的同时解决排气口含硫排放,并且不影响吸附解吸的工艺的问题值得研究。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地解决排气口含硫排放,且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解决排气口含硫排放,且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的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原油储罐、除湿装置、脱硫装置、真空泵、吸收塔及吸附罐。所述吸收塔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以及过滤器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的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通过回油泵与所述原油回油线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前端还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吸附罐通过电动切断阀分别与脱硫塔的后端、真空泵以及排气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位于吸收塔的上部,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第四端口位于吸收塔的下部,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位于吸收塔的底部。所述待处理油气进气口通过除湿装置与脱硫装置的前端连接。所述吸附罐内吸附剂主要为活性炭。所述除湿装置为除湿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吸收塔的上端排气口的不凝气和再次挥发的油气再次连接进入脱硫装置,进行脱硫处理,使得原油油气中夹带的硫组分大大减少,最后经过吸附罐的活性炭吸收,可有效避免排放组分的增加,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易于操作,且不影响到原油的吸附、解吸工艺。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其中虚线部分是改进前的装置,不属于本技术的内容。附图标记:1、吸收塔;101、第一端口;102、第二端口;103、第三端口;104、第四端口;105、第五端口;2、供油泵;3过滤器;4、回油泵;5、真空泵;6、除湿器;7、脱硫塔;8、吸附罐;其中A表示待处理油气管线;B表示原油回油线;C表示原油供油线。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原油储罐、除湿装置6、脱硫装置7、真空泵5、吸收塔1及吸附罐8。所述吸收塔1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C上的供油泵2以及过滤器3与所述吸收塔1的第一端口101连接;所述真空泵5与所述吸收塔1的第三端口103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C的真空泵5与所述吸收塔1的第四端口104连接,所述吸收塔1的第五端口105通过回油泵4与所述原油回油线B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前端还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吸附罐8分别通过电动切断阀与脱硫装置7的后端、真空泵5以及排气口连接。所述吸收塔1的第一端口101、第二端口102位于吸收塔1的上部,所述吸收塔1的第三端口103、第四端口104位于吸收塔1的下部,所述吸收塔1的第五端口105位于吸收塔1的底部。所述待处理油气线A进气口通过除湿装置6与脱硫装置7的前端连接。所述吸附罐8内吸附剂主要为活性炭。所述除湿装置6为除湿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三条管线,分别是待处理油气管线A、原油回油线B以及原油供油线C。所述待处理油气管线A进气口的油气通过除湿器6除湿以及脱硫塔7进行脱硫后进入吸附罐8之一,对油气进行吸附后排放;另一吸附罐8通过真空泵进行解吸,真空泵5解吸后进入吸收塔1的下部;而原油从原油供油线C经过双联过滤器3的过滤后进入吸收塔1的上部,吸收塔1下部的油气和吸收塔1上部的原油逆向流动进行吸收,原油对油气进行吸收后通过回油泵4进入原油回油线B,回到原油储罐。所述真空泵5解吸出的油进入吸收塔1,利用吸收塔1内的原油进行吸收后,吸收后的原油通过回油泵4进入原油回油线B,回到原油储罐;不凝气和再次挥发的油气进入吸附罐8之前再次进入脱硫塔7中进行脱硫处理。所述原油供油线C提供真空泵5所需的冷却用油,真空泵5使用后的油再通过吸附塔1的第四端口104进入吸收塔1,吸收后的原油通过回油泵4进入原油回油线B,回到原油储罐;不凝气和再次挥发的油气进入吸附罐8之前再次进入脱硫塔7中进行脱硫处理。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通过将吸收塔的上端排气口的不凝气和再次挥发的油气再次连接进入脱硫装置,进行脱硫处理,使得原油油气中夹带的硫组分大大减少,最后经过吸附罐8的活性炭吸收,可有效避免排放组分的增加,对整体管线改动较小,易于操作,且不影响到原油的吸附、解吸工艺。结合这里披露的本技术的说明和实践,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原油储罐、除湿装置、脱硫装置、真空泵、吸收塔及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以及过滤器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上的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通过回油泵与所述原油回油线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前端还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连接;待处理油气进气口通过除湿装置与脱硫装置的前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油吸附吸收的油气管线优化装置,包括原油储罐、除湿装置、脱硫装置、真空泵、吸收塔及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包括第一至第五端口;所述原油储罐通过原油供油线上的供油泵以及过滤器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原油供油线上的真空泵与所述吸收塔的第四端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第五端口通过回油泵与所述原油回油线上的原油储罐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前端还与所述吸收塔的第二端口连接;待处理油气进气口通过除湿装置与脱硫装置的前端连接。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喜悦王海影张廖赵云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太亚洲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