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352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辅助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其使用更为方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和除尘效果;包括主体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还包括左连接板、左限位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卡板、右连接板、右限位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卡板,左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右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右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辅助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是一种对空气中的各类杂质进行取出,以便于更好排出气体,减少环境危害的辅助装置,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得到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清理口均与上腔室相通,出气管与下腔室相通,并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挡盖;这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使用中发现,其筛板拆装非常麻烦,导致其无法进行快速清理,使用不方便;并且其上腔室内部无法进行观察,从而不能根据筛板上的灰尘状况进行清理观测,使用可靠性较差;而且气体直接进入上腔室后只能通过筛板进行过滤除尘,除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更为方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和除尘效果的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清理口均与上腔室相通,出气管与下腔室相通,并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挡盖;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上腔室相通;还包括左连接板、左限位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卡板、右连接板、右限位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卡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左限位板左端均与工作腔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底端内部,左螺纹杆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和右限位板右端均与工作腔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所述右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底端内部,右螺纹杆底端与右卡板顶端连接,所述筛板左端卡装在左卡板和左限位板之间,筛板右端卡装在右卡板和右限位板之间;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上连接板、上螺纹管、上螺纹杆和挡板,所述上连接板底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所述上螺纹管顶端插入至上滚珠轴承内,上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上螺纹管底端内部,上螺纹杆底端与挡板顶端连接,所述挡板位于进气管的输出端。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还包括把手、转轴、带动轴和刷毛,所述把手位于主体的外部,带动轴和刷毛均位于上腔室内,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左端穿过透明挡板并伸入至上腔室内与带动轴连接,所述刷毛安装在所述带动轴上,并且所述刷毛贴紧所述透明挡板。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还包括左固定板、左弹簧、右固定板和右弹簧,所述左固定板安装在左螺纹杆底端,左弹簧顶端与左固定板底端连接,左弹簧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所述右固定板安装在右螺纹杆底端,右弹簧顶端与右固定板底端连接,右弹簧底端与右卡板顶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观察孔的设计对上腔室内部进行观察,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旋转控制左卡板和右卡板对筛板进行夹紧或放松,从而方便拆装,拆卸后的筛板自清理口拿出即可,使用非常方便;而且通过挡板的设计可使得进气强制撞击挡板而提高除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B部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包括主体1和支撑架2,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3,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4,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5,进气管和清理口均与上腔室相通,出气管与下腔室相通,并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挡盖6;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7,观察孔与上腔室相通;还包括左连接板8、左限位板9、左螺纹管10、左螺纹杆11、左卡板12、右连接板、右限位板、右螺纹管13、右螺纹杆和右卡板,左连接板和左限位板左端均与工作腔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左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底端内部,左螺纹杆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右连接板和右限位板右端均与工作腔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14,右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底端内部,右螺纹杆底端与右卡板顶端连接,筛板左端卡装在左卡板和左限位板之间,筛板右端卡装在右卡板和右限位板之间;上腔室内设置有上连接板15、上螺纹管16、上螺纹杆17和挡板18,上连接板底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19,上螺纹管顶端插入至上滚珠轴承内,上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上螺纹管底端内部,上螺纹杆底端与挡板顶端连接,挡板位于进气管的输出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观察孔的设计对上腔室内部进行观察,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通过左螺纹管和右螺纹管的旋转控制左卡板和右卡板对筛板进行夹紧或放松,从而方便拆装,拆卸后的筛板自清理口拿出即可,使用非常方便;而且通过挡板的设计可使得进气强制撞击挡板而提高除尘效率。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还包括把手20、转轴21、带动轴22和刷毛23,把手位于主体的外部,带动轴和刷毛均位于上腔室内,转轴的右端与把手连接,转轴的左端穿过透明挡板并伸入至上腔室内与带动轴连接,刷毛安装在带动轴上,并且刷毛贴紧透明挡板;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透明挡板脏污时通过把手带动刷毛对其进行清理。本技术的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还包括左固定板24、左弹簧25、右固定板和右弹簧,左固定板安装在左螺纹杆底端,左弹簧顶端与左固定板底端连接,左弹簧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右固定板安装在右螺纹杆底端,右弹簧顶端与右固定板底端连接,右弹簧底端与右卡板顶端连接;可防止过分夹紧损坏筛板,提高使用可靠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清理口均与上腔室相通,出气管与下腔室相通,并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上腔室相通;还包括左连接板、左限位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卡板、右连接板、右限位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卡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左限位板左端均与工作腔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底端内部,左螺纹杆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和右限位板右端均与工作腔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所述右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底端内部,右螺纹杆底端与右卡板顶端连接,所述筛板左端卡装在左卡板和左限位板之间,筛板右端卡装在右卡板和右限位板之间;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上连接板、上螺纹管、上螺纹杆和挡板,所述上连接板底端设置有上放置槽,并在上放置槽内设置有上滚珠轴承,所述上螺纹管顶端插入至上滚珠轴承内,上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上螺纹管底端内部,上螺纹杆底端与挡板顶端连接,所述挡板位于进气管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和支撑架,主体安装在支撑架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腔内设置有带有网孔的筛板,将工作腔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主体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主体顶端设置有清理口,主体底端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和清理口均与上腔室相通,出气管与下腔室相通,并在清理口处设置有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孔,并在观察孔处设置有透明挡板,所述观察孔与上腔室相通;还包括左连接板、左限位板、左螺纹管、左螺纹杆、左卡板、右连接板、右限位板、右螺纹管、右螺纹杆和右卡板,所述左连接板和左限位板左端均与工作腔内左侧壁连接,左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左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内设置有左滚珠轴承,所述左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左滚珠轴承内,左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左螺纹管底端内部,左螺纹杆底端与左卡板顶端连接,所述右连接板和右限位板右端均与工作腔内右侧壁连接,右连接板底端设置有右放置槽,并在右放置槽内设置有右滚珠轴承,所述右螺纹管顶端插入至右滚珠轴承内,右螺纹杆顶端插入并螺装至右螺纹管底端内部,右螺纹杆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琳琳牛毅荆会敏李英伟温青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