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323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车,该作业车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具有:散热器(31),对发动机(14)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第一吸气箱(50),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散热器(31)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32),设置在散热器(31)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第一吸气箱(50)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31)进行冷却,该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57),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并以与第一吸气箱(50)的内部空间(S)连通的状态设置,通过冷却风扇(32)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第二吸气箱(57)吸入并流通至内部空间(S)。

Operating car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operating car, which can increase the air volum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wind speed of the external gas provided to the radiator and the like. Has a radiator (31), the engine (14) for cooling the cooling water; the first suction box (50), (31) is arranged in the radiator body outside, to allow gas through and prevent dust through the state of the closed radiator (31) outside the machine; and the cooling fan (32), set in the the radiator (31)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machine body, by rotating the drive through the first suction box (50) inhalation external gas to the radiator (31) for cooling, the car also has second suction box (57), to prevent dust and allowing gas to pass through the state, and with the first suction box (50) the internal space (S) connectivity status, through the cooling fan (32) of the rotary drive, the external air through the second suction box (57) inhalation and circulation to the internal space (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业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作业车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该作业车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吸气箱,设置在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散热器进行冷却。就上述现有技术而言,由于仅从一个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因此,有时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较低。为了改善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可以想到增加旋转驱动冷却风扇的速度,从而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当采取上述措施时,禾秆屑等尘埃易于附着在例如吸气箱等上,反而导致冷却效率下降,增加了清扫等维护工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4-12510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希望提供一种作业车,该作业车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作业车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第一吸气箱,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例;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所述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所述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设置,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吸气箱吸入并流通至所述内部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当旋转驱动冷却风扇时,从第一吸气箱本身吸入外部气体,并且,从第二吸气箱吸入的外部气体流通至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能够增加从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量,从而能够提高散热器等的冷却效率。并且,由于并非增加冷却风扇的旋转速度,因此,不会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也就不会使禾秆屑等尘埃容易地附着在例如第一吸气箱等的外侧,从而能够避免由此导致的冷却效率的下降、清扫等维护工序的增加等不便。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增加提供给散热器等的外部气体的风速的情况下增加风量。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气箱位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侧。根据该结构,第二吸气箱配置成不会向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侧凸出,从而能够避免行驶机体的左右宽度大型化。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相邻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吸气箱配置在靠近第二吸气箱的部位,因此,能够小型地构成将第二吸气箱连通在第一吸气箱的连接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设置在驾驶座椅的下方,所述作业车还具有:发动机罩,覆盖所述发动机并形成发动机室,并且,从下侧支承所述驾驶座椅,而且,向机体横外方开放,在所述发动机室,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所述第一吸气箱以封闭所述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具有吸气部,而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部具有与所述开放部相对应的开口部,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侧具有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放置的落脚空间,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落脚空间。根据该结构,为以下基本构造,即,将覆盖发动机的发动机罩兼用作驾驶座椅的支承部件,在由发动机罩形成的发动机室,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从以封闭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的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向开口部、发动机室的开放部,使外部气体从机体横外侧向机体横内侧流入。就上述基本构造而言,在驾驶员的落脚空间设置有连通在第一吸气箱的第二吸气箱。通过该第二吸气箱吸入行驶机体的机体内侧部位的较少混入有禾秆屑等尘埃的空气,因此,禾秆屑等尘埃难以侵入发动机室,并且,也不容易产生例如堵塞防尘网的网眼等的问题。并且,能够将第二吸气箱作为隔热部件来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在省略专用的隔热部件的情况下使发动机等的热量难以传递至落座于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气箱在所述落脚空间以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壁部的前侧相邻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具有吸气部,并且,所述第二吸气箱的机体横外端部连结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吸气箱位于落座在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的后侧,因此,能够抑制发动机等的热量传递至驾驶员的下肢的后侧。第一吸气箱和第二吸气箱作为整体能够小型地配置成俯视时呈大致L字形。并且,从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的吸气部吸入外部气体,并提供给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因此,能够使从第二吸气箱到第一吸气箱的外部气体的流动顺利。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吸气部具有第一防尘网,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在所述第一防尘网和所述冷却装置之间,以覆盖所述冷却装置的机体横外侧的状态具有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二防尘网的网眼比所述第一防尘网细密。根据该结构,通过第一吸气箱的第一防尘网除去包含在外部气体中的较大的尘埃后,进而通过比第一防尘网的网眼细密的第二防尘网除去包含在外部气体中的较小的尘埃,因此,禾秆屑等尘埃难以侵入发动机室内。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吸气箱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具有除所述散热器以外的其他冷却装置.所述作业车还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承箱支承散热器和冷却装置,并且,通过该支承箱,能够封闭形成于第一吸气箱的开口部和风扇罩之间的空间,因此,不容易经由除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以外的部位向发动机室流入外部气体,能够阻止禾秆屑等尘埃侵入发动机室。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具有:风扇罩,以包围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空间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冷却风扇和所述散热器而设置,将外部气体从所述散热器向所述冷却风扇引导;以及支承箱,以包围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的外周的状态横跨所述开口部和所述风扇罩而设置,支承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却装置。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承箱支承散热器和冷却装置,并且,通过该支承箱,能够封闭形成于第一吸气箱的开口部和风扇罩之间的空间,因此,仅经过第二防尘网的外部气体被提供给发动机室,不容易经由除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以外的部位向发动机室流入外部气体,能够阻止禾秆屑等尘埃侵入发动机室。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作为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风机和冷油机,所述冷油机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横外侧且所述冷风机的下侧。根据该结构,能够活用散热器的机体横外侧且冷风机的下侧的空间良好地配置冷油机。由此,通过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能够良好地对散热器、冷风机、冷油机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作为所述冷油机,具有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所述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以前后位置错开的状态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作业设备用冷油机和变速器用冷油机沿前后方向小型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所述吸气部以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的上部横跨至下部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作业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第一吸气箱,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所述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所述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设置,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吸气箱吸入并流通至所述内部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8 JP 2016-091242;2017.02.28 JP 2017-036531.一种作业车,其特征在于,具有:散热器,对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第一吸气箱,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封闭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外侧;以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机体内侧,通过旋转驱动经由所述第一吸气箱吸入外部气体从而对所述散热器进行冷却,所述作业车还具有:第二吸气箱,以允许气体通过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且以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内部空间连通的状态设置,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驱动,使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吸气箱吸入并流通至所述内部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箱位于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相邻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置在驾驶座椅的下方,所述作业车还具有:发动机罩,覆盖所述发动机并形成发动机室,并且,从下侧支承所述驾驶座椅,而且,向机体横外方开放,在所述发动机室,所述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体横外侧,所述第一吸气箱以封闭所述发动机室的朝向机体外方的开放部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外部具有吸气部,而且,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机体横内部具有与所述开放部相对应的开口部,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前侧具有供落座于所述驾驶座椅的驾驶员的下肢放置的落脚空间,所述第二吸气箱设置在所述落脚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箱在所述落脚空间以与所述发动机罩的前壁部的前侧相邻的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气箱的前表面部具有吸气部,并且,所述第二吸气箱的机体横外端部连结在所述第一吸气箱的前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裕明光原昌希猿渡贤治松本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