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2039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包括:上层分流板、下层分流板及连接件,上层分流板内设有上层流道,下层分流板内设有下层流道,上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上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上层流道入口以及上层流道出口,下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下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下层流道入口以及下层流道出口,上层流道出口与下层流道入口通过连接件对接连通,连接件连接上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一轴线,连接件连接下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二轴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偏心设置,下层分流板固定于模具的模板上,连接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或者第二轴线旋转以在上层分流板受热膨胀时引导其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能够消除热膨胀带来的影响。

Split plate structure of hot runner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unt plate structure, a hot runner system includes an upper plate and the lower plate and shunt shunt connector, the upp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distributary channel, distributary channel in the low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ower upper channel, including upper diversion plat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the upper channel entrance and upper outlet the lower channel, including the underlying flow in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of the lower channel entrance and the lower outlet, the upper and lower outlet passage entrance through a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ed, connecting the upper part of the divided flow plate has a first axis connecting the lower part of the splitter plate with second axis, the first axis and set second eccentric axis, the lower mold plate is fixed on the shunt template, a connector can around the first or second axis of rotation axis It is converted to guide its rotation when the upper flow plate is heated and expanded. The splitter plat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eat flow system can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thermal expa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流道
,尤其是一种的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
技术介绍
热流道系统由于具有缩短制件成型周期、节省塑料原料、减少废品,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生产自动化、扩大注塑成型工艺应用范围等优点,在当今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的热流道系统主要包括开放式热流道系统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其中针阀式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省材料、塑件表面美观的优点,且系统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热流道系统一般包括分流板、注射嘴以及热嘴,分流板内具有将注射嘴的输出端和热嘴的输入端导通的热流道,当使用到双层分流板时,上层分流板的热流道和下层分流板的热流道之间通过对接衬套连通,对接衬套通过密封圈密封。根据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热流道系统中,采用单个式衬套3,上层分流板1和下层分流板2压紧衬套3,通过衬套3将上下两层分流板流道连接起来,衬套3上下表面分别置有密封圈槽,安装有密封圈4,防止塑胶泄漏。因分流板通常处于高温状态,致使密封圈4长期处于高温件下,以及热流道系统中注塑压力对密封圈4的影响,影响密封圈4的密封能力,此外,密封圈这种合成橡胶容易发生膨胀、收缩或硬化,从而产生裂纹甚至撕裂,导致系统漏胶,需要停机生产,更换零配件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分流板因热膨胀的因素,导致分流板与对接衬套发生错位,从而形成流道孔台阶,影响塑胶的流动充填,甚至台阶处存料,存料长期受热导致发黄发黑,影响产品质量,如此也对换色过程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其能够消除热膨胀带来的影响,无漏胶风险。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包括:上层分流板、下层分流板及连接件,所述上层分流板内设有上层流道,所述下层分流板内设有下层流道,所述上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上层流道入口以及上层流道出口,所述下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下层流道入口以及下层流道出口,所述上层流道出口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通过所述连接件对接连通,所述连接件连接上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一轴线,所述连接件连接下层分流板的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偏心设置,所述下层分流板固定于模具的模板上,所述连接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或者第二轴线旋转以在所述上层分流板受热膨胀时引导其旋转。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分流板能够带动所述衬套一起围绕第二轴线旋转或所述上层分流板能够相对于连接件旋转。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所述上层流道出口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的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具有与所述上层流道出口同心的第一中心以及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同心的第二中心,所述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对应。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第一段以及具有第二轴线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通过第一衬套压帽和第二衬套压帽与所述上层分流板和下层分流板连接。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衬套压帽和第二衬套压帽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与所述上层分流板和下层分流板连接。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衬套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与第一衬套压帽和第二衬套压帽通过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衬套能够相对于第一衬套压帽或第二衬套压帽转动。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衬套压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衬套压帽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衬套压帽和第二衬套压帽均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台阶端以及具有外螺纹的主体,第一衬套压帽的主体与所述第一分流板螺纹连接,第二衬套压帽的主体与所述第二分流板螺纹连接,第一衬套压帽的台阶端和第二衬套压帽的台阶端位于第一分流板和第二分流板之间。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流道包括具有第一中心的第一开口、具有第二中心的第二开口以及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中间流道,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径均大于所述中间流道的内径。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的偏心距离为1mm-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通过对接衬套上下偏心的独特结构设计,并由此带来的“自由膨胀功能”,即对接衬套能够引导上层分流板受热膨胀时旋转,从而消除热膨胀带来的影响,无漏胶风险。流道衔接过渡光滑,无台阶,防止存胶发黄发黑,利于塑胶充填,利于换色,对接衬套受剪切力小,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图4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用于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定模部分和动模部分,热流道系统设置在定模部分内。热流道系统包括分流板、注射嘴以及热嘴,分流板内具有将注射嘴的输出端和热嘴的输入端导通的热流道。参照图3到图4所示,本技术优选的一实施例中,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包括:上层分流板10、下层分流板20及连接件30,上层分流板10内设有上层流道,下层分流板20内设有下层流道,上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上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上层流道入口(图未示)以及上层流道出口12,下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下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下层流道入口21以及下层流道出口(图未示),上层流道出口12与下层流道入口21通过连接件3对接连通,连接件3连接上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一轴线X1,连接件3连接下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二轴线X2,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偏心设置,下层分流板固定于模具的模板上,连接件30能够围绕第一轴线X1或者第二轴线X2旋转以在上层分流板10受热膨胀时引导其旋转。优选的,上层分流板10能够带动连接件30一起围绕第二轴线X2旋转。具体的,连接件30具有连通上层流道出口12与下层流道入口21的连接流道,连接流道具有与上层流道出口12同心的第一中心O1以及与下层流道入口21同心的第二中心O2,第一中心O1和第二中心O2分别与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对应。本实施例中,连接流道倾斜设置,其倾斜程度由第一轴线X1和第二轴线X2的偏心量确定。设置成倾斜的连接流道能够使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之间光滑过渡,有利于流体的注塑材料的流动。另外,连接流道包括具有第一中心O1的第一开口331、具有第二中心O2的第二开口332以及连通第一开口331和第二开口332的中间流道333,其中第一开口331的内径和第二开口332的内径均大于中间流道333的内径。第一开口331构造为与上层分流板流道出口12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内球面开口,第二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包括:上层分流板、下层分流板及连接件,所述上层分流板内设有上层流道,所述下层分流板内设有下层流道,所述上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上层流道入口以及上层流道出口,所述下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下层流道入口以及下层流道出口,所述上层流道出口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通过所述连接件对接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连接上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一轴线,所述连接件连接下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偏心设置,所述下层分流板固定于模具的模板上,所述连接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或者第二轴线旋转以在所述上层分流板受热膨胀时引导其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包括:上层分流板、下层分流板及连接件,所述上层分流板内设有上层流道,所述下层分流板内设有下层流道,所述上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上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上层流道入口以及上层流道出口,所述下层流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下层分流板顶面和底面的下层流道入口以及下层流道出口,所述上层流道出口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通过所述连接件对接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连接上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一轴线,所述连接件连接下层分流板的部分具有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偏心设置,所述下层分流板固定于模具的模板上,所述连接件能够围绕第一轴线或者第二轴线旋转以在所述上层分流板受热膨胀时引导其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分流板能够带动所述连接件一起围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连通所述上层流道出口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的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具有与所述上层流道出口同心的第一中心以及与所述下层流道入口同心的第二中心,所述第一中心和第二中心分别与所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流道系统的分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第一段以及具有第二轴线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通过第一衬套压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
申请(专利权)人: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