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1946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件固定装置,属于机床的零件、部件或附件技术领域。包括承座、滚轮一和支架,所述的承座为U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侧壁一倾斜设置,所述的侧壁一外侧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中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其与侧壁一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连接;支架设置有一对,固定在侧壁一上,一对支架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轮一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管件的固定和存放,具有使用方便、存放时间长等优点。

Pipe fittings fixed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pe fittings fix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arts, parts or accessories of a machine tool. Including the bearing seat, a roller bearing seat and a bracket, wherein the U typ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ide wall which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a bottom wall and two side walls, a side wall is inclined,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is set over a Watanabe and transition dome, which is tilted to the side of the transition edge with the transition, through a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ide wall of the dom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on the side wall, a, a pair of rollers arranged between the bracket, a roller through the roller mounted on a pair of support activities. The utility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fixing and storage of the pipe fittings,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and long storag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固定装置,属于机床的零件、部件或附件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多余或暂未用到的管件的存放,在存放过程中这些管件会直接被搁置在地面上,或者叠摞起来。而大多数的管件都是钢管、铁管、铝管,在上述存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潮,时间一久,就会出现生锈、管件表面沾污等缺陷,影响管件的使用。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管件尤其是钢管、铁管、铝管存放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身请提供一种可避免管件受潮、提高保存效果的管件固定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管件固定装置,包括承座、滚轮一和支架,所述的承座为U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侧壁一倾斜设置,所述的侧壁一外侧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中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其与侧壁一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连接;支架设置有一对,固定在侧壁一上,一对支架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轮一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二上也设置有一对支架,该对支架之间通过转轴安装有滚轮二。滚轮二与滚轮一配合使用,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所述的侧壁二外侧也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该过渡边与侧壁二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过渡。过渡边的设置,方便了物料的移入,使物料既可以从侧壁一一侧移入,也可以从侧壁二一侧移入,使用更方便。所述的侧壁二与侧壁一对称设置在底壁两侧,且侧壁二与侧壁一结构相同,即都设置有过渡边、过渡圆顶和支架、滚轮。对称设置的侧壁一与侧壁二,使管件中心落在底壁上,有利于存放过程的稳定性;而结构相同的侧壁一和侧壁二也方便了物料的多方向移入,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和便利度。所述的承座底部设置有基座架,使承座与地面之间分离,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潮概率。更优选的,所述的基座架为工字型结构,其顶部支撑承座以及其上的管件,底部则支撑整个固定装置,中间部分有利于减轻整个基座架的重量,降低其使用成本和移动难度。更优选的,所述的基座架由基座架一和基座架二构成,基座架一和基座架二形成一组基座架,承座的底壁固定在基座架一、基座架二顶部,这种结构的基座架将承座和管件向下的压力分解到两个基座架上,既有利于支撑的平稳性,又提高了承座底部的透气性,避免其与基座架直接接触所引起的感染性生锈现象(即基座架生锈导致承座生锈)。所述的侧壁二倾斜设置,侧壁一、底壁与侧壁二形成平底锥形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收拢管件,避免管件受轻微外力作用就滑出该固定装置。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将待处理管件从地面移起时,由于过渡边是倾斜向上,其下端较低,因此可轻松的沿过渡边向上移动,而过渡圆顶则方便了滑动的继续进行,尤其是侧壁一同样倾斜设置,并与底部形成锥形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可顺势滑动到侧壁一上的滚轮一上,滚轮一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支架上,受力即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管件随之继续滑动至滚轮一与侧壁二或者底壁与侧壁二之间。整个过程不仅方便省力,而且有效避免了管件与地面的接触,降低了受潮生锈的概率;当侧壁二上同样设置有滚轮二时,则在滚轮二与滚轮一的配合下,管件直接落在底壁上或者落在滚轮一与滚轮二之间。侧壁一与侧壁二结构相同,可将管件从侧壁一方向移入,也可将管件从侧壁二方向移动,而无需移动整个固定装置,使用更灵活;基座架的工字型结构设计在降低整个设备重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平稳性,而承座的U字型设计,则有利于提高收拢效果,避免出现存放不稳、管件滑动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六种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六种结构的正面图;图8为本申请第六种结构的侧面图。其中标号:1.基座架一;2.承座;21.侧壁一;211.过渡边;212.过渡圆顶;22.底壁;23.侧壁二;3.基座架二;4.滚轮一;5.滚轮二;6.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管件固定装置,结合图1,包括承座2、滚轮一4和支架6,承座2为U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壁一21、底壁22和侧壁二23,侧壁一21倾斜设置,侧壁一21外侧设置有过渡边211和过渡圆顶212,其中过渡边211为倾斜向上的斜边,其与侧壁一21之间通过过渡圆顶212光滑连接;支架6设置有一对,固定在侧壁一21上,一对支架6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轮一4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一对支架6之间。将待处理管件从地面移起时,由于过渡边211是倾斜向上,其下端较低,因此可轻松的沿过渡边211向上移动,而过渡圆顶212则方便了滑动的继续进行,尤其是侧壁一21同样倾斜设置,并与底部22形成锥形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可顺势滑动到侧壁一21上的滚轮一4上,滚轮一4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支架6上,受力即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其上的管件随之继续滑动至滚轮一4与侧壁二23或者底壁22与侧壁二23之间。整个过程不仅方便省力,而且有效避免了管件与地面的接触,降低了受潮生锈的概率。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侧壁二23倾斜设置,侧壁一21、底壁22与侧壁二23形成平底锥形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收拢管件,避免管件受轻微外力作用就滑出该固定装置。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承座2底部设置有基座架,即图2中的基座架一1,基座架一1使承座2与地面之间分离,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潮概率。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承座2底部设置有基座架,即图2中的基座架一1,其中基座架一1为工字型结构,其顶部支撑承座以及其上的管件,底部则支撑整个固定装置,中间部分有利于减轻整个基座架的重量,降低其使用成本和移动难度。基座架一1使承座2与地面之间分离,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潮概率。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3,承座2底部设置有基座架,该基座架由基座架一1和基座架二3构成,基座架一1和基座架二3形成一组基座架,承座2的底壁22固定在基座架一1、基座架二3顶部,本实施例中,基座架一1和基座架二3均可采用工字型结构,这种结构的基座架将承座2和管件向下的压力分解到两个基座架上,既有利于支撑的平稳性,又提高了承座2底部的透气性,避免其与基座架直接接触所引起的感染性生锈现象(即基座架生锈导致承座生锈)。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侧壁二23上也设置有一对支架,该对支架之间通过转轴安装有滚轮二5。滚轮二5与滚轮一4配合使用,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侧壁二23外侧也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该过渡边与侧壁二23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过渡。过渡边的设置,方便了物料的移入,使物料既可以从侧壁一21一侧移入,也可以从侧壁二23一侧移入,使用更方便。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结合图4,侧壁二23与侧壁一21对称设置在底壁22两侧,且侧壁二23与侧壁一21结构相同,即都设置有过渡边、过渡圆顶和支架、滚轮。对称设置的侧壁一21与侧壁二23,使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管件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管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座、滚轮一和支架,所述的承座为U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侧壁一倾斜设置,所述的侧壁一外侧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中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其与侧壁一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连接;支架设置有一对,固定在侧壁一上,一对支架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轮一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管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座、滚轮一和支架,所述的承座为U型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侧壁一、底壁和侧壁二,侧壁一倾斜设置,所述的侧壁一外侧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中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其与侧壁一之间通过过渡圆顶光滑连接;支架设置有一对,固定在侧壁一上,一对支架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轮一通过滚轴活动安装在一对支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二上也设置有一对支架,该对支架之间通过转轴安装有滚轮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壁二外侧也设置有过渡边和过渡圆顶,其过渡边为倾斜向上的斜边,该过渡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宏强丁志伟朱利伟吴传恩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