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正翔专利>正文

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192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包括打磨箱体、驱动电机、固定座、夹持装置、液压缸和风机,所述圆柱导轨设置于打磨箱体上部并与电机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通过轴与配重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于固定座上,用于夹持要打磨的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打磨机,其磨石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旋转的阻力,不会传递到液压缸;学生通过手动方式来进给并且观察打磨的进度,与实验有更好的互动;工件在夹持装置上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动调节,并有连接板和销轴来固定其调节的角度方向,安全可靠。

An experimental grinding machine with manual fe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ual feed grinding machine with a grinding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box, a driving motor, a fixing seat, a clamping device, a hydraulic cylinder and a fan, wherein the cylindrical guide rail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ox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inding motor slide, the fixed seat through a shaft and counterweight base rotation connection. The rail is arranged on the worm, the worm gear set on the fixed seat is matched with the worm, the clamp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eat, for workpiece clamping to s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grinding machine, the resistance of the rotary grindstone generated in the grinding process,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hydraulic cylinder; students through the manual way to feed and observe the grinding process, a better interaction with the experiment; the workpiece in the clamping device can be in two directions and rotation adjustment,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ixed pin shaft to adjust the angle of direction, safe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
本新型属于物理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学生实验用物理打磨机。
技术介绍
打磨机是通过高速旋转的磨石对打磨物体进行打磨,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来观察和体验打磨的过程和打磨的效果,使学生对打磨具有初步的学习和认识。但是,目前市场上生产用的打磨机,往往功能强大复杂,体积庞大,封装性好,其操作要求复杂,短时间学生无法掌握,功能原理不能直观的观察到,不适合用于学生的启蒙学习实验。中国专利CN205111591U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学生实验用的物理打磨机,其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其功能过于简单,没有打磨进给装置,打磨功能单一,学生对于打磨的学习认识效果不好。中国专利CN205852455U在上述专利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端设置有定位挡杆,所述定位挡杆穿入打磨石内。通过液压杆的伸缩来实现打磨的进给。同时,打磨工件的夹持板与安装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来调节夹持工件的角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体验打磨的进给,同时对于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打磨,对打磨工艺有更深刻的认识,实验效果更好。但是,中国专利CN205852455U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打磨石的进给采用油缸与电机输出轴连接,在打磨过程中,打磨石受到的旋转的阻力冲击直接作用给油缸,使油缸受到旋转力,对于油缸的杠杆尤其是油缸的密封损伤很大,容易损坏油缸,缩短其使用寿命。二是,虽然工件的角度可以通过夹持件来调整,但是,调整过后的角度不容易固定,没有角度固定装置,在打磨的过程中工件存在摆动旋转的危险,实验无法进行。另外,学生在做实验时,将工件装夹在夹持板上之后,关上门开始打磨时,只能来观察里面的打磨进度与效果,不能对正在进行的打磨进行输入操作来实时的观察输出反馈,实验的交互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进给装置容易损坏油缸和夹持板角度没有固定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包括打磨箱体、驱动电机、固定座、夹持装置、液压缸、操作手套和风机,所述打磨箱体上开设窗口,所述打磨箱体上设置透明的防护门用于打开或盖合窗口,所述打磨箱体上开设两个吸风口,所述风机通过风管与吸风口连通,所述打磨箱体的下部设置有配重基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设置有磨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电机座上,圆柱导轨设置于打磨箱体上部并与电机座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缸体设置在打磨箱体上,所述液压缸的杆端与电机座连接,横杆两端与打磨箱体转动连接,所述横杆位于打磨箱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柄,所述固定座通过轴与配重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于固定座上,用于夹持要打磨的工件,所述操作手套设置于打磨箱体上并伸入打磨箱体内部。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板、上板和连接板,所述底板上开设第一销孔、第二销孔和若干个第一调节孔,所述上板上开设第三销孔、第四销孔和若干个第二调节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若干个第三调节孔,可拆卸的销轴一穿过第三销孔与第一销孔,使上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可拆卸的销轴二穿过第三调节孔与第二调节孔,可拆卸的销轴三穿过第三调节孔与第一调节孔。所述底板开设固定孔和长孔,所述长孔呈圆弧形,所述底板通过两个螺栓穿入固定孔和长孔中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圆柱导轨吸收了磨石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旋转的阻力,不会传递到液压缸防止对液压缸造成损伤。2.在打磨过程中学生通过直接的手动控制的方式来进给并且实时观察打磨的进度与打磨的过程有更好的互动,学习认识更深刻。3.工件在夹持装置上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动调节,角度调节的范围大,并有连接板和销轴来固定其调节的角度方向,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机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夹持装置另一状态图;图4为图3中夹持装置另一状态图;图5为图3的俯视图;图6为底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包括打磨箱体1、驱动电机2、固定座4、夹持装置5、液压缸33、操作手套8和风机7,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设置透明的防护门12用于打开或盖合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两个吸风口13,所述风机7通过风管71与吸风口13连通,所述打磨箱体1的下部设置有配重基座14,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端设置有磨石21,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电机2设置于电机座31上,所述圆柱导轨32设置于打磨箱体1上部并与电机座31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33缸体设置在打磨箱体1上,所述液压缸33的杆端与电机座31连接,横杆61两端与打磨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位于打磨箱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柄63,所述固定座4通过轴62与配重基座14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所述夹持装置5设置于固定座4上,用于夹持要打磨的工件,所述操作手套8设置于打磨箱体1上伸入打磨箱体1内部。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学生在做实验时,打开防护门12将要打磨的工件固定在夹持装置5上,关上防护门12开始打磨。液压缸33伸出将电机座31沿着圆柱导轨32向下推出去,将设置在电机座31上的驱动电机2进给到要打磨的位置上。通过此种的进给方式,由于圆柱导轨32平行设置有两根,吸收了磨石21在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旋转的阻力,不会传递到液压缸33上,防止对液压缸33造成损伤。在打磨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摇动手柄63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来驱动固定座4在配重基座14上转动,来实现打磨工件的旋转进给,并且通过透明的防护门12来观察打磨实验的效果。通过手动摇手柄63来旋转进给打磨工件,一方面增大了打磨的范围,对于直径较大的打磨工件可以一次性打磨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种直接手动控制的方式来进给并且实时观察打磨的进度,与打磨的过程有更好的互动,这种手动操作的方式相比于通过按钮控制的电动的方式更直观,学生对运动机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更深刻,不仅操作方便安全,而且对于打磨实验的理解共深刻,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意义。学生还可以通过操作手套8在拿着工件直接进行打磨,同时通过防护门12进行观察打磨情况,可以针对在实验中一些无法夹持或者对于打磨精度要求较高需实时目测来调整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操作,安全可靠,操作手套8很厚实,避免手臂受伤,防护门12有效防止打磨的产生的粉尘和颗粒打伤眼睛面部等。所述夹持装置5包括底板51、上板52和连接板53,所述底板51上开设第一销孔513、第二销孔514和若干个第一调节孔515,所述上板52上开设第三销孔523、第四销孔524和若干个第二调节孔525,所述连接板53上开设若干个第三调节孔535,可拆卸的销轴一81穿过第三销孔523与第一销孔513,使上板52与底板51转动连接,可拆卸的销轴二82穿过第三调节孔535与第二调节孔525,可拆卸的销轴三83穿过第三调节孔535与第一调节孔515。工作原理,夹持装置5用于夹持要打磨的工件,工件夹持在上板52上,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包括打磨箱体(1)、驱动电机(2)、固定座(4)、夹持装置(5)、液压缸(33)、操作手套(8)和风机(7),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设置透明的防护门(12)用于打开或盖合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两个吸风口(13),所述风机(7)通过风管(71)与吸风口(13)连通,所述打磨箱体(1)的下部设置有配重基座(14),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端设置有磨石(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设置于电机座(31)上,圆柱导轨(32)设置于打磨箱体(1)上部并与电机座(31)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33)缸体设置在打磨箱体(1)上,所述液压缸(33)的杆端与电机座(31)连接,横杆(61)两端与打磨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位于打磨箱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柄(63),所述固定座(4)通过轴(62)与配重基座(14)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所述夹持装置(5)设置于固定座(4)上,用于夹持要打磨的工件,所述操作手套(8)设置于打磨箱体(1)上并伸入打磨箱体(1)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可手动进给的打磨机,包括打磨箱体(1)、驱动电机(2)、固定座(4)、夹持装置(5)、液压缸(33)、操作手套(8)和风机(7),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设置透明的防护门(12)用于打开或盖合窗口(11),所述打磨箱体(1)上开设两个吸风口(13),所述风机(7)通过风管(71)与吸风口(13)连通,所述打磨箱体(1)的下部设置有配重基座(14),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端设置有磨石(2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设置于电机座(31)上,圆柱导轨(32)设置于打磨箱体(1)上部并与电机座(31)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33)缸体设置在打磨箱体(1)上,所述液压缸(33)的杆端与电机座(31)连接,横杆(61)两端与打磨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位于打磨箱体的外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手柄(63),所述固定座(4)通过轴(62)与配重基座(14)转动连接,所述横杆(61)上设置有蜗杆,所述固定座(4)上设置有与所述蜗杆相配合的蜗轮,所述夹持装置(5)设置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正翔
申请(专利权)人:曲正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