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佳宁专利>正文

炼焦炉高炉煤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1770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炼焦炉高炉煤气加热装置,是由煤气主管道(1)、煤气支管(6)、煤气调节孔板盒(5)、换向旋塞(7)、煤气蓄热室小烟道埋管(8)、连接钢管(9)构成;其特征是在机焦侧分烟道侧面安装有负压管道(2),分别与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3)和负压调节旋塞(4)及外壳管接头以胶管(10、11)连接,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的底通与负压管道(2)连接,左右通与端部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连接,连接钢管(9)的一端与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相连,另一端与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相连,形成负压管路操作系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炉煤气管道加热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炼焦炉高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国内冶金企业中,炼焦炉的高炉煤气或发生炉煤气加热管道换向均采用交换旋塞和铊式阀。这两种煤气换向设备各有优点,交换旋塞的优点是结构比较严密,煤气漏失量少;缺点是向焦炉地下室操作环境中泄露煤气,危害操作人员身心健康和容易发生煤气爆炸事故。铊式阀换向设备的优点是,它设在负压的交换开闭器内,泄漏煤气入烟道随废气从烟囱排出进入大气;铊式阀的缺点是靠铊的自重压在铊座上,结构不严密,大量的漏失煤气,设备维护清扫困难,在焦炉使用情况下积灰,更增加煤气的泄漏量。为了解决交换旋塞外漏煤气和铊式阀向烟道中大量漏失煤气的问题,八十年代初期,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钟罩式负压交换旋塞,利用小烟道下降气流的吸力,使旋塞实现负压操作,如有泄露煤气随时排入烟道内与废气汇合由烟囱排至大气中。此项技术虽然能防止煤气外漏,但是仍然存在污染空气和容易发生管道爆炸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炉煤气加热装置。在加热系统中设计有负压管路,利用负压操作原理,使交换旋塞和调节旋塞一并实现负压操作,将外漏煤气通过外设细管和换向旋塞导入上升气流煤气蓄热室入炉燃烧,供焦炉加热。该装置结构新颖、独特,即能有效地防止煤气泄漏,又能节省一半的旋塞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机焦侧分烟道侧面安装有负压管道,加热管道内同时采用负压调节旋塞和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形成负压操作系统,将外露煤气自行导入负压截流槽内,通过管接头、胶管进入负压管道内由入焦炉的高炉煤气上升气流入炉燃烧,回收热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可节省总数量一半的交换旋塞,调节旋塞和交换把手等部件,取消一套交换传动拉杆,四个链轮,四个链轮架及系统的固定件,取消一台液压缸,液压泵和自动控制系统,方便了设备制造,现场施工,生产管理,节省大量的工程投资。另外,还能有效防止煤气外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达到安全生产和操作方便的目的。因此,本技术技术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炼焦炉高炉煤气加热装置平面图图2为图1的I向视图图3为图1的A-A断面剖视图图中1.煤气主管道,2.负压管道,3.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4.负压调节旋塞,5.煤气调节孔板盒,6.煤气支管,7.负压管道换向旋塞,8.煤气蓄热室小烟道埋管,9.连接钢管,10.负压管道与负压交换旋塞连接胶管,11.负压管道与负压调节旋塞连接的胶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如附图所示,在煤气主管道(1)上设置煤气支管(6),其上安装有负压调节旋塞(4),煤气调节孔板盒(5)用法兰与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3)连接,负压管道(2)设有管接头分别与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3)、负压调节旋塞(4)和外壳管接头以胶管连接,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的底通与负压管道(2)连接,左右通与端部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连接,连接钢管(9)的一端与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相连,另一端与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相连,形成的负压管路系统。在每座焦炉的机焦侧端部煤气蓄热室各装一个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仅边部共安装4个,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与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3)同时换向,产生负压。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由于焦炉上升气流煤气蓄热室底部的小烟道吸力一般为38~41Pa,利用这一负压头,通过负压管道的换向旋塞底通和左右侧通与相邻两个煤气蓄热室小烟道埋管连接形成负压管路系统,可以把外漏煤气导入炉内燃烧,回收热能。负压管道中的换向旋塞全炉共设4个,与煤气交换旋塞拉杆同时动作,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旋塞外漏煤气的问题。该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旋塞如有外漏煤气便可随时导入端部煤气蓄热室入炉燃烧,供焦炉加热,以降低炼焦耗热量。权利要求1.一种炼焦炉高炉煤气加热装置,是由煤气主管道(1)、煤气支管(6)、煤气调节孔板盒(5)、换向旋塞(7)、煤气蓄热室小烟道埋管(8)、连接钢管(9)构成;其特征是在机焦侧分烟道侧面安装有负压管道(2),分别与新型高炉煤气交换旋塞(3)和负压调节旋塞(4)及外壳管接头以胶管(10、11)连接,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的底通与负压管道(2)连接,左右通与端部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连接,连接钢管(9)的一端与负压管道换向旋塞(7)相连,另一端与煤气蓄热室的小烟道埋管(8)相连,形成负压管路操作系统。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炉煤气加热装置,利用负压操作原理,使用新型高炉交换旋塞和负压调节旋塞一并实现负压操作,将外漏煤气自行导入负压截流槽内,通过管接头、胶管进入负压管道内再进入焦炉的高炉煤气上升气流入炉燃烧,供焦炉加热,回收热能。该装置结构新颖、独特,既能有效地防止煤气泄漏,又能节省一半的调节旋塞、孔板盒及交换旋塞等加热设备的投资,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文档编号C10B21/04GK2866501SQ20052014602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蒋少有, 邢佳宁 申请人:邢佳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少有邢佳宁
申请(专利权)人:邢佳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