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配合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87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3 00:12
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压配合端子,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制造成本的增加并确保压接部的挠曲量而实现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该压配合端子(10)在棒状配件(12)的一端侧(14)设置有压入到印制基板(54)的通孔(56)中而与通孔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的压接部(16),而在棒状配件(12)的另一端侧(18)设置有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20),其中,在棒状配件(12)的一端侧(14)具有对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锻压而设置的压溃部(28)和由通过设置压溃部(28)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构成的压接部(16),压接部(16)通过相对于通孔(56)的接触压力而在棒状配件(12)的周向上挠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配合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压入到印制基板的通孔中而与施加于该通孔的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的压配合端子。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为了将设置于印制基板等基板的电路导体与连接器等对方侧构件电连接而使用连接端子。作为这样的连接端子,公知例如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所谓压配合端子。这样的压配合端子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压接部,而在棒状配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通过将压接部压入并固定于基板的通孔,不需要钎焊就能够将该压配合端子与在通孔内露出的导体导通并固定于基板。不过,如专利文献1也记载地,压配合端子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并且,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在中央部分对贯通孔进行冲裁而形成一对拱形的压接部,通过使该一对压接部形成为能够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而赋予弹性。然而,在连接端子之中,宽度尺寸或板厚尺寸小于1mm的极小的端子也较多。如果在这样的端子上形成上述结构的压接部,则加工的难度较高,成为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的原因。并且,拱形的压接部由于两端部与端子连结,因此难以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因此,无法避免压接部向通孔插入的插入力提高,还存在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而产生金属碎屑的可能性。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先前在日本特开2013-149578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压配合端子,其具有长条棒状的棒状配件和通过将与上述棒状配件分体的金属材料卷入并压接于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而形成的压接部。由此,以分体形成的部件来构成棒状配件和压接部,因此压接部的制造自由度提高,即使在棒状配件的板厚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有利于形成具有充分的弹性(挠曲量)的压接部。因此,能够实现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并且能够将压接部切实地压接于通孔。而且,也能够减少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的不良情况。但是,由于压接部通过使用与棒状配件分体的金属材料卷入并压接于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而形成,因此在抑制部件个数、制造成本的增加这样的方面上还存在改良的余地,进一步改进的压配合端子的开发不断推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95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以上述的情形为背景而完成,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制造成本的增加并确保压接部的挠曲量而实现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的新结构的压配合端子。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压配合端子,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设置有压入到印制基板的通孔中而与该通孔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的压接部,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棒状配件的所述一端侧具有对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锻压而设置的压溃部和由通过设置该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构成的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通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接触压力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根据本方式,通过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对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锻压来设置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来设置压接部,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使用与棒状配件分体的配件来设置压接部,能够实现部件个数、制造成本的削减。尤其是仅通过利用锻压来设置压溃部就能够形成压接部,因此,假设在所要求的压配合端子的宽度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与形成贯通孔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提高等。另外,压接部从棒状配件的表面向外方突出且呈单臂梁状,并且在被压入于通孔时通过其接触压力而在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因此容易确保充分的挠曲量,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弹性并实现压接部向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而且,由于被压入于通孔时在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因此预先防止压接部的压缩应力在与棒状配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干涉,能够更切实地实现插入力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所述的压配合端子中,所述棒状配件通过将金属方形线材切断成预定长度而构成,该金属方形线材在表面施加有镀层,另一方面,在所述棒状配件的至少一对相对面设置有一对所述压溃部,并且,在所述棒状配件的至少一对对角部设置有一对所述压接部。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将金属方形线材切断而容易地形成棒状配件。而且,能够通过从两侧对金属方形线材的一对相对面进行锻压而稳定地设置压溃部。极耳,由于在一对对角部设置有压接部,因此能够更有利于使压接部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有利于形成本方式的压配合端子。而且,在金属方形线材中,预先对表面实施镀敷,因此与以往那样进行冲压冲裁加工的情况相比,不需要对压接部的后镀敷加工,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成本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或第二方式所述的压配合端子中,在与所述棒状配件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中,所述压溃部包括第一斜边和比该第一斜边长的第二斜边而构成。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压溃部的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的长度不同,因此能够避免通过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压接部的沿突出方向延伸的中心轴与棒状配件的中心轴交叉。由此,在压接部被压入于通孔时,产生向周向按压压接部的分力,能够使压接部向周向挠曲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压配合端子中,所述压溃部的深度尺寸朝向所述棒状配件的轴向的两端侧而逐渐变小,另一方面,所述压接部的突出尺寸朝向所述棒状配件的轴向的两端侧而逐渐变小。根据本方式,压溃部的深度尺寸在棒状配件的轴方向中央部分最深,且朝向两端侧而逐渐变小,因此通过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形成的压接部的突出尺寸也朝向轴向两端侧逐渐变小,突出部的外表面构成为锥形状。由此,在将压配合端子插入到通孔时,能够顺畅地进行插入操作,能够实现插入作业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是,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压配合端子中,所述棒状配件具有四边形剖面形状且在所述棒状配件的两对相对面设置有被锻压而成的所述压溃部,通过该压溃部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两对对角位置分别形成有向外方突出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棒状配件的周向挠曲变形的所述压接部。根据本方式,在具有四边形剖面形状的棒状配件的两对相对面设置有被锻压而成的压溃部,由此在棒状配件的四个角部能够容易地设置能够相对于棒状配件的周向挠曲变形的4个压接部。由此,通过在周向上分隔开的4个压接部而压入固定于通孔,因此能够更切实地将压接部压接于通孔,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是,在上述第二方式所述的压配合端子中,所述金属方形线材由铜合金形成。根据本方式,金属方形线材由铜合金形成。由此,能够有利于形成能够相对于棒状配件的周向挠曲变形的压接部。另外,作为铜合金,可列举出例如弹性优异的磷青铜或C194等。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通过设置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来设置压接部,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使用与棒状配件分体的配件来设置压接部,能够实现部件个数、制造成本的削减。而且,假设在所要求的压配合端子的宽度尺寸较小的情况下,与形成贯通孔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提高等。进而,压接部从棒状配件的表面向外方突出且呈单臂梁状,并且在被压入于通孔时通过其接触压力而在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因此容易确保充分的挠曲量,能够确保所希望的弹性并实现压接部向通孔的插入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配合端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配合端子,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设置有压入到印制基板的通孔中而与该通孔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的压接部,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棒状配件的所述一端侧具有对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锻压而设置的压溃部和由通过设置该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构成的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通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接触压力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22 JP 2015-0876431.一种压配合端子,在棒状配件的一端侧设置有压入到印制基板的通孔中而与该通孔内表面的导体电导通的压接部,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另一端侧设置有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压配合端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棒状配件的所述一端侧具有对表面的一部分进行锻压而设置的压溃部和由通过设置该压溃部而向外方突出的部位构成的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通过相对于所述通孔的接触压力而在所述棒状配件的周向上挠曲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配合端子,其中,所述棒状配件通过将金属方形线材切断成预定长度而构成,该金属方形线材在表面施加有镀层,另一方面,在所述棒状配件的至少一对相对面设置有一对所述压溃部,并且,在所述棒状配件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秀纪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