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059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

An elevator system with a displaced machine room

\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4e00\u79cd\u7535\u68af\u7cfb\u7edf(1)\uff0c\u5305\u62ec\uff1a\u7535\u68af\u7ad6\u4e95(2)\uff0c\u80fd\u591f\u884c\u9a76\u5730\u5e03\u7f6e\u5728\u7535\u68af\u7ad6\u4e95(2)\u4e2d\u7684\u7535\u68af\u8f7f\u53a2(4)\uff0c\u7528\u4e8e\u4f7f\u7535\u68af\u8f7f\u53a2(4)\u884c\u9a76\u7684\u9a71\u52a8\u5355\u5143(8)\uff0c\u80fd\u591f\u56fa\u5b9a\u5728\u7535\u68af\u7ad6\u4e95(2)\u4e2d\u800c\u4e14\u80fd\u591f\u6cbf\u7535\u68af\u7ad6\u4e95(2)\u62ac\u5347\u7684\u673a\u5668\u5e73\u53f0(20)\uff0c\u5176\u4e2d\uff0c\u9a71\u52a8\u5355\u5143(8)\u56fa\u5b9a\u5728\u673a\u5668\u5e73\u53f0(20)\u4e0a\uff0c\u4ee5\u53ca\u81f3\u5c11\u4e00\u4e2a\u7528\u4e8e\u62ac\u5347\u673a\u5668\u5e73\u53f0(20)\u7684\u5347\u964d\u88c5\u7f6e(50)\uff0c\u5176\u4e2d\uff0c\u81f3\u5c11\u4e00\u4e2a\u5347\u964d\u88c5\u7f6e(50)\u4e2d\u7684\u6bcf\u4e00\u4e2a\u5305\u62ec\uff1a\u627f\u8f7d\u5143\u4ef6(51)\u3001\u7528\u4e8e\u6cbf\u7740\u627f\u8f7d\u5143\u4ef6(51)\u8fd0\u52a8\u7684\u7ebf\u7f06\u5347\u964d\u673a(53)\u3001\u4ee5\u53ca\u7528\u4e8e\u5c06\u627f\u8f7d\u5143\u4ef6(51)\u56fa\u5b9a\u5728\u7535\u68af\u7ad6\u4e95(2)\u4e2d\u7684\u951a\u5b9a\u90e8(52)\uff0c\u627f\u8f7d\u5143\u4ef6(51)\u501f\u52a9\u4e8e\u951a\u5b9a\u90e8(52)\u56fa\u5b9a\u5728\u7535\u68af\u7ad6\u4e95\u4e2d\uff0c\u5e76\u4e14\u7ebf\u7f06\u5347\u964d\u673a(53)\u4ee5\u5982\u4e0b\u65b9\u5f0f\u5e03\u7f6e\uff0c\u4f7f\u5f97\u7ebf\u7f06\u5347\u964d\u673a(53) It can move along the bearing element (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驱动单元的电梯系统,这种驱动单元固定在能够沿着电梯竖井移位的机器平台上。
技术介绍
电梯系统通常整合到建筑物中。建筑物为此包括延伸穿过建筑物的多个楼层的竖井。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借助于驱动单元沿基本上竖向的导轨在电梯竖井中行驶。对于很高的建筑物而言,建筑物的下部区域已经配设有功能完善的电梯系统,而建筑物的上部区域处在建造中。在此,使用专门的、所谓一边建造一边使用的电梯系统。这意味着:在建筑物建造期间,电梯设备的机房被从电梯竖井中下部的临时使用位置移位至电梯竖井中下一个上部使用位置。因此,机房构造为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在此情况下,首先重要的是,机器平台在其移位期间在电梯竖井中得到平衡。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也同样可以被用于容纳或运输其他电梯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在相应的建筑分段的末端,通常存在至少一个收尾天花板。在收尾天花板上方可以继续建造建筑物,而电梯轿厢在机器平台下方就已经处在运行中,也就是能够行驶。一旦电梯竖井的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制造完成,所需的电梯部件可以例如像导轨那样,在电梯竖井中在机器平台上方得到安装。当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就绪时,可以移动机器平台,使得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或相应的建筑物部分也能够被电梯轿厢所达到。因为建筑物从下方朝上建造,所以机器平台由此一般从下方的临时使用位置移位至上方的必要时临时的使用位置中。这种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一般借助于诸如支柱或垫板的安设装置支撑或锚定在电梯竖井的侧壁上或者竖井壁中的凹部中。通常,机器平台借助于链条牵引装置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被抬升。这种笨重的链条牵引装置布置在机器平台的上方。因此,不利之处在于,链条牵引装置在机器平台上方的安装需要很高的耗费。此外,直接在机器平台上方自作业平台延续的导轨的安装很困难,因为链条牵引装置的链条大致居中地在水平电梯竖井横截面内部沿电梯竖井布置。此外,在机器平台借助于链条的卷绕尽最大可能向上抬升时,在机器平台与链条牵引装置的安装地点之间需要最小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这种电梯系统实现了电梯系统的部件的简化而且节约占位的安装。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包括了电梯竖井、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行驶地布置的电梯轿厢、用于使电梯轿厢行驶的驱动单元、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而且能够沿着电梯竖井抬升的机器平台的电梯系统来实现,其中,驱动单元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升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用于沿着承载元件运动的线缆升降机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锚定件,其中,承载元件借助于锚定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线缆升降机能够沿着承载元件运动。这种已知的线缆升降机包括两个夹紧装置,其中,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或者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夹紧装置中的第二夹紧装置沿承载元件的纵向伸展方向以如下方式能够移位地布置,使得第二夹紧装置距第一夹紧装置的间距能够改变。第一夹紧装置在电梯竖井中夹紧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因此,第一夹紧装置、也就是升降装置本身固定在承载元件上。由此,机器平台必要时与用于将机器平台支撑在电梯竖井中的支撑装置无关地悬挂或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机器平台的抬升能够借助于承载元件沿电梯竖井的运动进而还有固定在承载元件上的机器平台的运动或者借助于机器平台沿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承载元件的运动来实现。为了抬升机器平台,第二夹紧装置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承载元件上或者沿着承载元件移位,使得基于第二夹紧元件在承载元件上的固定以及之后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的推移,能够使机器平台在电梯竖井中向上抬升。接下来,第二夹紧装置能够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在机器平台借助于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的推移而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被抬升之前,第二夹紧装置可以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并且接下来第一夹紧装置与承载元件分离。在这样进行的升降运动之后,第一夹紧装置可以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并且接下来第二夹紧装置与承载元件分离。此外,另外的升降运动在所介绍的过程之后执行。机器平台按照相应的方式在电梯竖井中同样可以下降。线缆升降机沿承载元件的所提到的运动可以被认为是线缆升降机相对于承载元件的相对运动。因此,承载元件或线缆升降机可以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也就是例如:由于升降装置的运行引起的升降运动能够通过承载元件借助于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的线缆升降机的运动得以实现。对此可替换地,由升降装置的运行引起的升降运动能够通过线缆升降机借助于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的承载元件的运动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认知,承载元件尽可能在机器平台上方布置在电梯竖井的在其中继续进行电梯系统的安装的部分。也就是说,机器平台借助于升降装置悬挂在电梯竖井中。包括了线缆升降机和锚定件而且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组成部件可以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因而,升降装置的包括了线缆升降机和锚定件而且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组成部件中的第二组成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因而,线缆升降机可以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并且锚定件可以在机器平台上方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或者反过来也可以。由此,导轨和其他电梯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的安装通过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传统手段变得困难。因此,通过所述手段的设计方案尝试使电梯系统的继续安装变得简化。“线缆升降机”的名称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不能被以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必须构造为线缆的方式限定地理解。升降装置的这种承载元件可以设计为钢索(也就是各线缆的绞索件),或者线缆(也就是各钢丝的绞索件),或者设计为另一借助于线缆升降机能够运动的承载元件。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第二升降装置。借助于第二升降装置,可行的是:两个升降装置尽可能自由地安置。也就是说,其中一个还有另一个升降装置的位置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安置在水平中,使得:在机器平台上方的作业尽可能不受到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妨碍。通过抬高机器平台,使承载元件的被加载负荷的部分缩短,因为承载元件在一侧固定于其上的机器平台与承载元件在另一侧固定于其上的电梯系统的部件之间的间距被缩短。因此,在抬升机器平台期间,承载元件的基本上没有被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延长。因此,承载元件的这样的未被加载负荷的分段的牵引应力能够仅基于承载元件的自重产生。承载元件本身由于需要抬升的机器平台的大质量而强度比较大地构造,电梯轿厢的质量必要时同样与对其抬升的时段期间的高质量相关。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线缆升降机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因此,在线缆升降机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情况下,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基本上在电梯竖井中保持在其位置上,因为机器平台在所悬挂的承载元件上向上爬升。有利的是,在用于将承载元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用于支承承载元件的所提到的基本上未加负荷的分段的锚定部不需要空位。承载元件的未加负荷的分段例如可以尽可能地布置在处于其最上方的位置中的电梯轿厢的附近。此外,固定在机器平台的线缆升降机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机器平台,使得承载元件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的外部,或者机器平台可以具有用于引导承载元件的转向器,转向器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承载元件的电梯竖井中布置在机器平台下方的分段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布置成,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6 EP 14198086.21.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布置成,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第二升降装置(50’、51’、52’、5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53)下方的分段(51.1)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竖直投影(4”)之外,或者机器平台(20)具有用于引导承载元件(51)的转向器(55、55’),所述转向器的构造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在机器平台(20)的下方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行驶行程之外。5.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用于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斯卡尔·布莱西
申请(专利权)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士,CH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